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聂茂早期的乡村散文与时尚或流行无关,更多的是以“故乡”作为书写的关键词和话语的基本立场。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乡土气息见证了书写的定力,水稻情结显示了孤独的魅力,漂泊之镜呈现了苦难的张力,内部风景彰显了智慧的引力。聂茂的自觉意识和对乡村原态的审美追求,使他的散文自成一格,在理性和灵性之光的充分照耀下,完全走出了古典浪漫主义式的自怜与自恋、忏悔与自矜的阴影,支撑他创作底蕴的是古老大地的文化血脉和生命张力。  相似文献   

2.
贾宝泉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之余,还孜孜不倦于散文创作。近几年来,他写出一批颇为引人注目的好作品,得到了散文界同行的普遍关注。贾宝泉出生于河北省曲州县,他的人生之序,就是从华北平原上的这个小村开始的。他的散文创作之序,也起步于他至今眷恋着的故乡故土。在他的散文作品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一个游子奉献给故乡故土的热恋的歌。贾宝泉深情地回忆故乡对他的哺育和熏陶,童年生活给他的磨难和锤炼,亲人们乡亲们对他的深情和挚爱,一篇又一篇,他不断地把一腔赤子的热情,向故乡的热土倾泻;把一曲曲深情而  相似文献   

3.
湖南“海归作家”聂茂的散文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其散文早期为“农家孩子”书写“水稻之歌”的乡土散文,中期为“留洋博士”聚焦文化差异的海外散文,近期为“海归教授”走进“大师心灵”的文化散文。不断地思考和创作,伴随着聂茂的生命历程,成为他散文创作风格独具的精神原色。  相似文献   

4.
陆文夫的一部分散文写到了饮酒,蕴含着浓郁的酒文化色彩,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散文中,既有民国苏北酒乡民俗的形象描绘,也有“左倾”年代人们借酒浇愁的政治烙印;既有文人苦难之中的关爱友情,也有他们事业成功后的淡泊情怀;既有酒场酣战的经验认知,也有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既有明知伤身却又贪杯的个性坦陈,也有酒场之外倍受呵护的温暖亲情.陆文夫散文的酒文化内涵是作家多彩生命的形象诠释,它体现了作家特立独行的文化个性,也使作品本身具有了永恒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茅盾三十年代以故乡乌镇一带为背景的乡土散文,是茅盾文学宝库中一笔可贵的财富。所谓“乡土散文”,是指以家乡社会为背景,以故乡的人、事为题材的散文。茅盾的乡土散文,是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也是南方一隅城乡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这一篇篇散文所触及的仅仅是人生的一个侧面,社会的一角,是普通的一个场景,但是“通过这一角却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全貌”。茅盾的乡土散文是杂取故乡五光十色的世象作为题材的,从整体考察,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乡村型,如《乡村杂景》、《陌生人》、《大旱》、《戽水》、《桑树》等。在这些散文中,茅盾着力描绘三十年代乌镇农民生活的艰辛,并通过某种象征手法揭示其根  相似文献   

6.
厚土、至爱与苍凉之天──聂茂散文集《天地悠悠》序羊春秋聂茂将这些年来发表的散文结成集子出版,恳请我为之作序,我欣然应允。理由有三:聂茂为人忠厚,淳朴如噗,善良似玉,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其奋斗拼搏之经历,令人动容,此其一;聂茂为文真诚,以情...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孩子到大学教授,文学不仅改变了聂茂的命运,也成就了他的事业。作为一个全能型的作家,聂茂对各种文学门类的创作都进行尝试,虽然分散了一些精力,但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他看来,文学就是一场马拉松大赛,大赛的终点也许就是生命的终点。  相似文献   

8.
检巡当代散文作家队伍,周同宾无疑是富于特色的一位。这特色在于他把自己的审美视角凝固于养育他的故乡热土,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以其浓郁的乡土性、地域性文化特色标定自己的存在。曾先后出版《乡间小路》、《葫芦引》、《情歌·挽歌》等散文集。《皇天后土──九十九个农民说人生》更是以其思想性和艺术的创新性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尽现他散文创作的艺术功力。守望乡土:本土化文学观与乡村情感的聚合孙荪先生在对南阳文学星空散点透视时,曾称南阳作家为“故乡的痴儿”,这是一种极富理性的洞见。诸多的故乡痴儿中,周同宾最痴情…  相似文献   

9.
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可是,有一天,一个流浪者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便来到一座神庙,请求神允许他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换吧。”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发去寻找了。他遍访城市和乡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说起命运,个个摇头叹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贵族,达官富豪,名流权威,他们的命运似乎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世人所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唯有他们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散文创作中,史铁生是从生命的意义中发掘出新意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往往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凝重的思考。从史铁生散文的三个重要主题——生死、生命、写作入手,深入分析其散文作品对三者哲学意蕴的挖掘,从而揭示史铁生散文创作中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对西方宗教思想的吸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熙载的《艺概·文概》以论评的方式阐述了他的散文理论,他重散文的独创性而反对蹈袭前人,并贯穿 为文的真实与自然;重创作的文法之变,认为通变即是神妙之文;提出散文应该注意作家的本领和作品的气象, 特别以"气"论文,重作家的才情和作品的气势。这三者在对散文作家及其作品的批评中,勾勒出散文写作的基本 原则。  相似文献   

12.
台湾散文作家林清玄的佛学散文常使用花的意象来释禅,在给人带来禅学开悟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他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一是以花示禅;二是以花喻禅;三是花禅相融。林清玄将禅意与花的精神相融合,使他的散文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精神焦躁的现代人带来佛性的启示和开悟,读起来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揭示汪曾祺散文所显示的文化色彩 ,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认知。他是借生命之力的体验去融合儒道精神的。汪曾祺早年对生命的悲悯 ,成为他 4 0年后散文价值取向的生命回响。汪曾祺散文的核心是民间化。在这个意义上 ,他以认同民间的方式 ,发掘出最具民间日常意味的存在形式———吃的种种方式和传承 ,为饮食立传 ;并以充满人性的人物表现为生存立法 ,发掘出生命中最自由的一瞬 ,从而使其与之所依托的民间风俗意趣相谐相洽。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的散文创作秉承传统儒家的文化人文精神,生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百姓日常生活,个性特征鲜明,文化意蕴醇厚;他将传统绘画思维融入散文创作中,以画造境传情,语言随性灵动却不失质朴通俗,成就了其散文独特的艺术神韵。  相似文献   

15.
“明文第一”的归有光,其文论有“载道”的倾向,但其中某些部分又具有心学品格。他对心学人士,尤其是“江右学派”的大师们持赞赏的态度。同时,他的散文创作深深打上了世俗化的时代烙印,为心学的流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文学注解,成为时代思潮在散文领域中最热烈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将散文创作的视角投向西部,这不仅是作家的使命,而且是中国文学的使命,更是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山东作家郭保林的西部散文以气势恢宏的叙事方式表露出对西部的审美情致,以"思接千载"之势,将自然景观着上历史的色彩,以"视通万里"之笔,将山水物象镶嵌到历史的画廊之中,从而彰显出西部风情及西部精神的文化意蕴,突现出西部土地上所独存的生命意识,极为壮阔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颂扬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熊育群在散文中坚持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中每个生命的敬畏与赞颂,体现了一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庄严美,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同时,强烈的“异乡人”心态让他关注迁徙者的历史,深情而忧郁地表达其对人类精神家园的绵远乡愁.其注重生命体验的散文语言具有浓郁的诗性美,拓展了散文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