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形态辩护论"是西方学者诠释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的一种理论话语,主张回到马克思,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西方社会的批判价值。这种隐喻式"辩护"对重拾马克思主义信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必须认清西方意识形态辩护论的阶级实质,这种看似超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的辩护面孔,实质上只是在为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求出路。对此,我们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旗帜鲜明地批判"意识形态辩护论",避免陷入西方国家谋求"政治同化"和"制度趋同"的话语陷阱,又要积极借鉴西方意识形态资源的运行策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张秀琴 《中国社会科学》2012,(6):24-45,205,20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拉瑞恩、威廉斯、帕雷克、麦克里、霍尔、伊格尔顿、詹姆逊、派因斯、麦克莱伦等为代表的英语世界的研究者分别以专题性论著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持续至今的当代解读、探索与重建。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理论努力:第一,理论资源梳理,从"两个传统"、"两个阶段"、"两个比喻"和"经典定义"出发,探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文献与语境中的起源与形成,并围绕中性化的阶级意识论,梳理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身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演化;第二,研究主题转向,力图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谱系中凸显文化主题、扩大文化内涵,分别以"文化审美主义"、"文化大众主义"、"文化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等形式构建了当代的文化意识形态论,从而延续并融合了20世纪20、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所开启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新路径;第三,分析范式转换,在构建当代文化意识形态论时,力图摒弃传统机械决定论式的分析模式,代之以一种"总体—辩证法"分析范式,并由此力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待道德的态度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方面声称道德是一种应该被抛弃的意识形态的形式,而另一方面在其著作中充斥着大量的针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凯·尼尔森在驳斥马克思主义的反道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情境主义的道德解析模式,把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视为其道德社会学和其本人道德价值立场的有机统一体,为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与道德"的主题提供了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模式。这不仅为一种合理的、非意识形态的道德的可能性留出了空间,而且为我们构建一种与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道德形态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术语是马克思主义框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然而这一术语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直具有一种隐喻性的意义,甚至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布达佩斯学派的思想家乔治.马尔库什直接批判了教条主义对"基础与上层建筑"隐喻性意义的种种歪解,而且通过对隐喻的当代有效性的批判,最终提出了转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解释范畴进而保留文化多样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是当今马克思的最重要的批评者,因而必须认真对待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针对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的批判,特别是那些看上去可能构成致命伤害的批判,采用马尔库什的"生产范式"概念,将马克思的思想划分为三种演进的范式,即"生产范式Ⅰ"、"生产范式Ⅱ"和"生产范式Ⅲ",以便从马克思的三种生产范式理论中,找出最具力量的成熟范式,看看这一范式能否经得住鲍德里亚攻击。其结论是,马克思最坚固的"生产范式Ⅲ"经受住了鲍德里亚的攻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逝世以后,步入晚年的恩格斯以他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发展。他进一步地提出了哲学意义上意识形态概念的"虚假性"内涵,并对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述,是他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探讨无产阶级解放道路中的思想文化问题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试论拉法格的意识形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法格在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知的基础上,在反击形形色色资产阶级理论和文化、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宗教本质和作用的阐述,集中体现了拉法格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对资产阶级宗教和道德的批判则集中了表现拉法格的意识形态批判功夫。拉法格的意识形态理论总体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但细节上又存在不少缺陷,这些缺陷是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训。  相似文献   

8.
物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卢卡奇和马尔库塞分别代表了物化批判的三种主导模式:关系物化批判、认知物化批判和技术理性统治批判.<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的物化批判主导模式即关系物化批判模式为另外两种物化批判模式提供了思想资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批判,本身亦有可能成为物化的牺牲品,成为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马龙潜 《文史哲》2007,4(5):117-122
文艺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的理论支点,正是由于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不同理解,才导致了理论界对文艺本质的不同界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当然可以赋予意识形态以新的理论内涵,但却不可以因此而改变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结构。因此有必要"回到马克思",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考察,正确理解和把握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性:颠倒性、神秘性和伪批判性,形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长点,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灵魂、依据;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科学性源于其彻底的实践精神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方法;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科学性,揭示其当代价值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作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代表了哲学家们关于理论和实践、哲学和现实,哲学家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见解,这种见解的基本特征就是"认为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并且"把某种经验的存在非批判地当作观念的现实真理性"."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概念,进行意识形态批判实际地构成马克思所说的解答"历史之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形武加以批判性分析,贯穿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他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非"含混不清"的,他对意识形态的评论也不只是"顺便提到"的.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7):35-40
由于中文版《资本论》将"Fetischismus"译为"拜物教",故而国内学界通常把马克思的"Fetischismus"理论理解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柯亨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书中实际上把"Fetischismus"理解为一种"物神现象",并将其区分为宗教性和经济性两类,这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从这一点出发,笔者认为,马克思的"Fetischismus"概念包括三重内涵:社会存在层面的"物神现象"、日常意识层面的"拜物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拜物理论"。与此相应,其物神批判理论也应该完整地理解为以第一方面为主体、包括三个层次的全面的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3.
法兰克福学派是流行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作为一种社会哲学流派,其理论特征在于它的人本主义的批判的社会理论,而它的意识形态论可以说是这种批判的社会理论的柱石.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论就其性质而言,属于非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但它在对当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文化批判中,也触及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某些本质方面的东西.因此,剖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批判其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错误,同时也从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引出一些必要的教训,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纵观整个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但意识形态始终是它探讨的最为重要的领域,无论是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抨击,对马克思幽灵的期许,对民主之路的探寻,最终都必然需要穿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幻象,方能使批判有所为,期许有所望、探寻有所归。因此,意识形态理论是贯穿整个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条重要的思想主线,把握了这条主线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可以掌握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旨,这对我们理解、批判后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一种政治分析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新论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个存在论概念,他的意识形态论不是为了颠倒虚假意识来获致真理性认识,更不是为了建构一个一般社会认识理论,而在于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来揭示人类生存的状况,并谋求这种生存状况的改变.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集中代表,无产阶级由于能够形成彻底革命的意识,因而其阶级意识不是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概念,并不适用于全部历史时代的社会结构,它仅仅适用干阶级社会又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论从属于他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概念素有观念论/物质论、中性观/贬义观的纷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意识形态视为颠倒物质和精神关系的唯心思想以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虚假普世性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商品拜物教批判展露了意识形态物质论。商品拜物教的要点并非劳动产品在交换中转化为商品,而是商品在交换中转化为资本,这尤其体现在劳动力商品的买卖上,那是社会生产关系和剥削原理的物化或商品化体现,意识形态因而近似经济基础所表现出的一种物质化、日常化的无意识语言;齐泽克结合拉康的无意识-语言理论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物质论,认为意识形态早已实现非意识形态化,它是前物质/观念的社会符号结构,是现实的"心脏",也是语言虚构的最高体现,这可称为意识形态超物质/观念论。  相似文献   

17.
让&#183;鲍德里亚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德里亚的理论视角是"消费社会",他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及其核心"生产"范式的批判,经由一系列理论中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没有超越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走出"生产之镜",必须认识到"消费社会"的特征是符码控制.鲍德里亚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但是鲍德里亚的批判不仅存在对马克思的误读,而且也有自身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8.
鲍德里亚的理论视角是"消费社会",他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及其核心"生产"范式的批判,经由一系列理论中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没有超越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走出"生产之镜",必须认识到"消费社会"的特征是符码控制.鲍德里亚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但是鲍德里亚的批判不仅存在对马克思的误读,而且也有自身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9.
辩证—总体的方法论前提、社会—历史的认识论框架、现实—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以及特殊—具体的价值论倾向,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四大鲜明特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主要内容则包括:意识形态概念与理论研究的范式转化(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的非同一性)以及意识形态制度与实践探索的视角转移(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无论是卢卡奇的阶级意识意识形态、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意识形态,还是柯尔施的哲学批判意识形态,他们都在这一新的范式和视角下,就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义及其社会功能进行了新的、富有建设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并非如许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宗教"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青年黑格尔派所理解和使用的宽泛概念,一是传统意叉上的宗教.这两种含义相互纠缠又交互影响,对文本创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宗教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真实的思想过程",并深刻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理论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