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放管服"改革的理论依据是市场决定论、整体治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近些年来,河南"放管服"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各项部署陆续落地,公众总体评价好、满意度高。与此同时,改革存在简政放权不到位、监管短板突出、政务服务体系不健全、审批服务便民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观念滞后、体制机制不畅、信息不共享、利益冲突、法律法规滞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从健全体制机制、深化简政放权、完善政务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放管服”改革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撬动作用。文章从政府自身、主客体关系和外部驱动三个维度逐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适用范畴,并基于四重逻辑关系构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运行框架,凸显秉持开放创新、注重原则特色相统一、把握新发展格局重点等新特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激发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主要包括:深化简政放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构建多层监管维护市场主体权益,加快规则对接促进高水平开放,将优化服务贯穿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海口市“放管服”政务服务水平,分析海口市政务服务现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监督能力较弱、“互联网+”政务服务仍有不足,未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致使基层群众无法在基层政府办理相关事项,行政系统内部也存在信息传递失真等问题。针对政府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和监管方式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创新监管方式与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对标先进地区,借鉴“放管服”改革经验,逐渐提高海口市政务服务水平,推动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政府效能。  相似文献   

4.
理顺权责关系是构建管理秩序的根本.基层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权责定位科学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到公众对"放管服"改革的认知与评价,而且事关能否为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推动"放管服"背景下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以广州市L区为样本,研究发现,"放管服"改革背景下L区税收征管权责存在久被诟病的错配问题,表现为征管权责边界模糊不清、征管权责界定未能与时俱进、征管权责匹配程度不均.文章在对当前征管权责界定的制度现状以及基层税收征管权责错配缘由进行深入探因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机制、技术、监管、舆论五个层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调适基层税收征管权责关系,优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提升税收征管效率,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与充盈.  相似文献   

5.
"放管服"改革中的政策创新扩散规律,对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提出了一个"试点—推广"的分析框架.在系统收集整理有关"放管服"改革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基于典型性和重要性的原则,选取了"多证合一"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作为研究案例,探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政策创新扩散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试点—推广"是"放管服"改革中政策创新扩散的主要特征,改革事项和改革地域都遵循先试点再推广的基本模式.顶层设计和渐进改革是试点推广机制发挥作用的核心要素,政策示范效应是政策创新扩散的关键动力.本文深化了对"放管服"改革中政策创新扩散的认知.政策建议方面,进一步的"放管服"改革要遵循"试点—推广"的政策创新规律,强化改革前期试点,做好示范政策的复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改革,是实现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政府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佛山市南海区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先手棋"和"当头炮",以"信息化+标准化"两大创新为引领,创新简政之道,激发市场活力;创新监管模式,确保市场活而不乱;创新服务方式,便民利企更高效,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品牌南海建设。尽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并取得实效,就要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有力有序推进:创新制度供给,放权更精准;创新监管模式,监管更有效;创新政务服务,服务更优质。  相似文献   

7.
如何切实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地方营商环境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探讨"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关系逻辑,必须对放、管、服各自的功能和内涵加以系统把握,并分别与营商环境优化目标进行耦合与匹配。通过对B市企业营商环境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地方"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遵循服、管、放的总体逻辑,技术赋能促进地方营商环境优化提质增效,制度创新保障地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权力规制确保地方营商环境优化目标得以根本实现。由此,"技术赋能—制度创新—权力规制"是一个可适的逻辑框架,能够解释"放管服"改革视域下地方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从政府和社会层面解决激发社会活力、维护市场秩序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问题,根本在于政府职能转变。"放管服"改革顶层设计过程,既体现了我国行政改革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也内含了行政理念、行政方式和行政模式转变的深刻逻辑。通过总结T市"放管服"改革经验做法,发现T市存在观念转变不彻底、放权过程不到位、配套政策供给不足、技术应用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由此提出严格政府放权过程,优化权责配置;扩大监管政策供给,加强审管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策落实;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的"放管服"改革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放管服"改革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校人才制度体系和环境,是推进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工作的现实需求,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措施。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应遵循现代大学治理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科学研究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放管服"改革重点是落实高校选人用人自主权,处理好"放"和"管"的平衡,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表现为对政府行政审批权力的改革和下放,实质是转变政府职能、重构政府市场关系,因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市场关系优化与重构需要面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针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政府权责困境、组织监管困境和行政管理信息化困境,从思想观念转变、组织队伍建设、制度标准建设和协同治理结构优化方面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推动国家行政审批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的交互媒体网络信息时代,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型"微创新"模式成为最受关注的创新形态。"微创新"的创新路径及取得的成效正是我国基层政府行政改革所追求的。行政改革"微创新"模式的引入,使基层政府真正树立用户至上的价值观,从发现用户需求出发,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再造行政流程、精细管理服务、构筑多元治理,对行政管理服务进行持续细微改良,不断改进用户在政府治理中的感官体验,从而最终实现行政效率的提升和行政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区治理的创新机制,"三社联动"体现了从建构走向协同的治理阶段以及政社关系重构下的"双层闭环"治理结构,这两大特征决定了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具有双重作为。一方面,从主体发展到协同联动,"三社联动"需要支持建构型社会工作的协同;另一方面,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形成协同治理与联动服务的机制,需要服务治理型社会工作承担服务者、治理参与者的角色。由此,"三社联动"中社会工作具有建构性—结构性的双重协同论,对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亟需农村基层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对此作出回应。结合山西省H县坚持管理体制创新、坚持职能转变、坚持矛盾调处机制创新、坚持基层民主自治机制改革,开创农村社会管理新局面的标本性实践经验,提出县域农村基层政府应该从转变政府职能与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陈雪 《南方论刊》2014,(4):13-14,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改革作出了总体谋划,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接下来的改革重点之一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改革。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调整开始,政府管理实现由管治到公共治理的转型。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即推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化、制度化,现阶段应搭建起"国家-社会协同共治"的新型治理架构,把实现政府转型作为系统工程的重心。  相似文献   

15.
希克斯的整体政府理论既是对功能性组织模型进行反思与批判的产物,也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难以应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复杂化所产生的协同问题的一种直接回应。希克斯的整体政府理论形成了一种以跨部门协同为基本特征的系统化理论体系,其发展前景表现为宏观层面治理整合的整体治理与微观层面管理协作的网络管理。客观地评价希克斯的整体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彩红 《北方论丛》2021,(3):137-146
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进展,与放管服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紧密关联。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都包含着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和内容,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评估指标中多数也与行政审批有关。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在多维度取得了转折性进展,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手优化营商环境积累了重要实践经验。按照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有为政府”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目标,行政审批和后续监管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从注重数量变化向结构优化改革转变,同时在放管结合上着力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治理逻辑—现实问题—优化路径”分析框架,可以深入理解我国推行“放管服”改革和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中“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的实践效果。从发展缘起上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遵循着“初步探索—逐步推广—逐渐成熟”的发展逻辑;从动力来源和目标导向上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呈现推力与拉力间的互促逻辑、政府与市场的互惠逻辑。当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仍然面临着监管职责边界不清晰、抽查结果分析运用不规范、随机抽查规则和标准体系不健全、执法队伍建设与新型监管需求不匹配、智能平台构建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为推进新型监管模式向纵深发展,还需从多种监管机制衔接、构建抽查结果分析运用机制、执法队伍建设、智能监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作为对"政府直控型"治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进入到学界视野。然而,现有研究多是对其从社会结构层面进行的探讨,缺乏从公众个体心理层面的深入研究,而后者才是决定公众行为的根本性因素。本研究引入计划行为理论,从影响行为意向的三个关键因素"态度""社会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入手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可行性和困境,并且构建了"赋权—认同—合作"的参与机制,以从根本上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布洛维意义上的"大转型"背景下,我国工人集体行动大量爆发。西方集体行动理论和制度化理论认为,集体行动的走向取决于政府的制度化能力。从"南海本田"案例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人集体行动制度化治理的空间和能力。集体谈判作为这样一种制度化治理机制,其有效性在我国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但无论是在企业管理机制层面还是在国家政策法规层面,都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这一完善过程,也需要本土化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从政策规范层面来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取向是要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高度协同。从治理实践层面来看,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业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组织治理创新的主要抓手。文章试图从协同治理理论出发来考察基层统战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耦合的学理基础与实践路径,从组织嵌入、机制供给和能力引领三个层面来看,基层统战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有三个基本路径:第一,以组织嵌入为基础,实现基层统战工作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覆盖;第二,以机制供给为核心,实现基层统战工作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型塑;第三,以能力引领为抓手,实现基层统战工作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