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海外中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和海外中国学本不在同一层面,却因同样需要不断吸取全人类的最新智慧、需要"实证"及"解读"历史现象而存在诸多共同点,并因中国研究而融入中国历史学.二、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将中国大陆的历史学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将某些流派及范式视为海外中国学的基本潮流及范式并试图将其奉为判断学术价值的标准,都是片面的.三、中国历史学与中国历史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学术研究必须与国际"接轨",却不能和中国"脱轨".四、当前中国历史学研究已经出现并将持续如下三个动向:拓展视野,开辟新的领域;博采众长,创建新的学科;强行突破,在传统领域攻占新的制高点.在这个过程中,国学为体、马学为基、西学为用的基本格局也逐渐明朗.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在空间上经历了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曲折和崎岖的。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史学从实证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史学,无疑拓宽了史学研究者的眼界,科学揭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中国史学也出现过与国际史学界近30年的隔绝时期,以至...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之动态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人类历史是在广泛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中演进和发展的,因此历史学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历史学本身的发展,也就会不断地影响、推动它以外的各门科学的发展。我们把历史学的这种作用称为历史学的科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学自成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就与历史学有着不解之缘,研究国际关系必须具有历史学基础。在国际关系研究史上,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曾经受到科学行为主义方法的挑战。冷战后,国际关系研究方法逐步走向科学与人文并重,并偏向人文。日益发展的中国需要中国学者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理论流派。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需向历史学习,充分吸收并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哲学是一种凭借概念而展开的推理过程,在它的叙述过程中,实例和说明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学的任务是重现过去的历史事件,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它的叙述中占有本质重要的地位。由于哲学和历史学之间的差异,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总是相互攻讦,哲学家认为历史学家过于重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而忽视理性,历史学家认为哲学家把自己的发明和先天的虚构放在了历史当中。虽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之间相互攻讦,但是他们都不否认哲学与历史学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二者融合的观点(以克罗齐为代表)。文章最后分析了建构历史哲学的可能性以及它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6.
数字史学是指运用数字媒体和工具展开的历史学实践、演示、分析和研究.它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反映了历史学不断开放、去中心化、并打破学科界限和话语垄断的趋势.数字史学扩展了传统历史资料的范畴,即史料的数字化与新数字史料的保存和应用在实践上,数字史学为推进公众史学的开展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计量历史学     
计量历史学是史学、统计学和数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与电子计算机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分不开的。在美国,第一个计量历史学派产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目前美国已有几十所大学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计量历史学,也成立了不少组织,出版和发表了不少有关著作和论文。近十多年来,一些苏联历史学家在运用计量方法和电脑技术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1984年苏联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研究中的计量方法》一书,标志着苏联计量历史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在我国,专门从事计量历史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尚未出现。近几年来,关于这方面的情报性文章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8.
筹备历史学规划会议的座谈会,去年夏天在天津举行,我个人听到的反映似乎很好。这次在成都正式开会,希望获得更大的成功。历史学规划是我国历史学的奋斗目标,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部分,要求方面多,质量高,每年都有所增长。为了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认真做个规划,很有必要。我们已经多年没有出什么社会科学著作了,可以推荐的尤其少。历史学总算找得出几本,也多数是很早出的,新近出版的太少了。其他学科,简直数不出有什么着作。这是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17日,一场由刘平教授发起及其与包弼德教授共同主持的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对话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会议室举行。该对话围绕着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历史人类学的由来、中国历史人类学状况以及台湾的人类学研究等主题展开。而关于"什么是历史人类学"的问题,更是汇聚了来自多方的不同声音。这样的交流和交锋,对于中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有着可以预期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基本层面,正像社会科学其他知识门类一样,在反观自身的过程中,对于"历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总是出现各种分歧.如果要正确界定历史学的含义,必须对此含义中包含的五个维度加以全面的认识,这五个维度包括:(1)历史与时间的关系;(2)历史学的主体;(3)历史学的对象;(4)历史方法;(5)历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吴汉全 《江海学刊》2004,(2):145-152
对历史学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是李大钊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李大钊对历史、历史学、历史哲学等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做了基础性的工作。通过研究李大钊对有关历史学概念的诠释 ,能够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史学理论体系 ,提供认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任何一个力求振兴的民族和国家,发展历史学都是十分重要的。现今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些发达国家,都曾经经历过由落后走向先进的振兴过程,而发展历史学都是他们实现振兴的经验之谈。我们中国经历了漫长的缓慢发展的岁e、现在才认认真真地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口号和计划。要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有两件事是必须认真做好的,一是切实了解中国国情,一是踏踏实实借鉴一切成功经验。了解中国国情,搞清楚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这无疑正是历史学能承担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客观地总结他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借鉴对我有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所作的一部大型史学笔记,具有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一生的历史研究与晚年《历史学笔记》的写作具有内在连续性及逻辑共通性。本文通过回溯马克思的历史研究脉络,廓清了与《历史学笔记》写作的内在联系,阐释了《历史学笔记》在唯物史观上的发展,以及在马克思思想史上的理论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期,历史研究的重点继续是从分析的社会科学转移到更加强调文化因素的方面来,但是面临着迅速变化的世界局面,却具有其更加繁富且已改变了的焦点。历史学家并未受到后现代主义太多的影响,但关于应该如何重铸过去的问题的确更趋复杂了。在历史学思想与实践的重新定向过程中,人们更为深入地反思和质疑了历史作为引向今日西方文明的一种单向历程的观念,政治领域和阶级的概念扩大或改变了,妇女与性别的历史日益被纳入到通史系统中来。而在迫切需要另行考察现代性以及撰写全球史的状况面前,我们对于广泛跨文化的方法仍然缺乏综合的认知,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规划。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紧跟着历史。然而,历史学并不由历史所决定,除非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历史学并不是某种上层结构的一部分,它仅反映现在的经济或政治力量的平衡状况。我认为,它的重要性可能在于:史学家批评全球化的过程,提出列宁曾提出的“谁在对谁行为”这样的问题,并想象不同的结果,哪怕是乌托邦式的结果。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我根本用不上地图,那上面没有乌托邦。”不过,尽管有很多的例外,史学家面前还是摆着一些他们不得不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和中国的革命运动)来阐释的问题。无论是对各民族或全人类文明而言,跨国资本主义的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生态学和历史学在解决历史生态问题及影响中所面临的困境分析 ,提出创立生态环境历史学的必然性 ,阐明了生态环境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界定及其特点 ,论述了创立该学科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虽然是多层次的,但基本点是为现实服务。历史学能够很好地为现实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贡献力量。史学工作者对此应满怀信心。首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能够形成,主要在于对我国国情和民情的正确判断和充分认识。这正是历史学应当而且必须研究的内容。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例,如若不具体地分析各地区的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民情习尚,一无例外地以发展商品经济相号召,其作用未必是理想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多种属性,而现实性则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离开了现实性,历史学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现实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即认为历史"是指已经过去的人类实践活动",历史"是既往的客观存在.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是对这个客观存在,即社会历史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社会运动中已经成为过去的那一部分".把历史等同于过去的观点往往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历史学研究的"是过去的事,好象同现实无关".  相似文献   

19.
范流周,男,汉族,1947年12月1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现任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委员、学委会委员。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读历史专业本科,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考后,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师从国际著名学者、甲骨文专家胡厚宣教授攻读甲骨文与殷商历史考古专业方向研究生,1981年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被选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先泰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和胡厚宣教授学术助手。1984年因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转调南京大学历史系,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学如何回应时代思潮(1978~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比较强调史学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配合关系,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学成为政治意图的表达工具.第二个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成为主导思想,对中国历史中现代化因素及其作用的探寻成为历史学的又一个重要主题;但经济发展决定社会文化趋势的模式源自西方经验,道到了基层社会发展经验的挑战,导致了"逆现代化行为"的频繁发生,也影响到了历史学开始调整对基层社会的解释框架;"国学"与"地方史"研究兴起.第三阶段,强调在吸收基层社会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叙事进行重新检讨和回归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