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古以来,满族及其先人就将长白山作为民族发源之地,他们不仅世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之上,对长白山充满了故乡之情,而且他们从这里崛起,并最终统一了全中国.这种崛起于长白山地区的经历,使满族诗人对民族的发展和兴盛充满了自豪之感,清代大量的满族诗歌都对满族崛起的经历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这些诗歌不仅是对满族崛起过程的赞颂,同时也是对满族精神面貌的形象再现.  相似文献   

2.
清代满族服饰风靡神州大地,被视为“国服”。它的样式、定制等早有诸多专家论著,这里不予赘及。本文仅就其所反映的民族特征、民族意识及其民族心理予以粗浅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清王朝民族宗教政策,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所面临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妥善协调民族关系。著名清史和满族史专家王钟翰先生指出:“平心论之,清代满族统治者对于我国边疆地区各民族,创制、执行不同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不但超周、秦、汉三代,甚至连煊赫一时、地跨欧亚二洲的大元帝国亦瞠呼其后”。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中国传统社会一个特殊的王朝,既乘续之前明王朝的发展概况,又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作为一个满族入主中原的王朝,清朝统治者在进行统治过程中,既充分吸收汉化色彩,又保持着自身的特色。在近三百年的统治中,清朝统治的核心便是树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围绕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展开,又恰逢世界格局大变动,清代统治者充分吸取前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形成了一整套国家管理体系,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以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为主体的国家认同。本文将从满族身份认同的建立、民族意识的萌生与民族国家的建立简述清代大一统社会政治与文化体系的特征,进而说明清代民族认同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满族的八旗制度一向被认为是维系其民族精神、避免汉化的重要制度,而清代历朝皇帝亦力图强固满族本习。从满族氏族精神的建构、本习的定位及祭祀的变化三方面来看,八旗制度虽然凝聚了满族,却也破坏了原有的氏族精神,使汉文化更容易渗透其中,进一步促进满汉的"涵化"。  相似文献   

6.
辽宁是多民族的省份,55个少数民族成份俱全,少数民族人口共计664.3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5.2%,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在全国排第五位。辽宁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满族和锡伯族发祥于此。满族人口近534万人,占全国满族人口的50.4%。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清代的民族认同过程中,作为主政中原的少数民族君主,清帝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对相互矛盾的二元心态--自卑与自大.清帝的这种二元心态反映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认同上,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继承发扬儒家传统民族观中有利于其统治的部分;另一方面去除传统民族观中的一些民族歧视成分,努力争取以满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8.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满族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木兰秋狝便是典型之一。这种独特的民族政策大大增强了清廷的凝聚力及各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对清代民族问题的解决及民族关系的协调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不仅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今天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族谱编纂看满族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族谱是民间最常见的传世文献 ,具有追根寻祖、辨别亲疏、敬宗收族等作用。本文指出 ,族谱在民族识别和民族认同方面具有不容低估的现实意义。这里 ,重要的不仅在于甄别史实的真伪 ,而且还在于理解特定社会氛围中族人对于族谱的策略性利用。本文以满族族谱为主要对象 ,将实地调查与文本分析相结合 ,尝试对族谱在民族认同中的功能进行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1.
清代基本解决了中国历史上长期未能解决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矛盾,这是史学界均认同的事实。然而,满族依靠什么特殊的条件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从满族形成发展史,以及满族文化与满族精神特性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析,提出了满族农耕、游牧、射猎文化的多元性和由此而产生的民族思想,是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主要选编了保存于民间家族手中的清代满族家谱或民国时期续修的清代满族家谱,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家谱中详载的祭祀规则、碑文、诰命、敕书及家谱中的源流介绍等文献材料,是研究女真历史、满族形成问题、清代满汉关系及满族风俗变迁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康熙朝出现了满族书面文学的第一轮辉煌.刚刚闯入汉文写作园地的满人,由童蒙学步般的模仿开始,转而尽快地去寻找自我和表现自我,踏上走向民族文学个性成熟的道路.满族文学的成熟,既有赖于这个民族在文学上的整体展开、四面开花,更有赖于大手笔们在这一整体开拓中异峰突起的显性影响.满族文学大家纳兰性德、岳端、文昭三人的艺术成功接踵而...  相似文献   

14.
谚语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以及民族情趣等各方面的特点.满族和蒙古族谚语深深植根于其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满族历史上的狩猎骑射文化和蒙古族历史上的游牧文化都明显反映住满族谚语和蒙古族谚语中.  相似文献   

15.
满族大学生在语言文字、身份地位、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不同于一般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因而其心理适应问题与一般民族学生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差异性.本文从满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出发,探讨由此引发的心理适应问题,并提出解决满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动态     
《中国民族》2013,(7):74-74
河北省加大对省内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招生力度 为切实增加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今年河北省专门安排20所省属高校承担专项计划,面向省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定向招生480人,其中包括青龙满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等和平泉县、隆化县、滦平县等民族县。(河北省民宗厅)  相似文献   

17.
满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是同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身份地位、风俗习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心理体验联系在一起的,本文采用概率抽样的方式选取208名满族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通过SPSS数据分析的方式得出样本群体的民族认同在四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满族民歌:民族文化的别样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民间文学极具特色,它直接反映了满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理想。在清代,满族民歌小调盛极一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在东北地区和京畿一带广为流传外,还随着八旗驻防流传到全国各地。有的与当地民歌相融合,有的仍保持原来的曲名和民族特色。歌词初为满语,后渐用汉语,有些民歌保留了满语衬词,还有的歌词为满汉合壁——满族民歌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占有一定地位,反映了满族人民剽悍骁勇、精于骑射的民族传统和惩恶扬善、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展现了白山黑水的地理、气候风貌,充满浓郁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五月,正是群山披绿、繁花盛开时节,我们来到山清水秀的叶赫满族人民公社。这个文明古老的满族之乡,地处长白山余脉,吉林省梨树县南部山区。据史料记载,这里既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皇后、清太宗皇太极的母亲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又是慈禧太后的祖地,很早以来就是满族人民定居生活的地方。如今,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又成立了叶赫满族人民公社。全社二万九千多人口中,满族有七千多人,回族有一百五十多人,其余为汉族,是个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党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民族政策,注意培养和重用满族干  相似文献   

20.
为庆祝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路经承德,游览了著名的皇家古典园林——避暑山庄。进入山庄大门,幽静、雅致的美景便扑面而来,可谓“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康熙皇帝在此兴建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除用以避暑和游乐外,清代帝王曾多次在这里处理过军政要务和民族问题。可以说,避暑山庄的每一座寺庙都记载有清王朝的重大活动和事件。为了进一步了解修建避暑山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