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异常活跃,呈现出与以前不同的一些特点: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互相转化情形严重;高利贷剥削具有层次性、间接性和隐蔽性;高利贷债主队伍发生变化,殖民地性加强。  相似文献   

2.
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 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芙蓉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当芙蓉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爸爸莫名其妙地离开家了,从此没有音信,像是凭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样。芙蓉记得,爸爸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家里来来去去许多债主,他们都只有一张嘴脸,就是要钱。  相似文献   

4.
李琼 《女人世界》2007,(1):24-26,28-31
“从前有一个心地善良的贵族,他的妻子因病去逝,抛下他和他的三个女儿。这个贵族尝试了不少发明,都失败了,但也因此耗尽了钱财,所以他们不得不搬到一家农舍里生活,他的女儿们也只得亲自烧煮、缝纫和打扫。一晃几年过去,女儿们陆续到了出嫁的年龄,父亲却变得更加沮丧,因为他没钱给女儿们买嫁妆。一天晚上,女儿们洗完衣服后将长统袜挂在壁炉前烘干。圣人Nicholas知道了她们父亲的境况后,就在那天晚上,来到她们的家门前。他从窗口看到一家人都已睡着了,同时也注意到了女孩们的长统袜。随即,他从口袋里掏出三小包黄金从烟囱上一个个投下去,刚好掉在女孩们的长统袜里。第二天早上,女儿们醒来发现她们的长统袜里装满了金子,足够供她们买嫁妆了。这个贵族也因此能亲眼看到他的女儿们结婚,从此便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后来,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继承了悬挂圣诞袜的传统。”谁都明白,最早的圣诞节,其实是与爱情无关的。而今天,我们只讨论与圣诞节有关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打鱼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漂泊"疯"女孩,艺术是她生命里的光 汪化本名叫季红燕,1981年出生在福建南平浦城县一个小山村,那里有青山和竹林,风吹稻浪,绿意翻滚.但这个穷人家的孩子看不到家乡的美景,她只想翻过重山,去领略外面广阔的世界.只上到小学5年级,汪化就因读不进去书而退学了.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打鱼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儿将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它每天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很困难了,女孩就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就会黯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早已家喻户晓,于是就诞生了"女儿户"这个新鲜名词.所谓"女儿户"就是指一个家庭里只有女孩而没有男孩的户.当前越来越多的女儿户的产生,特别是在农村只有女儿没有男孩的家庭,给社会带来了哪些问题?"女儿户"的心态又如何呢?最近,笔者对一些农村"女儿户"的家庭进行了调查采访,从而了解到各种不同的心迹,说明生育上的陈旧观念正在农民中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9.
芙蓉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当芙蓉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爸爸莫名其妙地离开家了,从此没有音信,像是凭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样。芙蓉记得,爸爸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家里来来去去许多债主,他们都只有一张嘴脸,就是要钱。房子被法院查封了,银行里再也没有存款,妈妈开始到百货公司里站柜台卖衣服,赚钱养这个只剩母女俩的家。在庞大的压力下,妈妈的头发不停地掉,芙蓉常常在打扫的时候,扫出一团又一团妈妈的落发;芙蓉害怕极了,她多么害怕爸爸不见了,妈妈又离开她。就是这个梦魇,逼迫着芙蓉长大,在她的小小心灵里,爸爸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抛弃了芙蓉和妈妈,让他们背负沉重的生活负担。  相似文献   

10.
家有中等生     
刘继荣 《可乐》2008,(1):38-39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们班共有50个人,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23号女生",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地方。他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11.
这个让人辛酸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电业局附近的一个小区里。父亲就住在女儿居住的小区的窝棚里,竟不知道女儿的家在哪里。他在垃圾堆里捡拾东西充饥,亲生女儿看了却表情淡漠。面对年老体弱的父亲从无责怨的宽厚,女儿却无丝毫的内疚。老人的遭遇,引起小区里许多人的强烈不满。如果我们的社区干部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如何让老人摆脱困境呢?  相似文献   

12.
女儿豆豆才十四岁,就到遥远的北京去上学。每隔几天,我便要给女儿打上一次电话。后来因报社工作实在太忙,有时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才想起给女儿打上一次电话。电话里当然有说不完的话,可话再长,也总有说完的时候,也总有放下电话的时候。每次通话结束时,我和女儿总要因谁先挂电话的事而争执半天。我总是想让女儿先放下电话,以期待听见女儿挂断电话时发出的“咔哒”那种微妙声响。因为我总觉得做父亲的总不能自  相似文献   

13.
积雪草 《社区》2012,(21):43-43
“穷养儿,富养女”是一句颇有争议的老话,旧时的“穷养儿”是指穷人家最好能生养儿子,因为男孩子皮实,能吃苦,能干活,能养家。富人家最好能生养女儿,因为女孩子娇贵,像柔弱的花草,需要精心侍弄和浇灌。  相似文献   

14.
贺平 《老友》2020,(2):43-43
小外孙3岁那年,为了培养他的一些课外兴趣,家里人给他报了书画班和钢琴班,待他连学带玩一段时间后再定取舍。因孩子太小,女儿女婿又要上班,他们便决定由我这个外公做跟班。也许是我年轻时喜爱唱歌,又会拉手风琴,有一点音乐素养吧,在钢琴班教室里,我一听到那犹如天籁的美妙琴音,听到一个个音符从老师手里跃出,看到老师那自信、从容、优雅的姿态,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积雪草 《社区》2012,(14):43
"穷养儿,富养女"是一句颇有争议的老话,旧时的"穷养儿"是指穷人家最好能生养儿子,因为男孩子皮实,能吃苦,能干活,能养家。富人家最好能生养女儿,因为女孩子娇贵,像柔弱的花草,需要精心侍弄和浇灌。这句话演变到今天,含义与指向与当初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改变,现代人用现代思维和角度去诠释这句话,穷养与富养也由被动转变成主动。  相似文献   

16.
15年前,贵州省安龙县大箐湾煤厂老板王键收留了一位沦落街头的农村妇女龚盛芬当保姆。随而几年后,王键一夜间便破产了,面对倾家荡产、债主云集,王键悲痛欲绝。而这个年近七旬的保姆却毅然选择留下,她硬是靠着打零工和沿街叫买,为老板树起一面“人生没有绝境”的旗帜,引领和帮助老板重整旗鼓起死回生,还清了所欠的债  相似文献   

17.
家有中等生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班里总共有50个人,而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绰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相似文献   

18.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一个名副其实的悲剧形象,《窦娥冤》也因她成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悲剧作品。对窦娥形象悲剧起因的认识,迄今仍存较大争议。本文认为,借高利贷、做童养媳并非窦娥形象悲剧起因,而蔡婆婆在向张驴儿父子叙述被赛卢医勒杀经过时说的"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这句话才是祸根。它把窦娥推向了风口浪尖,是导致窦娥形象悲剧的直接起因。如果再作追究,窦天章一次借那么多高利贷,丢下七岁的女儿去参加科举考试,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属于间接起因。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一个叫张助的人在地里种庄稼,捡到一颗李子的核。他本想带走,可转头看到一棵桑树有一个空洞,且洞里还有土,于是他就把这个李核种进去,并用剩下的水浇了它。不久,人们发现桑树里生出了李树,很是新奇,便交口相传。有一个患眼病的人慕名来到树荫下休息,便祷告说"李君令我目  相似文献   

20.
史飞翔 《社区》2008,(5):15-15
于我而言,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是颇有意义的。在这个春节里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美美地睡了几天;二是照看刚满一周岁的女儿;三是读了一批好书。这三件事中最有价值的是照看女儿,而最有意思也最为享受的则是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