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晖 《殷都学刊》2010,31(1):149-150,153
著名甲骨学专家王宇信研究员的力著<中国甲骨学>一书2009年9月由于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甲骨学著作字数多达84.5万,这是古文字学、甲骨学以及殷商史学界的好事,是值得庆贺的.  相似文献   

2.
王襄及其甲骨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已经整整83年了。随着甲骨文的搜集、整理、著录、研究而发展起来的甲骨学,俨如一座巍峨的大厦,耸立在文化领域之中。它是许多甲骨学前辈、学者共同建造的。王襄是其中著名的学者之一,也是甲骨学奠基人之一,他在六十年前写成的甲骨文字典《簠室殷契类纂》,推动了甲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季富 《殷都学刊》2004,(4):111-112
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 ,并由此诞生了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甲骨学 ,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一个世纪以来 ,甲骨学研究在几代学者锲而不舍的努力下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甲骨从被发现开始 ,就受到普遍的重视 ,全国许多有关学者都投入了考释研究 ,日本和西方人士也很快参加进来 ,使甲骨学形成有国际性的学科。”[1 ] 据宋镇豪、常耀华两位先生在《百年甲骨学论著目》一书中的统计 ,截止于上世纪末 ,中外甲骨学者有 3833人 ,论著有 1 0 946种。[2 ] 在这众多的学人当中 ,河南大学…  相似文献   

4.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11,(4):155-156
董作宾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年代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殷墟考古和甲骨学上的贡献最为突出,被学术界誉为"殷墟发掘的开创人,一代甲骨学大师",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和甲骨学的奠基人之一,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列为"甲骨四堂"。1963年董作宾  相似文献   

5.
甲骨学研究是一项意义重大但难度极高的工作。自甲骨文发现120多年以来,涌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是还存在知识体系庞大、学习难度高、学习周期长、知识关联性弱、知识共享程度低等些许问题。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解决或缓解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作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产物,知识图谱可在新时代甲骨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甲骨学的多源异构数据特点,提出构建跨模态甲骨学知识图谱的研究思路,并对其在甲骨文考释和缀合两大任务上的重要性进行了浅析和刍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甲骨学发展的"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深入发展时期""全面深入发展时期",系统梳理了胡厚宣先生在甲骨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特别是伴随其参与的《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释文》的面世,为新世纪甲骨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汉字的鼻祖。在甲骨文发现至今的120余年中,涌现出的大量研究资料极大地推进了甲骨学研究的发展,但由于这些资料浩瀚纷杂,获取难度大,且绝大部分尚未实现网络共享,给研究者查阅资料、对比校勘等造成不便。为解决甲骨学研究面临的难题,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应运而生,旨在为研究者提供最齐全、最规范、最权威的研究资料,最高效、最便捷、最智能的研究辅助。文献数字化技术作为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所包含的两个重要技术:文档分析技术与字符识别技术是实现甲骨学文献由"独享"走向"共享"的关键步骤。本文重点介绍了这两个技术在文献数字化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相关技术在辅助甲骨学研究与甲骨文普及方面所能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及运用前景,希望能为甲骨学研究者了解当下甲骨学研究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鲁鑫  李岩 《殷都学刊》2010,31(1):154-156
为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和庆祝天津市国学研究会甲骨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09年11月28日,由天津市礼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建国六十年来甲骨学研究暨天津市甲骨学专业委员会成立"高层学术论坛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来自国内其他省市的甲骨学专家和天津学者及国学爱好者150余人齐聚一堂,就甲骨学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甲骨学大师董作宾1949年去台湾以后,曾在《甲骨学六十年》(1959年)中无比感伤地说:"展望世界,甲骨之前途至为暗淡","今日环顾宇内,则此学颇冷落"。虽然如此,一些外国学者把发展甲骨学的希望寄托于留在大陆的学生胡厚宣身上。日本著名学者佐藤武敏教授说,虽然董氏去了台湾,"然而中共方面可以胡厚宣氏为代表,可能会后是中共方面甲骨文研究最有希望的人"。而胡厚宣先生果然不负众望,他在甲骨学五十年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晚期的珍贵遗物。由于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字的精美,自它一被发现起,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注意。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欧、美、澳等洲不少国家也都有一批著名学者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甲骨文,取得了不少成果,与我国学者一道,推动了甲骨学的前进。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日本,还成立了专门研究甲骨文的组织——甲骨学会,并出版了《甲骨学》专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科。 殷墟甲骨文自一八九九年被认识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八十二个年头。在此期间,“甲骨文发现的材料,举成数而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著名的甲骨学家王宇信先生于 2 0 0 2年 3月 1日 ,在东洋文库 (东京 )进行了演讲。他回顾了迄今为止甲骨学的研究状况 ,特别强调了其在1 978年以后的显著发展 ,以下 ,就其演讲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一、甲骨学百年———回顾与展望中国甲骨研究的历史大体可以新中国成立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大时期。而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甲骨研究 ,又可划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甲骨被盗掘而流散于世的时期 ;后一阶段则是从 1 92 8年开始 ,国民党政权中央研究院在安阳进行考古发掘时期。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甲骨研究也可以《甲骨文合集》(全十三册 )为分界线分…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从1899年发现到现在,有了八十多年的历史。郭沫若同志从1928年开始研究甲骨文,直到他逝世前夕,经历了甲骨学史上的整整五十个年头。郭沫若同志有关甲骨文和商史的论著和其他方面的著作一样,才华横溢,屡创新说,成为甲骨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3.
郭昱 《殷都学刊》2002,(1):38-38
董作宾是一代甲骨学大师,殷墟发掘第一人。董先生一生专注于殷墟甲骨学研究,在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殷商历谱及甲骨文自身规律的研究上都有卓绝的贡献,享誉海内外,深受学人景仰。  相似文献   

14.
王宇信先生《甲骨学通论》一书,共十六章,书后并有《甲骨学大事记》、《著录目》等四个附录和例图六十三页,全书四十二万字。周谷城题签,胡厚宣、李学勤二先生分别为该书写了序,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刊现将该书第一章《绪论》发表。  相似文献   

15.
自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经过许多学者长期的潜心研究,直至20世纪30年代,殷墟科学考古发掘取得大量成果以后,甲骨学这门新兴学科,才得以建立。甲骨学是从最初的考文释字开始的,在其文字初步得到通读以后,就有了进一步探讨其所反映的当时社会历史内容诸方面的可能,而甲骨断代学的确立,则为全面而系统地整理原始甲骨资料提供了必需的先决条件,甲骨学是横跨历史考古与语言文字两大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也是充分利用各有关人  相似文献   

16.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古埃及的罗赛塔石的发现相媲美,它开启了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进程。建国前的甲骨学研究,主要有甲骨文字的认定、时代及出土地点的判定、殷墟科学发掘、藏品的著录、文字的考释、分期的研究等。建国后的60年,甲骨学的主要成果有殷墟发掘的恢复、甲骨资料的集中公布、甲骨分期的深入研究等。甲骨学的研究要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作基础,应进一步研究甲骨的卜法,还要注意殷墟以外出土的商周甲骨,同时还要在甲骨学的基本工作上即考释文字方面多加努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甲骨文自一八九九年发现,到一九二八年,是甲骨文的非科学发掘阶段和甲骨学的草创时期。自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先后十五次大规模科学发掘殷墟以后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前,是甲骨文的科学发掘阶段和甲骨学研究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共享卷帙浩繁的甲骨文研究资料,借助信息技术改善甲骨文研究的传统方式,建设了服务甲骨学研究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一期工程已完成,甲骨文字形库收录172个部首和4049个甲骨文单字;甲骨著录库(含甲骨缀合库)收录46部著录,共112517片甲骨的信息,缀合库存储了已缀合的甲骨片信息;甲骨文献库完成29426篇文献和282部专书的数字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将三库集为一体,是一个专业的甲骨学研究资料获取的互联网搜索平台,以期为甲骨学专家研究殷商史、考释甲骨文字、开展甲骨缀合等提供快捷、全面的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19.
《殷都学刊》2005,(1):112-112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会 2 0 0 5年 1月 2 8日通过 )第一条 :为奖励在甲骨学及殷商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 ,培养甲骨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和后备队伍 ,提高甲骨学和殷商文化研究水平 ,促进甲骨学和殷商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特设立本奖并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奖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设立 ,由商承祚教授后人提供基金资助。第三条 :本奖奖励对象为年龄在 40岁以下 (含 40岁 )、职称为副高 (包括副高 )以下的主要从事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的青年学者。第四条 :奖励范围包括在本学会公开出版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殷都学刊》等专…  相似文献   

20.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4,(4):108-110
《甲骨学通论》用韩语译成并将在韩国出版 ,我感到非常高兴。我高兴的理由 ,是因为甲骨文这个中华民族很古老的文字 ,从 1 899年被发现长达 90多年以来 ,通过中国和外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与探索 ,甲骨学已成为有很丰富的研究资料和规律严密的专门学问。谁要了解并研究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谁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甲骨学知识。所以甲骨文不仅在中国有不少的爱好者和研究者 ,甚至在世界 ,例如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瑞士、新加坡、韩国、意大利等国家 ,也有不少的学者为了研究甲骨学而投入自己一生的精力并且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甲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