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房地产价格决定着社会和居民的财富,它的波动影响着金融体系的安危,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房地产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居民收入、利率以及土地价格的影响,相对而言居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居民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间的差距较大。目前相关部门应更加关注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的规模,并适当调整利率、土地供给等,从而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致力于研究土地供给量对我国区域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本文采用1999年--2009年我国30个省市土地供给量、房地产价格等相关数据,建立Panel Data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房地产价格区域差异,旨在土地供给量对我国区域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土地供给量的确是影响我国区域房地产价格重要因素,土地供给量对我国各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差异程度各不相同.土地供给量对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影响程度最为显著,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价格对土地供给量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我国大陆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及区域间房地产价格的差异,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大陆房地产价格的因素,指出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房地产价格差异的原因,即东部较高的房地产价格是由过量的投资需求引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房地产资金来源结构的角度入手,探究西安市房地产价格的不合理上涨,根据1995—2008年西安市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与房地产价格数据,在利用ADF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对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贷款、利用外资与房地产价格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他投资与自筹资金对房地产价格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商品房定价策略的静、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价格具有其特有的组成结构。房地产定价的目标是根据价格组合的总和 ,设定可以实现预期利润率的价格水平 ,预期利润率不与价格上涨成正比。本文主要对房地产定价的通用方式、影响房地产价格定位的诸因素以及房地产定价后价格变动的灵活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出现了过热现象,房地产价格增长明显。为了稳定房地产价格,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金融政策。本文利用协整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对抑制房地产价格效果不明显,而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房地产投机度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房地产市场中,投机行为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将房地产价格分为资本收益为零时的房地产价格和投机性价格两部分。建立回归模型,引入拆迁量对模型进行修正,结合具体数据,对天津市房地产投机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各宏观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 VAR模型,采用2001~2010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定量地描述了各宏观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各个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时滞、持续时间和作用强度.研究发现,房地产价格受往期价格及货币供给量影响较大;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房地产价格与 GDP、贷款利率存在着双向 Granger 因果关系,与居民消费存在着单向 Granger 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和多元回归分析,将理论与实证结合起来分别研究房地产贷款与房地产价格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房地产贷款与房地产价格正线性相关,房地产贷款增长与经济增长正线性相关.房地产贷款可以作为一种调控房地产价格和经济增长的常态化调节工具,具有见效快、反应灵敏和便于操控等优点,它还可以成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检测指标与统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价格受收入冲击的影响,变化幅度与供给的价格弹性密切相关。通过建立房地产价格与人均收入的VEC模型,对1987—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脉冲分析发现:房地产价格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房地产长期供给缺乏弹性,人均收入变动对短期的房产价格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房地产行业和经济人口角度总结以往房价影响因素指标中存在的信息冗杂、代表性不强的问题,对以往的房地产行业和经济人口影响因素指标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以11个新一线城市的房价为例,建立新的指标体系,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房价的因素及其与房价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影响房价的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住宅开发投资额、住宅销售面积、住宅待售面积、住宅新开工面积、住宅竣工面积、住宅施工面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济人口的需求因素对房价的关联度大于房地产行业的供应因素;人口因素对房价的关联程度低于区域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2.
厦门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厦门房价居高不下,是否存在泡沫有待验证。选用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三大指标来衡量泡沫的程度,并借鉴前人的计算方法,从实证的角度来进行计算,得到厦门房地产的泡沫处于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房价也节节攀升,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房价的影响也引起了关注。为了证实房价与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选用货币供应量M1,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宏观经济的代表变量,通过计量模型对宏观经济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基本面的持续繁荣对资产价格尤其是住房价格有积极的影响,货币供应量M1对房价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并据此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为居民生活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的场所,同时也是居民最重要的投资品种之一。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获得迅猛发展,房地产价格更是持续快速的上涨,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我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是否是理性的,存在很大争议。文章利用非平稳面板计量方法,基于房地产的投资特性,对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非理性繁荣"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判断,结果表明我国房价已脱离租金所确定的基本面,房地产价格上涨呈现出非理性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进房地产金融市场中的措施:加大房地产信贷监管力度,创新抵押贷款工具,将房地产资金信托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信托,完善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金融二级市场,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稳定房价,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善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如何开拓我国的住宅市场,是当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分析了我国住宅建设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的同时,从供给、需求和住宅市场几个方面论述了住宅产业未“热”起来的原因,提出加大房改力度,加快货币分房的步伐,调控住房售价.规范房地产金融体系,尽早出台《住宅法》等对策建议,目的是为了推进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发挥住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可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平抑房价提供参考。通过量化房价影响因素,研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和周期具有重要意义。筛选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指标,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影响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武汉市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初步量化,结果表明武汉市房价随着政策调控的变化而呈现相应变化,房价变动方向与调控政策方向存在一致性。因此,武汉市房价对调控政策的反应敏感,但政策对房价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以行为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和启发式认知偏向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中购房者由于“参照点效应”产生的收益损失心理以及由于“启发式认知偏向”导致的羊群行为,从微观角度对房地产市场中“买涨不买跌”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为购房者理性买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政府平抑房地产价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首次给出了房地产定价与房地产公司负债能力的明确数量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房地产的过高定价必然会降低房地产公司的偿债能力,其财务危机将随着房价的增长而逐渐加剧。证明,高房价并不是房地产市场运作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消费水平的影响出发,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应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云南省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当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时,GDP将增长0.53个百分点,且1单位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第三季度时达到最大,之后缓慢衰减;二是云南省的消费水平具有较强的惯性,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显著,当房价上涨1%时,消费增长1.24个百分点,且1单位的房价冲击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在第三季度最大,之后迅速衰减并趋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