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别意识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人格教育在重视社会收益的同时,也应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心理收益。从性别意识教育角度推动大学生人格塑造是新的切入点。性别意识教育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包括教育主体的性别意识;既要无性施教,又要有性施教等。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状况与社会整体的男女平等意识、大学生对两性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认识、对现实层面的就业、教育、维权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等实际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实现男女平等、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等方面密切相关。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应加强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认同,营造良好的男女平等氛围;学校应向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别观念和知识,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大学生应通过掌握正确的性别知识,培养平等性别观念和行为,形成健康的性别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3.
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个案,分别对在校大学生的择业观现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表现出了职业认知贴近实际、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择业逐渐趋于理性等新特点,同时也存在自我和社会认知缺失、服务基层的意识淡薄、择业倾向"功利性"等问题。高等农业院校应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开展社会实践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四个方面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是社会学中的定量实证研究,主要借助有效的统计分析工具对样本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观念进行描述和解释,以探讨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态,并对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念进行性别分层研究,提出要培养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等教育决策主流.  相似文献   

5.
略论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就是指女性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同样的学术价值。普通高校女性学教育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融入或渗透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教育应伴随大学生人生社会化全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与“德”的基本要求,性别教育将唤起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应该建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旨在提高社会性别意识的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效率.高等学校女大学生出现学业优势、就业劣势现象,其重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社会性别教育滞后和高等学校行政主流决策中社会性别意识严重缺失.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制约了大学行政管理的公平与效率.因此,形成社会性别视角下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思路,应准确地理解社会性别意识,建立明确的性别预算机制;推动高等教育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把社会性别意识细化到行政管理体系中,建立一套实现高等学校性别平等的有效机制;以现实性社会性别需求为抓手,推动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相似文献   

7.
正确引导大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型成为社会对大学教育的更高期许。校园体育文化其特有的特征和功能在促进大学生思维社会化、大学生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社会化、完善大学生人格社会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引导和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和生存发展能力、培养其社会规范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就是指女性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同样的学术价值。普通高校女性学教育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融入或渗透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教育应伴随大学生人生社会化全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与“德”的基本要求,性别教育将唤起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9.
王道  汪平玲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102-105
当代大学生在特定时期持有积极入世和政治冷漠以及功利意识等不同程度的政治意识状态,及时、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动向,科学利用大众传媒和现代信息网络等手段,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同时社会相关部门要本着为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对策,制定宏观政策,为大学生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他们社会实践提供便利,以帮助"迷惘的一代"走出政治意识的困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校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探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意识是人性的基本品质,加强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不良综合因素形成。"解铃还需系铃人",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其感恩意识和形成感恩习惯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环境是保障。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审视法律及公共政策合理性、正义性的理论标准。社会性别理论使原本看上去正义的法律,经过性别分析就可能暴露出一些不正义、不公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性别意识和性别角度应是我们解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的关键方法。法律、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应以社会性别理论为依据,重新审视现有就业法律及政策,在制定和修改时应溶入社会性别意识。作为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也同样应有性别意识,应针对女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良性的外部环境,达到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校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课程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理论倡导,我国高等教育应该针对大学生性别主体意识淡漠、公共政策敏感度低、相应课程体系不完善等状况,在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课程建设中,强化社会性别主体意识的启迪、理论视野的拓展、本土化的案例教学和互动参与式方法等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实践中主体能动性的培养,引导大学生用科学合理的社会性别视角反思、评价和参与各项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性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有必要在高校教育中实行针对女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绍兴五所高校的职业意识教育普遍比较薄弱,而针对高校女生进行的职业意识教育就更为欠缺。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校教师培训课程,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开设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注重对女性职业自信和职业竞争力的培养,改变高校女生的就业观念,是高校女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忻州职业技术学院8个系在校高职大学生节约观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生的节约观是科学合理的,个别高职生受社会、家庭及所处环境的影响,需要正确引导,加强高职生节约观教育,倡导节约美德,使节约真正成为高职生生活的习惯和方式。高职生节约观教育内容有三个途径:树立"节约光荣"意识,构建校园节约文化,发挥"节约"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湖南工业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生态环保常识(知识)愈来愈深入人心,大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渐入正轨,生态道德、生态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提高,得益于生态教育中一些成功的做法:在课程教学中,构建"众星捧月"的生态教育模式;以活动为依托,营造浓郁的生态文化氛围;发挥校报、校园网的"喉舌"作用,创建"生态窗口";与"学术"联手,有效提升生态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性别教育不仅包括性别意识教育、性别平等教育,还包括性别角色教育.当前,女大学生性别教育存在着忽视甚至否定性别角色教育,把性别平等教育与性别角色教育对立起来,尤其是与传统性别角色教育对立起来的问题.同时,女大学生性别教育还存在着教材和师资等方面不足的问题.推进女大学生性别教育,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准确把握性别平等的深刻内涵,并汲取传统性别角色教育的精华,把性别平等教育与性别角色教育结合起来,把性别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育体制的"男性中心"模式,决定了高校德育的无性别状态。缺乏性别意识与性别举措的高校德育不仅无力解决女大学生的道德困惑与道德危机,也不利于发展和谐的性别文化。而引入女性主义理论,在女性主义视野中观照并展开高校女生德育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必然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高师女生性别意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师范院校的女大学生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是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据调查,目前有半数以上的师范院校的女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同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自我期望值较低等性别意识问题.因此,应加强性别潜课程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运动技能教育,对优化女生素质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380名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结果显示大学生一方面具备清晰稳定的自我认知,对职业有一定了解;而另一方面对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人职匹配"的意识。高校要进一步深化细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新闻媒体要重点宣传正面积极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就业典型,家长要积极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推销与择业     
文章旨在创新大学生择业教育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其将推销学与大学生择业指导相结合,用推销学的理念思考大学生择业,探索大学生择业与推销的关系。本文提出大学生择业前应树立自我推销和"产品"意识,思考如何开发"产品",如何打造"产品",如何规划"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