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体系与东亚模式的精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根良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5):75-83
从创新体系的观点来看 ,东亚模式本质上就是东亚各国与地区创新体系共同要素在区域层级上的概括 ,但目前学术界有关东亚模式的各种解释框架对此几乎毫无认识。实际上 ,出口导向是东亚地区移植和创造当地竞争能力的前提条件 ,而政府最基本的作用是通过影响经济结构和制度组织推动当地或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 ,儒家文化则因其变异、杂交和多样性的现实 ,使之作为集体学习的机制在东亚的整体性兴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学习与知识创造是东亚模式的精髓 ,这是东亚模式尚未被认识到的潜意识结构 ,把这种潜意识结构转变为自觉意识并通过创新体系予以不断地强化 ,是东亚模式未来创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代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从“资本积累”为核心的生产向“知识积累”为核心的生产的转变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为适应这一历史性潮流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制定和实施面向 2 1世纪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 ,我们必须尽快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一、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目前 ,影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障碍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科技的投入不足我国对研究开发 (R&D)投入资金总量以及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外 ,高层次研究与开发人员短缺 ,… 相似文献
3.
印度经济在东亚危机中保持稳定、继续增长 ,并不意味着存在另外的某种经济模型。印度对市场改革、尤其是对资本控制所采取的谨慎办法 ,确实使其经济得到保护而免于东亚危机的波及。但印度之实施资本控制 ,更多地是出于偶然而不是有意为之。而且 ,尽管东亚地区发生了危机 ,印度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仍旧远远低于这个地区的平均水平。印度在改革过程中大范围地采取谨慎从事的态度 ,更多地是受到强迫而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1 990年代头几年 ,市场改革一经引入便遭到政治领域和公众的反对 ,历届政府的自由化放慢脚步。除了对市场改革的抵制之外 ,又出现了一种党派分化而且互不相让的民主过程。除非能就各种经济问题达成广泛的政治共识 ,就很少有什么可能做出某种政治决策 ,推进经济转型而促使印度深重的贫困发生巨大变化。而且 ,虽然从 1 990年代初期开始改革以来经济增长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 ,这种增长总是时作时缀 相似文献
4.
5.
对东亚的经济成就和危机 ,“华盛顿共识”都是从市场法则以及“各国”的经济政策和制度框架的角度来解释的。这种思路没有考虑经济与政治的关联、不完全竞争的环境、指标性政策的作用以及地区内的相互依存关系。本文将介绍有关解释东亚经济增长的诸多要素的争论 ,并用“地区性传染”来分析在增长、危机和复苏过程中的地区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发展知识经济在重视技术创新和智力创造的同时,也要强调政府职能创新并发挥政府对知识经济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这是因为,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与国内外大环境不断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换的开放大系统中,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政策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7.
8.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这一概念自1996年由亚太经合组织提出以来,短短几年间就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知识经济被视为一种机遇和挑战,政府、企业乃至个人纷纷调整观念、思维和行为以配合知识经济发展的脚步,最伟大的增长出现在那些发现并利用了这一机遇的国家。对于我国而言,挑?.. 相似文献
9.
10.
知识经济将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提出挑战 ,并有可能诱发一场新的会计革命。因此 ,就必须对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会计模式适当创新 ,从而有效发挥会计对知识经济的反映和监督作用。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需求的会计模式会计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作 ,它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 ,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涵义。1.充实财务会计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型企业中 ,知识正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 ,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 ,知识就是财富 ,企业生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知识和创新。这时 ,信息使…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恩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4):66-67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以知识创新为前提,创新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创新人格尤!新精神和构建全新完整的学科文化,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13.
高升举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5)
知识经济的崛起,使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人才对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资本更为重要.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这种经济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与应用,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 “知识经济”的提法由来已久。1962年美国的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首次对美国的知识产量和分布量进行测量和发展研究;1966年罗伯特·E·莱思在其出版的《知识社会中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衰落》中提出了:“知识社会”的思想;而丹尼尔·贝尔则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在此思潮下,不少西方学者对未来经济作出了种种预测。先是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A·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后工业经济”,后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J·Naisbitt)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了“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严重滞后.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优化教育环境,使教育真正成为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34-41
基于特殊的人文地理与政治地理观念,华夏先民确立的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将与周边民族或地区的关系视为国内各地区间关系的延伸,用解决国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处理和其他地区间的关系。中国曾试图将方国、郡县、羁縻等国内的地方统治模式推广到全东亚,至明清才最终形成了宗藩体系。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演进分为方国体系、郡县体系、羁縻体系与宗藩体系四种类型,标志着四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