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处于私人产品与纯公共产品之间的产品,它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按道理讲,只要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就应该有政府的身影出现,但是政府公共支出资金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公共需求都回应,特别是那些可以通过技术排他的公共产品,则可以通过"谁消费谁付费"原则交给市场组织,让它们在对正常利润的追逐中,实现这部分准公共产品的优化供给。所以,具有排他性消费的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除了政府外,主要应由市场组织来供给。  相似文献   

2.
论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与演变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想类型上看,传统村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自我提供公共产品,自我生产帮扶体系,自我满足消费欲望,自我维持内部秩序.这是由相应的内外支持结构决定的:从内部看,村落的自然条件与空间分布、熟人社会的特质、交换圈的客观存在、资源总量限制与模糊化利益、民间信仰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从外部看,"编户齐民"的限度、"皇权不下县"与乡绅的非正式治理、政府的重农导向与休生养息的理念、村落与国家共享一套文化符号,是非常关键的外部因素.系统解析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可以发现其维持所需的独特的社会条件,因而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村落的转型历程呈现其自主性的演变逻辑.在此背景下,村落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应得到深思.  相似文献   

3.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中心,客观上形成发展经济的市场。从集合论的观点看,城市是一个市场集合。一般来说,集合是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或是按照某一法则进行研究的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的事物或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城市市场集合的元素是相对独立的某个市场,如商品的生产市场、交换市场、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市场元素不断增多,诸如信息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等。它们的总和构成城市场的总集。研究城市市场问题应在分析城市市场元素的基础上,综合研究整体城市市场集合。本文试图对城市市场力进行探讨性的研究,以便对城市市场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论高等教育市场的特殊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的某些因素和机制决定了高等教育具有市场性质,高等教育市场在内容和功能上具有特殊性:其生产过程体现为人的教育即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学校是市场运行的主体,但消费者学生也具有主体性,它是一种双向市场,即卖-卖市场;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追求原则,等等,高等教育市场由教育资源,教育产品,教育消费,教育生产构成。培育高等教育市场要采取刺激需求,加大投入,增加消费等措施,使高等教育市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产品的性质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外合作办学提供的教育产品的性质仍然是准公共用品。在讨论教育产品与教育产业化的关系后,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既具有公益事业性,又具有产业性。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市场的结构,教育市场是由学生和办学机构(或项目)构成的前向市场,学费可以视为该市场上的交换价格。  相似文献   

7.
商品经济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李维善一、完善市场体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商品是为了卖而生产的产品。有了市场,商品才能以商品──—货币──—商品的形式不断地运动。由于商品的交换具有空间、时间的位移和地域的伸延,如有的商品是一季生产,全年消费;有的商品是一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数量有限,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民要求,影响了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文章从协同理论的视角来解释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标准,认为最优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研究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的非线性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来实现组织智慧和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系统建构,从而达到明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效率关系一向被认为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悖论。通过引入效率与公平的可能性曲线,就会发现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社会资源在配置公共消费物品(体现公平原则)和私人消费物品(体现效率原则)的分配时相交的一点无疑是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最佳点。由于目前公共消费政策双轨制的存在(福利原则和市场原则并存),导致在公共消费上出现阶层分化,一些群体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无法保障,而在私人消费政策上也相应出现消费者权利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未来消费政策的变革应该在划分公共消费品的性质和提供主体的前提下,在确保满足每个社会成员基本(甚至不断增长)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个体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从体育的第三产业论出发,以马克思的商品理论为依据,揭示体育劳务商品的本质特征。体育劳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体育工作者为了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凭借独特的劳动形式而创造的非实物形态的体育劳务产品,其中也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作为商品的体育劳务产品是用来交换的,它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体育劳务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在本质特征上表现出非实物性、交换与生产消费的不可分性、使用价值的多样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协同视域下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数量有限,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民要求,影响了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文章从协同理论的视角来解释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标准,认为最优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研究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的非线性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来实现组织智慧和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系统建构,从而达到明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关系视角探讨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可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展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掠夺剩余价值导致对自然的掠夺。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造成产品的浪费,将剩余价值用于消费为消费异化创造条件。资本主义生产要素交换和产品交换均是生态危机的重要元凶,资本主义非正常消费是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间接根源。  相似文献   

13.
具有社会性与公益性的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是建立在市场缺陷的基础上。但是,传统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假设存在一定的缺陷。公共产品供给历史上就已存在,并不是市场缺陷的产物。由于人类公共产品观本身具有局限性和发展性,不同的市场状态对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也具有扩张与缩小的影响。因而,各国政府应当根据自己国家不同时期的公共产品观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当选择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确定它们的不同地位,构建高效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大多由单一主体投资,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产品供给不足、部分产品供给过剩的现象.本文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区分了不同产品的消费特点和性质,划分了投资产品的类型,并结合投资主体的偏好和能力,提出了不同性质的产品应对应不同的投资主体,以实现有效的融资,完善景区产品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内涵及其供给不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区域合作也正在兴起,但是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匮乏逐渐演变为制约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入的主要因素之一。区域性公共产品既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因此,其供给主体除了参与合作的地方政府外,还应引入市场力量和第三方力量。由于区域性公共产品在使用上具有地域性、受益主体具有明确性等特点,所以其在供给和使用上是有效率的。充足而有效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代社会中,品牌消费同样也会构成我们的某种现代信仰的力量,如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拜物教"、弗罗姆抱怨的"市场崇拜",鲍德里亚所刻画的现代消费主义……当我们选择这一观念来理解时尚或品牌消费时,就不会把消费仅仅看成是经济行为,同时还是社会学家韦伯意义上的"社会行为",具有社会学的含义。消费是社会生活的"辩证法",是一面"镜子",它不但从一个侧面映出了经济体系某个部分的运行机制,而且也照出了文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许多"秘密"。实际上,在今天,消费已经构成了一个欲望满足的对象系统,成为了获得身份的商品符码体系和符号信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农资消费置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附则部分,是立法者不改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整体调整范围满足农民权益特殊保护的技术操作.因为农资消费的生产消费属性及农业生产资料自有规范体系,农资消费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需要论证,这一问题往往被理论界和司法界所忽略.以"参照本法执行"的解释论视角看,农资消费适用惩罚性赔偿具有内在正当性;从农资消费赔偿案例研究看,农资消费适用惩罚性赔偿具有外部正当性.农资消费适用惩罚性赔偿具有农资消费的主体扩张适用和目的限缩解释的误区.必须明确农资消费主体是农民,而非合作社、企业等农业经济组织;农资消费的目的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目的是自用或销售不影响农资消费的定性;农资消费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行是农民可选择的权利,而对公权机关或农资经营者而言具有义务性.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是指:满足农村公民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农村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体系.其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和对象;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容和提供方式;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需要合理的制度、健全的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传统的公共产品理论相悖,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单一的政府供给出现了低效率和无效率,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应当多元化,借鉴国外的经验,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不是唯一的,从组织形态上看,农村社区、私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都可以成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政府必须营造一种有益于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多元化制度安排的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充分调动各种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和优势,加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步伐。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彰显。身体成为资本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及对象。在参与资本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身体演变为可以消费和交换的商品符号,个体简化为身体,人的存在被客体化为“物”的存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简和莫迪的处境揭示了这一语境下女性身体的尴尬处境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