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末五代,隐逸盛行,这既是社会上层推行崇道政策的产物,也是战乱时期人们安时处顺自立于乱世之外的途径。隐逸作为一种人生旨趣,更多地杂糅了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核和道教神仙飘逸逍遥的风貌,也带有儒家穷时避世的影子。另外,唐末五代的隐逸还显示出对社会叛逆与批判的一面,一些处于乱世的著名隐士和道士,对动乱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表现出对理想社会和生存方式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在唐末五代的道教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醉仙形象,他们个个嗜酒放旷,醉态十足地在尘世间穿梭.他们似醉非醉,狷狂不群,以悖于传统礼俗的方式教育世人,警醒世人,在其宗教意蕴的外形下,传达出对社会现实深刻的反思与批评,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末五代是道教神话发展的高峰时期,崇道的时代氛围和神仙信仰的世俗化为道教神话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一时期的道教神话作品众多、类型齐全、弘教功能突出,在道教神话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神仙信仰世俗化转变的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代时期西蜀绘画异常繁盛,并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中后期画家流寓西蜀是其繁荣的直接原因,寺院庙观壁画的需求给了画家发展的空间,蜀主的好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西蜀绘画主题由宗教的道释人物画为主变为纯美术的花鸟画占优势与此也不无关系,这也是历代画史少有述及的。  相似文献   

5.
隋唐五代帝王崇道活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河流中,隋唐五代是道教重要的发展繁荣与转折时期。其间,隋唐五代历代帝王崇道之风颇盛,其大势进行的崇道活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尊崇道士;二、痴迷道术;三、营建宫观;四、颁令制度,发展道教。  相似文献   

6.
<正>王运熙(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对过去学术界研究不够的唐末五代文学(特别是唐末诗)作出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索,提出了若干独到的看法,辨正了过去一些模糊乃至失误的主张,颇有新见,值得称道。作者对有关原始材料的考索、整理,对近人的研究成果,旁搜博览,对与晚唐五代文学有关的政治、社会、思想情况,注意分析阐释,加强了著作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7.
五代西蜀词题材处理的地域文化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世对五代西蜀词评价的分歧,主要在于五代西蜀词中过多的艳情题材。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在于西蜀的偏安,也在于西蜀的地域文化特色,既有西蜀地域中个人抱负与人格、文格的狭小,也有整个当时地域文化的停滞。西蜀词的失败,是一个值得后人深刻记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8.
一向被视为一块蛮荒之地、化外之境的福建,到宋代出现理学巅峰——闽学,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学术文化中心,而这种跳跃的却是之前福建儒学家们努力积淀的结果。本文通过唐五代时期福建各地书院的考察及其特征的论述,展示当时闽地儒学家们的风采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军费是五代时期最主要的财政支出,反映了五代"兴亡以兵"的时局特点.五代军费主要构成为"人马支费"、制造和购置军需品的开支,以及对中央禁军的"赐赉"等三大类.为满足军费的集中性需求,五代的统治者采取"急赋繁征",转运军粮,强制征购军粮和马匹,率括民财,接纳方镇和朝官的"助军"贡献等各种手段加以应对,给百姓造成深重的苦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以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对我国雕版刻印的初期阶段唐朝、五代十国的雕版刻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论述了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唐代小说幻术母题有丰富的表现 ,显示了道教法术的影响。其来自唐代社会自由的文化氛围 ,来自前代的道教与佛教故事传说 ,也有唐代小说家的创造发展 ,对于后世小说创作 ,产生了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文体的内涵精髓而非现代小说的一般形式出发 ,应以“唐五代通俗小说”代替“唐代话本”概念 ,指称唐五代以通俗语体包括通俗说唱语体写成的虚构性叙事作品。它们是我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强劲而耀眼的开端。这不仅是就量而言 ,更是就其具有丰富、深刻的美学和历史价值而言 :在遗落当代史的时候反映了当代史 ;其诗笔、诗思、诗情可与文人传奇相互映照又迥然不同 ;特别善于“把死历史作成活戏剧” ;在小说题材、形象和描写技巧诸方面均取得可观成就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小说中的梦,是以道教的思想为内蕴、道教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构思、借道教的法术表达自己的意识的审美意象,包括三种类型:因梦示教、梦获情缘、梦中时空,表达出唐人的人生意识、情感意识、文化意识,是道教人生观、世界观透视下的现实人生、情爱姻缘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朔方韩氏指晚唐五代担任朔方(灵武)节度使或留后的韩公、韩遵、韩逊、韩洙、韩璞、韩澄6人.在盘踞灵州的43年中,朔方韩氏在弘扬佛法、保护灵州道的畅通及维系中西交通的通畅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5.
唐至五代,牡丹在各地广泛传播,受到各个阶层的喜爱,社会由此掀起了一股喜爱牡丹的热潮。牡丹热是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研究唐五代牡丹的地理分布,从多个角度分析牡丹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五代时的社会习俗及其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6.
自从六朝至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神与仙继承了中国原始宗教、古代神话、古代宗教所崇拜的诸神,又容纳了民间信奉的众神,吸收并发展了得道成仙的思想。因道教诸神来源于民间,对信仰者来说并不陌生,因此道教在长江流域很快赢得了民众的崇奉。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名物的实证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古典诗词中涉及的名物词很多,而且每个名物词既有其原生状态的内涵,又有处于诗词中的文学和文化含义。以女子穿戴的金银饰品为主要关注对象,从特定角度对唐五代诗词的名物属性进行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唐五代诗词中金银饰品的类别划分;第二,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声色表现;第三,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意象组合与传递;第四,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情感寄托。既实证考察人们对金银饰品的使用情况,又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体现文学研究的本位。  相似文献   

18.
唐五代小说命名形式复杂多样,呈现出复合结构,即由A+B的形式构成:A类指小说的题材或人物、时代、主要情节等等;B类指记、传、外传、志、故事、遗事等多与小说文体、编撰方式或创作观念相关的命名。唐五代小说的命名方式既反映出对唐前小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又体现出唐五代小说文体渐趋独立的进程。唐五代小说的命名受史学传统影响较大,从中也可看出唐五代小说创作与民间传闻的深厚渊源、与唐五代文人生活习尚的密切关系以及唐五代时人好奇的审美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