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帆 《社会福利》2005,(11):48-50
求索:收容遣送时期,建 立救助与管理并举的模式。 2000年上命伊始,荣道清站 长就提出了“以作为求地位,以 形象求发展”的理念。当时正值 收容遣送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开 展,收容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荣站长保持着清 醒的头脑,告诉全站职工对弱势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81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下简称“新办法”)。这一天宣告了实施21年之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新的救助管理办法即将执行。辽宁省民政厅同时转发了《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民明电[2003]1O7号),从这一天开始,大连市收容遣送站和全国各地百所兄弟站一起,开始了彻底的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设施的大规模、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造和改建。  相似文献   

3.
题记 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荣道清在这个领域已工作了整整22年,难怪他一谈起自己的工作就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情结:"做了这么多年,做到了这个情份、这个程度,我真是有一种深深的情结,它已融入到我的血液中。正因为有这种感情,我才对救助管理工作始终抱有激情,并带着这种感情与激情去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3年6月22日,国务院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并将于8月1日实施,同时废止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管理办法》,收容遣送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两难"问题 2003年8月,强制性的收容遣送转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之后,在滞留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中出现了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1982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收容遣送作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采取的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收容遣送时时围绕着社会救助的性质上下波动、发生偏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不满。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实施新的《城市生活无  相似文献   

7.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社会各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高校辅导员需要更新认知模式,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9.
耿芳兵  吕明洋 《创新》2019,13(4):30-37
城市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子命题,二者同根同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探讨,启发了城市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文章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生产、人与社会三组关系模型,勾勒出城市命运共同体的自然、生产和社会三重向度。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阐明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延续关系的同时,昭示着城市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对象的趋势,启发了城市研究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出场方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各地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及时规范工作方式,国务院委托民政部派出工作组赴各省进行调研。2003年8月16日至24日,工作组对辽宁省的沈阳市、抚顺市、昌图县,吉林省的长春市、四平市、扶余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海林县等三省九地的省会城市、社会救助任务较重的地级市、与外省(地)毗邻的交通要道县城进行了考察、调研,摸清东北三省一个月来开展社会救助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为今后的救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平 《社会福利》2009,(4):46-47
自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废止以来,政府便不再强行禁止城市流浪乞讨行为,取而代之的是以"自愿求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救助管理制度,这在客观上默许了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存在.于是,我们的身边渐渐地多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蹲坐或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靠他们的腿和嘴来向这个社会索要物质与金钱.  相似文献   

12.
解析:救助对象 自2003年8月1至31日,到大连救助管理站求助的人员共计216人(男177人,女39人),实际被救助人员107人,对偶因失窃、被抢被骗等遇到临时性困难给予帮助的人员65人,不予救助人员44人。 被救助(含帮助)人员类别构成:少年儿童(16周岁以下)18人;青壮年(16—60周岁)121人;老年人(60周岁以下)8人;肢体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二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是价值取向与科学认识二重维度的统一。通过对人的发展理论提出和展开过程的梳理可见,在价值取向上,马克思确定了人类活动的基本价值目标,将人的发展主体定位于个人,揭示了人的发展自由全面的特征;在认识上,马克思科学地界定了人的发展主体,阐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对人的发展理论二重维度的反思表明:在当代,推进人的发展理论研究,应关注时代和实践特征,从分析现实问题入手;应以深化价值取向、探究价值取向与科学认识的关系为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隆冬时节,我们来到向往已久的美丽海滨城市大连。虽不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仍有不少中外游客兴致勃勃穿行于大连的大街小巷。人们在惊叹它的“美丽”、“朝气”之余,更惊叹它的“清秀”:无论您信步于哪一条繁华大道,抑或静谧的小巷,都看不到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流浪儿童,瞧不见一个衣不敝体、可怜兮兮的乞讨人员,……来自大都市的我们,不甘心自己的所见所闻。当固执己见询问了一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由收容遣送向救助管理机制的转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救助管理实际工作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把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纳入社会救助体系的范畴,强化部门职责,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2,(10):21-22
在冰城东郊的阿什河畔,绿树掩映着一幢欧式4层楼房,这就是哈尔滨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999年,在救助中心开办之初,身兼首任主任的市收容遣送站长王国荣就提出了以下工作指导思想:“将救助中心办成一所融社会、学校、家庭于一体,解决流浪儿童生存、生活、学习的特殊学校,让这里的每一个流浪儿童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康复,思想得到净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2003年8月15日至25日,民政部调研组先后对新疆、甘肃、陕西三省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期间听取了各级民政部门的汇报,先后走访了乌鲁木齐、托克逊、兰州、定西、天水、宝鸡、西安7个地方8个不同级别的救助管理站,与救助站工作人员及被救助对象进行了交谈,召开了有基层民政干部、乡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了对今后工作和完善政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收容遣送工作是民政部门一项社会事务行政管理工作,履行着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责。收容遣送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形象。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收容遣送工作?笔者依据近几年的工作体会,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李燕 《社会福利》2011,(4):47-47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把儿童收养工作确定为开创儿童未来、带动全院发展的重要战略优先发展,同时,把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夯实发展基础、增强综合实力的中心任务重点推进,使之互为促进。送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福利院工作全过程,它的基础在"收",重点在"养",任务在"送",需要福利院各专业、各部门协同配合,是福利院服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形成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体,人是它的主体。由于私有制引发的异化劳动的存在,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所展开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更加不和谐;只有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消除异化,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和谐,实现人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