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传真     
美国未来的繁荣靠什么:重写"代际契约"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我们的下一代支出更多。但是,在国家层面,儿童没有政治声音。由于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往往是政治力量角逐的结果,因此,儿童得到的份额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9,(7):53-53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我们的下一代支出更多。但是,在国家层面,儿童没有政治声音。由于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往往是政治力量角逐的结果,因此,儿童得到的份额总是很小,代际不平等非常严重。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研究人员Isabel Sawhill提出,目前的经济危机反映出的代际不平等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3.
脑瘫患儿治疗难度大,康复周期长,费用支出多,是社会福利机构工作的难点,也是“明天计划”攻坚克难的重点。为此,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切实做好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工作。  相似文献   

4.
据英国《共同市场研究》杂志2000年第1期报道,近年来,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逐年上升,政府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发表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资料,西方各国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在国内总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开支占36.3%,加拿大占42%,德国占48.4%,美国占35.1%,而瑞士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51.6%。除此之外,在西方国家中,各个地方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美国各州的社会福利支出占社会福利总支出的28.6%,瑞士占20.3%,德国占22.5%,加拿大占37.3%,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5.
民政部提出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战略决策,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趋向奠定了政治基础。此后,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成为国家和学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重要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当前和接下来一段时期内的主导社会福利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回顾和评价我国儿童社会福利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从福利对象、原则、理念、内容、政策体系、以及责任主体等六个方面建构我国适度普惠儿童社会福利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其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政部早在1983年就已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按照这一要求,在这以后十几年来儿童福利机构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先后开展了托养、代养、助养、寄养、院中院、假日家庭等多种照料孤残儿童的模式,使很多生活在  相似文献   

7.
立中 《社会福利》2003,(8):52-57
德国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社会福利费用支出占GDP总值的33.3%,高于欧洲的平均水平,比美国更是高出许多。有人戏称德国是高福利国家的“首席代表”。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在德国原来被人们忽视的社会福利问题日渐凸现。经济衰退使德国财政日趋困难,但政府仍然不得不背负巨额的社会福利支出。在“德国奇迹”的光环逐渐黯淡,德国在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不断下降,社会福利费用入不敷出的现实压力下,德国政府不得不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地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脑瘫患儿治疗难度大,康复周期长,费用支出多,是社会福利机构工作的难点,也是明天计划攻坚克难的重点。为此,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切实做好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工作。省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协调功能,推动基地有效运转首先,要突出工作重点,把康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现有孤儿8741人.城市孤儿3499人,农村孤儿5242人;城乡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2027,社会散居孤儿6714人.有残疾的约2400人,占孤儿总数的 27.4%.全省现有城市儿童福利机构18个,其中省本级孤儿学校1个,市级儿童福利院(部)14个,县级儿童福利院及联办儿童福利机构3个,共有床位1725张.  相似文献   

10.
刘汉山 《社会福利》2003,(10):26-27
大同在建国初期即实行了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养育方式。54年来,先后有1500多位乳娘为大同市社会福利院哺育了7000余名孤残儿童,其中3828人被领养,463人寻到亲生父母,1470人就业,形成了具有黄土高坡特色的家庭寄养模式。实践证明,实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养育模式符合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方向,适应国际上孤残儿童回归社会和家庭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1.
朱松筠 《社会福利》2003,(12):46-5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民政事业的一部分,我国对困境儿童的照料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尤其是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模式,作为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儿童福利机构得到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老年社会福利的香港模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祖云  田北海 《社会》2008,28(1):164-164
香港的老年社会福利由老年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和老年福利服务三大子系统构成,并具有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福利对象的补救性与普救性兼顾、高福利支出与低福利系数并存、高福利服务质素及福利资源有效整合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着福利经费来源可能单一化和非政府福利服务机构可能“行政化”等问题。香港老年社会福利模式对于内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奖券彩票在我国曾属禁区。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深入的贯彻,禁区大门已经洞开。1987年6月3日,中国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在京成立。三年来,(到1990年6月止)全国已累计销售奖券10.67亿元,共筹集了约4亿元的社会福利资金。这是一笔巨大的社会福利事业经费。以1988年为例,国家为发展城乡社会福利事业,支出4.13亿元,而有奖募捐所筹集的资金就达1.5亿元,相当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三分之一。上海市也不甘落后,1987年第一年就配合全国发行社会福利奖券,进行宣传和大力推销。到1990年仅销售实物兑奖券就突破2200万元。奖券销售获得的福利基金已投入110多个项目。有些福利设施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政策既为解决社会问题,因应大众需要而制定,因此,台湾各阶段社会福利政策随着当时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及政府财政状况的不同而各有重大呈现。从宣布“解严”后,台湾的社会福利政策也由“选择性”的福利支出转为“普及式”的福利支出,从现物给付转为现金给付。持续增加的社会福利经费,成为领导阶层不得不去面对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主导型社会福利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非营利慈善基金会占主导的社会福利模式是两种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英美两国在社会转型时期选择各自的社会福利模式都是出于自身传统及国情的考虑。我国现在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选择何种社会福利模式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应结合国内传统,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6.
院舍照顾到社区照顾:中国孤残儿童养护模式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继同 《社会福利》2003,(10):46-48
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历史变迁与特点 中国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已走过五十多年的辉煌历程,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体系,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孤残儿童救助活动始于建国初期,机构救助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始于1956年儿童生产教养院。1958年生产教养院更名为社会福利院后,基本形成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老人院、儿童福利院和精神病院“三足鼎立”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儿童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特别是3~6岁儿童的教育,既包括正常儿童的学前教育,也包括对残障儿童的学前教育。在福利机构中开展儿童学前教育,一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促进社会公平,是人民政府的职责。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王俊丽 《社会工作》2009,(24):59-61
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进,家庭寄养作为一种新型现代的儿童养育方式正在儿童福利院推广发展起来,宁夏儿童福利院自2001年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以来,至今已经成功地寄养了124名孤残儿童。本文选取家庭寄养较成功的个案进行详细分析,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思考总结孤残儿童在寄养家庭中的适应、改变过程,反思家庭寄养对福利院、寄养家庭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要求,从而促进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13,(9):15-15
福建省现有社会福利中心31所,在建35所,如何在"建设好"的基础上,"使用好"和"管理好",省民政厅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形成了"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其模式主要有四大特色:一是覆盖面广。实行该模式的社会福利中心已覆盖至省、市、县(区)及乡镇。二是入住率高。16所"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社会福利中心,平均入住率达到了65%以上,其中德化县、永安市、邵武市的社会福利中心入住率都在95%左右。三是发展快速。从厦门市、漳州市的试点摸索、模式初成,到三明市永安、邵武市的发展成熟,再到省级的积极推广,该模式的推广仅用了五年多时间。四是闽台合作。鼓励台商参与公建社会福利中心的运营,引进台湾先进工作理念、管理模式,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赵婕 《社会福利》2014,(4):53-56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在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祉中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大,但面对儿童福利机构中残疾儿童日益增多且单一的服务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现状,探索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显得尤为必要。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结合自身实际与经验,秉承“一切为了儿童”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教、康、保三位一体整合服务模式的背景,必要性,通过四种举措将救,康,保三位一体整合服务模式的发展推向深化,满足了孤残儿童的个别化需求服务,大大提升了孤残儿童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