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冬去春来的时节,华北地区部分城市的孤儿们来到了北京,来到了紫禁城,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活动分别于1月28日和2月25日在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此次公益活动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工作委员会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组织开展,其目的是使华北地区近千名儿童福利院的孤儿能够同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们一样,  相似文献   

2.
“孤儿救助”——福利特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儿救助工作是指对孤儿群体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权益的全面保障。我国的儿童福利具有补缺型特征,这里的“补缺”是指福利保障对象是补缺的,不是覆盖所有儿童,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局限于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现阶段逐步扩大到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孤儿。但儿童福利的标准和内容不应是补缺的,  相似文献   

3.
全国现有57万孤儿,其中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10.9万,社会分散抚养的40多万。如何既做好散居孤儿的保障工作,同时又不断提升机构的养育水平,实现两者兼顾,一直是民政部门着力探索的内容。自《国务院办公斤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发布以来,全国各地如江苏、湖北、浙江等地已经开始依托儿童福利机构成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旨在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提高儿童福利水平。2013年6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儿童福利院和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3]33号,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对保障福利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分散抚养孤儿的权益保障做出制度性安排,也为进一步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标任务】全面建立健全孤儿保障制度,确保孤儿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确保到2020年全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都建成1所独立的儿童福利机构,30万人口以下的县(市、区)都建成1个在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内部设立的儿童部。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21日~30日,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国内部分儿童问题专家赴福建、山东、四川三个省的十多个市、县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安置机构和寄养家庭进行为期十天的走访和调查,对5·12汶川地震后孤儿安置情况进行全而摸底调查.这是政府启动的震后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处的大力支持,也标志着"汶川地震孤儿安置方式研究项目"的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6.
冯浸 《社会福利》2014,(5):38-38
正无锡市儿童福利院是无锡市唯一收养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孤残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和社会弃婴为主要任务的社会福利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福利院的条件不断改善,儿童养育理念和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儿童福利院正在从单一的供养功能向集养育、医疗、保健、康复、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转变;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在提高,孤残儿童包括养育、保健、医疗、康复、教育等在内的各个方面的生活质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9,(3):60-60
浙江省现有孤儿近1万人,其中有3000多名孤儿安置在儿童福利机构。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孤儿保障工作,近几年来,通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不断提高孤儿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8.
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对于维护孤儿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工作队伍建设,使孤儿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人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4,(6):10-11
一、计划背景 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残疾孤儿因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疾病和缺陷,成为儿童中需要特别关爱和特殊照顾的弱势群体。 目前,我国残疾孤儿大多数生活在各级政府举办的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乡镇敬老院等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7,(3):10-12
为了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完善福利设施",使孤残儿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成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五部委《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重点解决制约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民政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以下简称"蓝天计划"),资助地方政府在大中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儿童福利机构.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2,(6):56-57
为了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全社会都来关心孤儿的成长”的号召,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爱孤助残、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为了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开辟社会筹资渠道,尽可能地解决孤儿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健康茁壮地成长,为他们将来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于“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启动“爱心献孤儿系列活动”,组织实施“给我一个家”孤儿助养项目、“给我新的生命”孤儿助医项目、“给我新的希望”孤儿助学项目三大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为大幅提升儿童福利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总结交流儿童福利机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典型经验,部署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项目的任务要求,全面推进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7月3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实施和推进工作视频会,启动了新一轮"蓝天计划",全面部署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任务。"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二期",是继"十一五"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又一个重点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项目,体现了发展改革委对全国儿童福利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实施好规划二期项目,将大幅提升儿童福利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惠及更多孤残儿童。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作为上一周期“特困儿童救助”项目的八个执行单位之一,按照项目工作的整体计划要求,比较圆满地完成活动任务,并提前达到了50%以上的孤残儿童通过家庭寄养等多种替代性养护模式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项目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大幅提升儿童福利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总结交流儿童福利机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典型经验,部署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项目的任务要求,全面推进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7月3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实施和推进工作视频会,启动了新一轮蓝天计划,全面部署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任务。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二期,是继十一五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又一个重点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项目,体现了发展改革委对全国儿童福利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实施好规划二期项目,将大幅提升儿童福利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惠及更多孤残儿童。  相似文献   

15.
建立儿童救助与福利保障相衔接的大儿童福利格局,就是要把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紧急援助等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和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儿童救助、保护和安置机制,让需要得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省浦城县民政局立足孤残儿童和弃婴的需要,不断完善机制,落实举措,大力推进对孤残儿童弃婴的关爱工作。一是重视落实孤儿保陣政策。县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保障孤残儿童和弃婴安置的精神,根据浦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 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他们给予关爱,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首先,做好孤儿保障大行动,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05,(10):F0003-F0003
对无法寄养和收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由政府出资兴建福利机构集中供养。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集中养育机构,通称“阳光家园”,它是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实施的集中供养,是对分散供养的补充,是养育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8.
正武汉市儿童福利院以"四化"即"标准化建设、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互动、职业化发展"为抓手,力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首先,建章立制,优化流程,促进标准化建设。加强政策、标准文件汇编管理。组织汇编《儿童福利相关法律与政策制度文件汇编》、《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孤残儿童服务标准化工作流程》、《应急管理与重点业务标准化工作手册》等4部共90多万字的系列标准化管理手册,为提升院内管理和抚育质量提供依据。优化流程,强调过程控制。结合《儿童福利机构抚育纲要》和《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儿童福利院正在突破传统的机构养育方式,向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使孤残儿童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在现有的机构集体供养、家庭寄养的模式上,于2004年初在院内创建双亲家庭抚养孤儿的模式即"亲情苑".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09,(4):F0002-F0002,F0003,F0004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项目实施以来,以“孤残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秉承“政府出资、社会支持、家庭寄养、统一监护”的宗旨,构建了家庭寄养工作三级监护网络,实现了孤残儿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寄养工作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实现了寄养项目的本土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一“昆明模式”,堪称全国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