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会福利》2002,(12):25-27
大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创建于2000年3月。几年来,中心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工作的新路子,用“教育好一个流浪儿,挽救一个人的一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化社会救助的内涵,分析研究流浪儿童的特点,把流浪儿童作为收容遣送对象中的特殊群体来管理,取得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6,(6):F0003-F0003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教育工作,负责全省流入外省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回省后的临时安置和保护工作。自2003年底成立以来,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先后接收救助和安置流浪少儿550名,其中382名通过亲人认领或由该中心护送回归了家庭,就业安置5名。  相似文献   

3.
根据笔者的调查,流浪少年儿童流浪期间生活没有保障,有65%的流浪少年儿童曾经受到过欺负,有30.1%的流浪少年儿童曾经被人诱劝加入组织。所以,必须对流浪少年儿童实施主动救助。郑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将外展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与保护,大力开展街头巡回救助,同时吸收已经接受救助的流浪少年儿童参与进来,协助外展社会工作者发现和帮助还在街头流浪的少年儿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发挥社会力量拓宽救助保护途径 明确相关部门对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责任。民政部门要肩负起对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救助、护送回归家庭等责任;公安或其他行政机关单位在执行公务时要告知或护送流浪少年儿童到当地的救助机构求助;卫生部门应担负对公安等部门护送的患病流浪少年儿童提供治疗的责任;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资金,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12,(1):65-F0003
辽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多年来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救助、保护、关爱流浪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对全市特困未成年人、流浪儿童、孤儿、残疾家庭子女、服刑人员子女等分布、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及特困儿童工作,以“全纳式”儿童救助理念,开创了救助流浪、困境儿童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4,(12):31-32
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作为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突破口和改革创新的旗帜。在2004年10月28日~30日刚刚结束的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领导及相关社会学专家学者组成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专题调研组对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的调研评估考察后,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执行单位,自2001年合作项目开展以来,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基本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受流浪儿童欢迎和喜爱的"郑州模式":以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固定点和流动车)为纽带,以"类家庭"和"家庭寄养"为途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坚持跟踪回访,注重调查研究,开展与高校社工师生合作,强化社区预防,提供网络服务,定期总结评估,构筑综合性、功能全的全方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以达到救助一名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一个健康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发挥社会力量拓宽救助保护途径明确相关部门对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责任。民政部门要肩负起对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救助、护送回归家庭等责任;公安或其他行政机关单位在执行公务时要告知或护送流浪少年儿童到当地的救助机构求助;卫生部门应担负对公安等部门护送的患病流浪少年儿童提供治疗的责任;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资金,保障对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教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某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新时期流浪儿童的群体特征和救助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原因,提出要提升流浪儿童救助水平,应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在综合"类家庭"与"类学校"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形成集抚养、监护、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0.
达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情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拥有630万人口的地级市,因地处川、陕、鄂交界,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大巴山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心,流动人口历来较多。据统计,近5年来,该市收容遣送站年均收容、中转各类外流人员3500人次,其中,流浪少年儿童占20%左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流浪儿童较多的城市试办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文件精神,1997年达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收容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8月1日开始实行收容遣送改为救助管理,这是一次针对城市流浪乞讨管理体制的大改革,一改强制性收容为关爱性救助,它的改革和变更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反映政府了对人的尊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余泳 《社会工作》2011,(21):28-29
2011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8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项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流浪儿童的权利的重视与保护,也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救助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克服救助过程中的各种困境,以流浪儿童为中心,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15日~18日,笔者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小野正博先生、孙丹秋女士就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流浪儿童合作项目赴项目执行单位——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调研。 调研期间,听取了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对于合作项目自2001年开展以来的情况介绍以及对2004年工作的设想,实地考察了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站内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类家庭”项目、全天候救助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前往郑州大学,与该校社会工作系师生就如何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进行了座谈。调查显示,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探索出与新的工作形势相适应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作为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突破口和改革创新的旗帜。在2004年10月28日-30日刚刚结束的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领导及相关社会学专家学者组成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专题调研组对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的调研评估考察后,张世峰副司长高度评价为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15日~18日,笔者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小野正博先生、孙丹秋女士就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流浪儿童合作项目赴项目执行单位——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调研。  相似文献   

16.
创新顶层设计构建"四层"网络政府运筹网络。市委、市政府将未成年人工作纳入顶层发展战略,制定了《"十二五"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成立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大救助管理体系;纳入对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将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的专项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列入安排重点;设立常德市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关爱基金,专项用于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工作。政策孵化网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12,(1):2
始建于1986年的辽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始终秉承"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工作宗旨,依法做好救助管理工作,把"认真抓好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流浪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力争做到让求助者满意、人民群众满意、政府满意做为检验救助管理的标准"。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盘锦救助管理站  相似文献   

18.
杨芳久 《社会福利》2005,(12):41-41
曾经在2005年元月被民政部推荐为全国救助战线惟一典型,作客于央视12频道《第一线栏目》。向全国人民讲述“无悔救助”的辽宁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江秀忱,在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着力创新了“一抓,二保、三满意”的工作新举接即“认真抓好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流浪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高招之一:建立政府及其各部门的高效运作协调机制《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后,四川省各级领导多次来到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视察工作,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3月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31号文件出台后,即成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民政、公安等11个部门的职责。此外,市政府还成立了救助管理工作专门协调小组,使该市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协调机制,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高招之二:搭建全方位救助保护工作平台(一)建立与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1.坚实的政策、资金、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确保了全市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正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日前,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建立领导和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救助保护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救助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