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群 《浙江学刊》2006,(6):191-193
陈亮是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以义利观为核心的事功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勇敢地站在了当时的“显学”———理学的对立面。本文试从陈亮事功伦理思想的核心、理论基础及终极目标来分析陈亮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重评陈亮历史地位———《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读后感姜鹏南宋浙东学派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在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下,道学家们空谈着道德性命理气之类的问题。而以吕祖谦、陈亮、叶适诸人为首的浙东学派却以其独特的思维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问,主...  相似文献   

3.
1.1991年8月事变后俄罗斯联邦政治形势之主要特点是:直至8月苏联共产党仍起极为重要作用的原政权和管理体制被消灭,新政权体制及机制开始形成。这一过程在中央及各地区进行得不平衡,而且困难重重。在建立新政权机制的过程之中,俄罗斯联邦的新领导遇到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和经济思想都是丰富多彩的。陈亮的政治思想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事功思想,一是变通思想。本文仅就变通思想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一) 陈亮的变通思想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陈亮出生前一年,即公元1142年,宋金缔结了“绍兴和约”。此后,宋金之间的矛盾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南宋统治者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为万事大吉了,便很快地恢复了文恬武嬉的故态。陈亮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种政治气氛中度过的。1161年,陈亮正在勤奋求学  相似文献   

5.
陈亮是南宋事功之学的著名学者,其反理学思想的形成,既继承和发展了早期事功学者的有关观点,又与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学术发展道路密切相关.随着理论思考的不断深入,他对理学的态度也越来越激烈,最终引发与朱熹的辩论."朱陈之辩"主要围绕对"道"的理解、"王道"与"霸道"、义理与利欲、成人之道等问题展开,反映出两人在哲学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理论分歧.这场辩论是事功之学和理学两种思潮尖锐对立的一个缩影,其实质是双方对社会现实看法的差异和新的历史环境下对儒学的不同改造与发挥.  相似文献   

6.
徐海燕 《浙江学刊》2007,(3):141-144
如何认识孔子“仁”的含义,学界众说纷纭。本文从孔子“克己复礼”和对春秋人物许以仁的评价中揭示了“仁”的事功含义。并讨论了“仁”的事功含义的渊源和对齐儒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亮(1144—1194年)字同甫,学者称其为龙川先生,举州永康(今渐江永康)人,其生活时代为宋高宗绍兴十三年至宋光宗绍熙五年,此时为南宋时期,这期间,在学术界,除理学和心学外,还形成了功利之学,被称之为功利学派。黄百家评论永康之学日:“‘永嘉之学,薛郡俱出自程子,是时陈同甫亮又崛兴于永康,无所承接。然其为学。俱亦读书经济为事,嗤黜空疏,随人牙后性命者,以为灰埃,迹遂为世所忌,以为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渐学。”以宋之学案,龙川学案》),可见陈亮为永康之学的倡导者,他亦主事功,反对空谈,把儒家学说引向了经邦络…  相似文献   

8.
“人才学”在我国破土而出。“四人帮”横行十年,人才凋蔽。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现代化的建设与人才困乏的矛盾,异常突出。人们疾呼,要关心、培养和发现人才,同摧残、埋没和压制人才的现象作斗争。“人才学”从哲学、教育学、政治学中分化出来,正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类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人才学”也必将日益发展。 “人才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历史上是未尝有过的。但历史上许多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人才问题,一对于“人才学”的某些方面的内容,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在今天仍不失…  相似文献   

9.
唐代经学衰微,经学对文章之学的影响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本文认为,唐代经学自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唐代每一次文章变革思潮都是经学思想高涨的产物.<五经正义>等经学著作中有许多研究文体、探讨文势的内容,是唐代文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逐步走出一条适合国情,日益兴旺发达的中国式的旅游道路来。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许多新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这里仅就我国旅游事业的基本特点,谈谈我们的几点粗浅认识。旅游和其它事业一样,有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旅游事业,都要合理地利用和有效地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生产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组织各种形式的游览,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招徕众多的游客。任何一个旅游业的经营者,总是要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但是,旅游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旅游设施的建筑形式和水平,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旅游事业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要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具有自己的特色。所谓中国式的旅游道路,就是旅游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我国的特殊的运动形式。我国的旅游业是在一个幅员广大、旅游资源丰富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经营的;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条件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是通过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的无数中华儿女的活动来实现的。这样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历史条件,使我国的旅游业具有自己的模式。根据近年来我国的旅游实践和国外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我国的旅游业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哲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哲学理论的基本特点陈华兴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内蕴既丰富又重要。科学地分析、研究其内在精神之根本,对于正确论识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哲学理论的基本特点:强调主客体统一的同时,凸现主体的重要性;强调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76年,“在对外关系方面,一向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他的国际战略”①来开展独立的和平外交工作的。二十多年来,社会主义新中国不仅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经受了严峻考验,牢牢站稳了脚跟,而且“在世界上赢得了信...  相似文献   

13.
赵时春是明代中期甘肃著名的人物。他不仅在当时文坛上被誉为嘉靖“八才子”之一,而且以通达国体,议论朝政阙失,颉顽于当时。本文仅介绍其生平并浅析其“事功”思想。 赵时春(1509—?),字景仁,号浚谷,甘肃平凉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曾被诠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官刑部主事转兵部之事。嘉靖九年(1530),因上疏揭露都御史汪鋐、副都御史许攒等人,献“瑞麦”、  相似文献   

14.
计量法学基本问题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量法学是指通过收集大样本数据,对具有数量变化关系的法律现象进行运用定量研究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具有数量变化关系的法律现象,研究方法是实证方法和计量方法。本文认为,计量法学既是对当前法学研究方法的一次创新,使得中国法学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也是中国法学的国际化接轨的途径之一。其实践价值体现在计量法学自身确定的客观标准,可以作为社会控制和监督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敦煌学研究的特点刘进宝,邢丽娟敦煌学研究经过八十多年的历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又进入了一个新旧交替的阶段,一方面,一些总结性的著作相继出版,如林家平等人的《中国敦煌学史》 ̄①、颜廷亮主编的《敦煌文学概论》 ̄②、白化文等的《敦煌学目录初探》 ̄...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中,对陈亮思想的特质及其意义的认识仍然很不够.本文通过对陈亮思想中的"理欲统一"的道德观和"义利合一"的价值观等几个基本特征的阐述分析,表明了陈亮作为浙学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其事功之学不仅具有地区性的意义,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且它也已超越了传统儒学泛道德主义的化约论立场,因而不能简单地归入到传统的儒学系统中去.陈亮之学开创了在宋儒注重道德心性修养的价值关怀之外,构建新的思想范式的途径,同时又以其所具有的丰富蕴涵和思想特质,极大地丰富了浙江固有的历史文化精神,形塑了浙学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7.
李芹 《社会工作》2014,(4):22-29
转型期中国志愿服务组织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人数持续增加。志愿服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着一系列独特而重要的功能,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多样化、制度化、日常化、持久化、专业化、网络化、全球化。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基本特点进行系统归纳,可以进一步认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试论邓小平外交理论的基本特点卫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要求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在对外工作中,则要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用它指导我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和对国际问题的研究。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方志学,就其源远流长来说,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就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来说,又是一门新兴的学问。关于新方志的理论与实践的许多问题,包括新方志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问题,还需在继续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获得解决。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仅供讨论、参考。一、地方志的内容是不断更新的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特点王永贵我国已成功地进行了20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说这得益于邓小平系统的改革战略,尤其是他的渐进式改革方略。学习掌握邓小平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特点,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