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多种权能的实现,而其中的环境与资源权的实现,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在人类缺乏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的状况下,通过立法、执法,强化人类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明确社会主体对环境和资源肩负的法律责任,通过完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保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然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盲目地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要改变中国经济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状况,必须通过提高环境意识,转变传统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等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资源伦理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资源观的核心和基础 ,这是一种在传统伦理观基础上 ,以人为本 ,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协调发展的认识跨越 ,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需要。树立这样的伦理观 ,人类必须为了自身的发展 ,增强博爱意识、公平意识、公正意识、防卫意识等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所带来的新境遇面前 ,为人类提供一个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人口增长迅猛,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了今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已引起世人瞩目。如何协调好发展与整治环境的关系,成了今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是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作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新型发展模式,是人类走向21世纪,重视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共同发展战略。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在努力实践,相继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日本在这方面也起步较早,特别是其环境、资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已颇有成效。本文试对日本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作一分析,以期对于完善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有所裨益。  一、日本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形成  日本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可追溯到大约三百年前的江户时代(1603—1868)。…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行动除了需要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规范外,还要建立与之协调的环境管理与监督体系,审计监督必然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展环境审计是审计工作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促进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开展环境审计,对于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文 《浙江学刊》2002,(6):137-144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人们对人口与经济资源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尚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今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面临的困难更为艰巨,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本文从中国控制人口增长实行适度人口规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选择现有益于人类健康又不影响资源永续利用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就业结构的转换,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城市化路子等方面,就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与海洋生态安全的战略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我国海洋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威胁,实际上,有限而且脆弱的海洋资源正在应付着人类没有节制的利用,我们不断地从海洋索取有价值的资源以及向海洋抛弃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这种累积的效应将毁掉海洋生态系统未来对人类能够做出的经济服务能力。我们必须意识到开发活动会导致海洋生态的改变,意识到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环境复杂的相互作用,意识到维持复杂且具有适应性的自然系统的多样性和恢复力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温室效应造成了对人类生存不利的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代价越来越高。以包括气候环境在内的自然生态为前提和依据的生态系统化的社会价值意识为指导,自然科学及其技术与社会科学及其技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可能有效扭转气候变化与生态变化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不利趋势,这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萱  王威孚 《学术交流》2006,3(8):28-31
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现代伦理学的三大流派。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伦理学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它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进行了整合与扬弃,形成超越两者,包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完善的伦理体系。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建立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目的。代内公正、代际公正、男女公正与人地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依据;整体、最优及共赢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思维模式;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突破唯人类独尊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晔  孙磊  李志坚 《创新》2008,2(1):54-58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从稀缺走向枯竭,循环经济理论走向实践,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让循环经济模式所取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崛起必须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导致了资源的枯竭,这些已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重视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世人迫切关注的主题。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在国民中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中学历史学科蕴含着大量有关生态环境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历史学科利用学科的优势,研究过去、指导今天、反思历史、展望未来,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应成为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张学广 《唐都学刊》2004,20(6):90-94
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于机械世界观的新世界观已在现代世界逐步形成。这种生态世界观逐步引导人类思考新的现实发展路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并处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在于以生态世界观全面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盛国军 《学术交流》2007,1(5):20-24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以追求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工业文明发展观的批判和超越。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辩证考察,其合理内核为:可持续发展观比较彻底地破除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根本目标是社会全面进步;代际公平开始纳入人类的视野。但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缺陷也是明显的:其理论基础仍然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根据的伦理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范围条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持续发展观的发展模式基础是以工具生产力系统为基础的,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紧张的关系在其中得不到根本缓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未来路径选择只能是:确立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扬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思想;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真正扩展到人与自然;确立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基础之上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东北林区拥有丰富的天然雪资源,符合"保护与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因而成为我国发展滑雪旅游的重要区域.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滑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必须兼顾到资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要时自然整体性、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统筹兼顾.但是,目前滑雪产业链松散、生态环境支撑力弱化及社区参与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北林区滑雪旅游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滑雪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网状滑雪产业链模式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完善滑雪产业链,使各个成员之间协作性增强,从而更加充分地实现滑雪旅游的经济效益.滑雪循环经济模式立足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在滑雪旅游的发展中实现资源环境的保护.社区参与模式侧重于促进社区参与滑雪旅游,强调滑雪旅游社会效益的实现.三种模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的协同作用有利于不断改善东北林区滑雪旅游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战略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这种思想对在衡量社会发展时偏执于经济增长尺度的传统发展观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主张发展的根本着眼点在于人而不在于物,发展指的是人类生存状态不断获得改进的过程,是“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1992年, 183个国家以及 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通过并签署了《 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所确认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可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个系统,经济…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环境普及教育和妇女参与的思考杜娟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活条件、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享受到前人未曾想见的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由于破坏性的开发、不合理的消费模式、不妥当的废物处理等行为造成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张炯1当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给予特别的重视,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泛义的文化涵盖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则指人类不断发展的智慧结晶和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包括科学技术、文...  相似文献   

19.
现代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关于人的发展问题,这是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双重后果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了人的创造能力,使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人们的主体价值意识的觉醒,促使人们对其发展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人类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生态、能源、环境、人口等极不适应人类发展的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除此之外,诸如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步发展问题,民族“失魂”状态的问题,都十分尖锐地摆在了人类社会生…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源于人类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瓶颈问题,因此,人们的经济学观点对其理论内涵的界定与延展紧密相连.西方经济学以收入--成本分析为根基,将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问题作为核心,始终不能摆脱人类经济发展跟自然资源相对立的功利境界.人本经济学则主张"以人为本"的资源观与发展观,该理论提出人的生命成本是经济学中的最终成本,应将人生成本最小化和快乐满足最大化取代功利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概念,认为应该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人类经济发展的长远问题;而且将资源、环境纳入到经济发展体系,揭示出引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并非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而在于人的有限能力与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按照人本经济学的理念,要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将重点转移到人类自身,通过建立全消费观念,为合理的生产、分配与交换行为做出正确的消费导向;同时,注重提高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维护自然的能力以及调节和改善人类自身行为的能力,达到人类自身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