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人称天才外交家的乔冠华,是中国共产党内高级领导层中的大才子。早年,他以擅长撰写国际时事述评著称,著名“乔木”,与毛泽东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同名,人称“南乔”“北乔”。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乔冠华进入外交部成为周恩来总理的左右手。毛泽东、周恩来的许多外交文字都出自他的手笔。乔冠华不仅是位学富五车的大手笔,而且还是位出色的宣传家、天才的演说家。他性格外露,谈笑风生;他满腹经纶,出口成章。30年代末,界冠华在香港期间,经常组织党内的一些同志以及文化舆论界的进步人士,以读书会的形式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2.
1958年,毛泽东精神抖擞,强调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但是,相对毛泽东的头脑发热,党内著名哲学家李达却清醒冷静得多,他们在思想理论的多个方面开始产生分歧,演绎了直接或间接的哲学故事。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老年人》2005,(5):40-41
莫斯科郊外,列宁山下的新圣母公墓,是俄国和前苏联许多名人的归宿地。这里也埋葬着一个中国人,他就是王明。1937年11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到中国,毛泽东非常重视,亲自去延安机场迎接。然而,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招牌,目空一切,对中央的工作横加指责。他过高地估计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屡屡不经毛泽东、张闻天的同意,就擅自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对外发表谈话和声明,把自己凌驾于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之上。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曾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季米特洛夫关于正式承认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指示…  相似文献   

4.
石海 《老年人》2010,(1):44-45
周小舟,湖南湘潭人,1912年11月出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担任过毛泽东的秘书,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湘籍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认为周小舟是可堪造就的青年才俊,周小舟则视毛泽东为自已人生的革命导师。  相似文献   

5.
博兰 《老年世界》2011,(12):6-6
毛泽东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他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有学问”。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2003,(11):36-37
谭政(1907-1988),湖南省湘乡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在解放军高级将领中,谭政做过毛泽东的秘书,而且是毛泽东的第一任秘书。毛泽东称道他“古文基础好,字也写得工整”。1922年,16岁的谭政与陈赓的妹妹陈秋葵结婚,之后不久便考进了毛泽东就读过的湘乡县东山学堂。谭政从老师那里听说了毛泽东的大名,又从岳父陈绍纯的口中了解到了毛泽东勤奋求学、抱负远大的许多事情。由此,他产生了像毛泽东那样投身革命事业的火热激情…  相似文献   

7.
1933年 11月初,时任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秘书的谢觉哉,来到瑞金县检查工作。一见到县苏维埃主席杨世珠,他便说,这次时间只有半天,只能听听汇报,粗略了解一些要点。他要求实事求是,有什么说什么。  可是,杨世珠只讲工作成绩,不谈存在的问题。还一口一声“老首长”地套近乎。谈及财经支出账目时,杨世珠吞吞吐吐,总也说不清楚。这不禁引起了谢觉哉的怀疑。  中午时分,瑞金县苏维埃财政部长蓝文勋大摆酒席,说是为中央领导接风,当场遭到谢觉哉的指责。他说,毛主席每天的生活标准只有 3钱盐、 2钱油、 8两米,办公…  相似文献   

8.
对于秘书来说,会务工作是秘书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也是秘书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央“八项规定”对会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厉行勤俭节约。这对秘书办会工作起到了一个指导作用。本文就是从此方面浅谈新时期秘书的会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西单大街一个僻静的胡同里,有一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住宅区。从1973年起,毛泽东最后一任秘书张玉凤和她的家人就一直生活在这里。  对张玉凤,人们不会感到陌生。1962年到1976年间,她一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她的形象时常出现在毛主席会见外宾的场面中。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她受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委托,负责整理毛泽东的藏书,以及布置毛泽东在中南海故居等工作。  1998年,张玉凤从铁道部老干部局退休,过起了恬静的晚年生活。走进她的家,只见陈设十分简朴,50平方米的屋子没有装修,却十分整洁。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在中国权…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10,(8):29-29
在谈到江青和毛泽东结婚问题时,不少人提到中央政治局有“约法三章”,即对江青限制性规定“只管毛泽东的私人生活与事务,20年内禁止在党内担任任何职务”等。这一说法流传很广。那么到底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呢?  相似文献   

11.
张建 《当代老年》2014,(7):37-37
毛泽东一生留下诗作无数。其中,《沁园春·雪》饱含怀古励今、气吞山河的豪气,是其代表之作。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准备从陕北东渡黄河。当看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时,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当时,这首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期间,毛泽东拜访了不少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人。其中,就有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和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后又因民主言论而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的柳亚子。  相似文献   

12.
小旭 《当代老年》2009,(1):9-11
新年也搞春节晚会 延安时期过年前后的文艺活动是相当活跃的。1939年的新年晚会在中组部礼堂举行。当时,毛泽东和音乐家吕骥坐在一起。晚会开始前,观众鼓掌让吕骥给大家唱歌,吕骥稍迟疑,观众中便有人喊毛泽东把吕骥拉起来。此时,毛泽东果然动员他身边的音乐家吕骥给大家“表演一番”。毛泽东像普通观众一样坐在群众中,像农民一样朴实,穿着拆洗过有些发白的普通棉军衣。  相似文献   

13.
曾希圣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有县委书记以上七千多干部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一个惹人注意的人物。1月30日,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讲话时,批评有的省委书记不让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偏要摸。知情人心里明白,这些摸不得的“老虎”中,就包括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很快,在大会“出气”阶段,便传来了曾希圣被免职(当时叫调离)的消息。  相似文献   

14.
魏鹏 《当代老年》2006,(6):14-15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党中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职务的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中央闹独立搞分裂,以河水高涨、草地不能通过等为借口,不但不“北上”,还要求部队备粮“南下”。9月9日下午,前敌总指挥部正在召开干部大会,张国焘密电政委陈昌浩“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并阴谋用武力危害中央。叶剑英看到密电后,佯作上厕所离开会场,出门后飞跑到中央驻地,将电报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即把密电内容写在卷烟纸上。9月10日凌晨,毛泽东、周思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率军委纵队和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脱离了险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1,(20):10-13
自2010年4月至12月,全国老龄办邀请了7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队,组成8个小组,组织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三局、全国政协办公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  相似文献   

16.
《中外书摘》2014,(2):8-10
毛泽覃(1905—1935),毛泽东的弟弟,曾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英勇牺牲。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政治局委员王稼祥送到苏联去,彻底治疗他的伤病。到达莫斯科后王稼祥一边治病,一边肩负着党的重任,向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汇报了中国共产党的目前状况,介绍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1938年8月,王稼祥带着共产国际关于确认毛泽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回到了延安。在落实共产国际这一指示、向毛泽东移交最高权力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原负责人张闻天体现了—位真正革命家的高尚胸怀。  相似文献   

18.
资讯     
《社会学家茶座》2008,(1):155-160
郑永年:如何化解党政矛盾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最近在《联合早报》撰文说,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特别强调党内团结问题,表明党内团结就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党内不团结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根源也各自不同,其中一种最主要的党内冲突表现为党和政府之间的冲突。大体上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存在党政两个平行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马广志 《当代老年》2008,(11):29-29
最早创建的红四军,便是朱德、毛泽东两军会师后,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成立的红四军。这是红军史上第一个“红四军”,也是第一支打出“红军”旗帜的部队。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  相似文献   

20.
何立波 《老年人》2015,(4):38-40
长征,给予了极具诗人气质和才华的毛泽东丰富的创作源泉。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在中央红军长征的一年时间里,毛泽东诗兴勃发,创作了一系列长征诗词,记录了这场惊心动魄的伟大远征。作于长征前夕的《清平乐·会昌》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特别是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