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论述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所蕴涵的系统思想 ,应包括邓小平对社会系统工程的总体设计以及邓小平理论体现出的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2.
系统科学是当代横断科学、交叉科学的前沿、是连接具体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桥梁。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将有助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因而,有关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日益为世界上各个科学研究领域的人们所关注。 当代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关系统基本特性的研究。我们在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即哲学层次上,对系统基本特性给出一个统一的理论描述,写出了《系统基本特性的哲学沉思》一书。在这本书中,我们以牛顿物理学为代表的单质点科学体系为参照系,从系统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建设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必要举措。本文立足于新时代背景,对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做出科学探析,基于经验材料,从政府与市场关系、供给与需求关系、创新与应用关系、开放与安全关系等维度对当前我国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深化文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文化经济供给侧改革、加快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城乡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经济开放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猛 《学术探索》2014,(5):9-17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现代化包括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的效能,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解决中国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社会治理现代化也就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谓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社会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使社会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法律制度治理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社会的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我们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进一步改革社会治理体制、不断丰富、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杰 《河北学刊》2023,(4):132-139
科学理解中国情景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内涵,科学把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途径和着力点,就必须从“四大核心主体”结合机制、“四大要素链条”融合机制的独特角度对其加以系统性理解。当前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风险,应高度警惕当前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推进对既有和潜在区域不平等持续扩大起到的不可忽略的助推作用,高度警惕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取的扭曲性政策对当前中国推进基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产业循环体系所产生的阻碍作用,高度警惕中国在构建支撑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金融体系方面仍存在各种金融资本、民间资金进入制造业部门的通道和激励机制出现重要缺陷等诸多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6.
王先俊  苗笛 《学术界》2022,(11):5-13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原创的、独特的理论命题,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原创性意义的思想观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是对“西方中心主义”“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和超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现代化实践的理论宝库,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是政府如何治理资本逻辑与劳动者价值创造规律的关系问题。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质性内涵就是协调和处理好国家公共事务治理能力、劳动创造价值伟力与资本激活市场活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三力组合”充分激活,构成新结构,形成新秩序。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贯穿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全过程、全要素和全方位的根本遵循和基本原则,也是建构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新结构和新秩序的根本遵循和基本原则。为了确保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拥有新秩序、取得新进展,必须有科学的制度设计与政治基础、合理的结构安排与力量输出、优质的资源配置与要素激活、科学的精神智慧与文化支撑、强劲的动力源泉与动能供给、有利的外在条件与善治环境,这样才能确保高效的治理组织与社会运行始终处于善治态势。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建设初期面临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迫压,不得不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四个现代化"道路.从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实施,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现,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量质统一"的现代化发展过程,由此形成"量"与"质"逐步相统一的中国现代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简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宋凌霄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系统地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及其科学...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我们的中心任务。科学技术现代化,也包括社会科学的现代化。因为建设四个现代化,不仅要使生产技术现代化,而且还要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改革政治、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所有这些都要靠社会科学现代化来解决。那么,我国社会科学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Ⅰ把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现代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社会科学的新理论。恩格斯曾经讲到自然科学越来越成为历史的科学,历史的科学是一个发展的动态体系。社会科学更是历史的科学,它随着社会实践的  相似文献   

11.
学校管理同企业经济管理一样,也是一门科学。过去我们对这门科学不够重视,学习究研很少,因而造成管理知识贫乏,管理水平不高。现在人心思考,越来越认识到在学校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革。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高度概括出了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针,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如何实现“三个面向”?其根本点在于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用现代化的教育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小平发展观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邓小平发展观是由很多理论观点构成的,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是不能分离的。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特点初探陈仕龙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全党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认真分析。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能力辩证地包涵了制度建构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与科学发展能力等在内的三重向度。制度建构能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改革创新能力是治理能力的推进过程,科学发展能力是治理能力的既定目标。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要保证这三重向度的有效运行,又要促进它们之间的协同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之中,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创新思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性的正确认识是构筑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重要思维出发点,邓小平正是在此思维基点之上形成了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科学总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从不平衡性、开放性和特色性的思维视角,站在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构思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6.
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要善于抓重点陈仕龙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全党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所构成,包含着...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有清晰、明确、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系列国家治理制度的集成和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价值、制度和行动三个层面构成的一种橄榄型的结构,三个层面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相互回应的闭合系统。  相似文献   

18.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治理进一步成为全球治理变革的关键要素,以事实不确定性、价值争议性、决策紧迫性等为特征的后常规科学构成新型举国体制融入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从知识创新维度,基于科学契约、集中项目和互惠同意的整合优势,新型举国体制旨在形塑以使命为导向的创新型知识生产。从情境构建维度,以同一性、公共性和长期性的国家意志为启动机制,互嵌性多元主体构建了新型举国体制制度化运行的风险情境、争议情境、失灵情境、追赶情境等多元场域。面向未来,应当形成科学理性、集体信任和效率共识合力,以构建高效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治理质量及效能,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新观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导,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的强大精神动力。现代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体系,它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观念体系。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观念更新的客观必然性、相对稳定性、复杂性和自觉性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念体系,促进全社会成员观念的转换,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在这个科学体系中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在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试验思想占有重要位置。作为改革和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认为:“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