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重组的方式大致有兼并、联合或合并、收购、租赁或承包、托管、资产出售、企业分列(立)、剥离、合资等。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战略目标及宏观环境选择适合的、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重组。这里主要是介绍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产权市场作为企业重组的载体,进行企业重组活动。 一、利用证券市场进行企业重组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开展企业重组大约有九种模式: 1、直接收购控股。这是上市公司开展资产经营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即收购者通过在二级市场分批吸纳增持股份,成为目标上市公司最大股东或控股者。 2、受让国有(法人…  相似文献   

2.
杨红  张栋 《统计与决策》2015,(2):179-181
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终极产权异质性、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在引入控股股东终极产权性质后,国有控股公司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有着更强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中央部委控制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比地方政府和一般国企控股公司更低。且股权制衡度增加引致所有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下降,股权制衡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有抑制作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其他大股东持股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加入WTO.对中国改革开放和证券市场的影响 加入WTO后,外资的进入,短期可能会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从长远看,则有补充资金,促进规范以及扩充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范围等利好作用。具体地说: 1.可以补充我国股市的资金供给 目前制约我国股市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资金不足。今后要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解决历史遗留的股权结构问题,都需要有大量增量资金,而这不能完全指望着银行资金分流,靠银行解决不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外资进入我国股市,尽管有进有出,额度有大有小,但总体上可起到补充股市…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报表性和实质性资产重组鉴别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檀向球 《统计研究》1999,16(12):15-19
1997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资产重组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行过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1998年沪深两市共有38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从资产重组方式来看,我们可以把1998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上市公司对外购并扩张,指上市公司对外收购、兼并或对外股权投资的资产重组行为。该种重组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对外扩张战略。第二类,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指上市公司本身资产不动,而其股权发身控股性的或非控股性的转让。新的股东入主上市公司,必然会给上市公…  相似文献   

5.
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已近10年时间,在这过程中,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证券法规日趋完善,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一个规范化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同时有利于证券市场向深层次发展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允许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上市公司)入市、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扩张以及股票质押贷款等均使得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转化,随着入市条件的近一步放宽,机构投资者将成为市场的投资主体,而机构投资者的良好发展必须有相应的可释放市场风险的避险工具.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的概念被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体系所强调,越来越引起中国证券市场的关注和重视。2005年11月颁布的《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已经意识到内控制度的完善与上市公司质量提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一、加入WTO.对中国改革开放和证券市场的影响 加入WTO后,外资的进入,短期可能会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从长远看,则有补充资金,促进规范以及扩充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范围等利好作用.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双轮驱动”战略为研究背景,在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价值进行回顾与梳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泡沫及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集中度与泡沫经济的关系,并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给出了相应的经验证据.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不仅会引发并购重组公司的股价泡沫,而且对证券市场综合指数也存在相应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当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改革牛市将会演化成整体的泡沫经济.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国有控股企业及银行,加上企业单一的融资结构及信息不对称,导致我国双重预算软约束的形成,削弱了债务在企业投资过程中的治理功能,并最终导致企业投资的低效率并使企业缺乏创新活力.文章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并且得出地方国有控股企业较中央控股企业更倾向于扩大规模投资,而银行负债对民营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于洋 《统计研究》2012,29(10):52-58
本文基于终极产权论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终极所有权结构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所有权高度集中,国家和私人是第一和第二大终极控制人,他们通过间接持股的方式实施对企业的最终控制。2004年以来,从数量上看,国家作为终极控制人持有的上市公司比例显著下降,私人控制的比重显著上升,但是从资产上看,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资产由国家最终控制,私人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资产比重很小而且还在下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股市中,有一个十分惹人注目的上市公司群体,这就是高校概念股.所谓高校概念股,是指由有关大学的企业实体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或通过市场交易而直接或间接成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群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证券市场是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阶段形成和发展的,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先天性“缺陷”,存在不规范运作风险; 而占90%以上的广大中小投资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又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控制难度较大,证券市场的风险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与危害极大。可以说防范证券市场风险、保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一直是中央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证券市场十年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就是政府防范、控制并化解各类证券市场风险的历史。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为评价政府防范证券市…  相似文献   

13.
内容提要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退出机制刚刚建立 ,而在这一方面 ,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已经取得了相当成熟的经验 ,制定了完善的规则。本文考察了国际上发达的证券交易所在这方面的市场制度 ,并与我国的规则相比较 ,就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所谓上市公司的市场退出是指由于上市公司经营不善、连续亏损或由于其他违反证券交易所交易条件的原因被交易所通知暂时或永久停止其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流通和交易。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市场退出机制 ,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促使有问题的上市公司退…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企业并购增长迅速,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也日趋频繁。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重组事件为700多起,1999年上升到1000起以上,2000年上半年,符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行为的通知》范围内的重大重组事件就超过1999年全年水平,达到1100余起,在这些重组事件中,并购占据了重要地位。上市公司并购的增加是各类企业分化组合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证券市场公开机制发生作用的产物、是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步入健康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加入WTO在即,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初始证券市场制度安排时,留有大比例的国有股,以保证在证券市场上国有产权的统治地位,以此控制证券市场.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约占总股本的2/3左右,国有股约占总股本的1/2左右.这些非流通股在证券市场发展中,不无积极作用,但非流通股在安排之初,就存在潜在的制度风险:1.证券市场上,非流通股不能直接流通,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相比,两者同股同权,但由于两者流动性不一样,因而非流通股价值低于流通股价值.这也正是非流通股不能按流通股价格流通的内在原因.2.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安排,决定其持有股东的行为.多年的实践证明,一股独大损害的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助长的是"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的"圈钱"行为.3.公司间重组并购复杂,难以遵循市场化原则.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流动性低,再加上流通股比例较低,并购方难以在流通股市场上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份.从大量国内兼并重组案例来看,对非流通股的协议收购并未遵循市场化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刘红霞 《中国统计》2001,(12):28-29
市场经济离不开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中最为活跃,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证券市场的有效运作要以充分、准确的信息披露为前提。我国证券市场发展10年来,从琼民源、PT红光、PT郑百文,到银广夏、ST黎明和麦科特等屡见不鲜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一大毒瘤,严重动摇了证券市场的信誉基石,给尚未成熟的中国证券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内部制度缺陷: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如委托代理关系不明、所有者虚位等,这是造成上市公司会…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表现得较为明显和严重,投资行为的有效性已成为制约公司质量提升和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年与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将其投资行为分为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检验国有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负债结构差异,考察所有权结构和负债结构对投资行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内部现金流的增加,国有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比非国有控股公司更为严重,同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也会刺激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代企业购并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方面总结了企业购并的原因以及对我国企业购并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近几年,伴随我国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民营上市公司已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然而当前很多民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繁杂,利润率大幅度下滑,面临严重资金链断裂,组织结构繁琐,企业内耗增大,导致经营不善,竞争力丧失,民营上市公司陷入了危机。因此,对民营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有助于民营企业长远发展,使得经营管理者发现在哪个方面偏离战略目标,引导资源分配使其有利于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变化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的经营对外资存量的影响逐步扩大,仅仅观察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流量和存量总额已经不能满足研究外资经济和制定外资政策的要求。在借鉴国际上相关的统计标准、结合中国利用外资实践、梳理中国外商投资统计体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引入存量调查改进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统计的思路——与《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按资产负债原则编制的直接投资负债形成互补,依托存量调查,采用方向原则,提供按境外投资者和实际控制人分别统计的中国双边内向直接投资存量。按照该思路实施的“中国外商投资存量调查”将丰富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统计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