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校的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教育与管理的重点,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是教育关注的一个 难点,寝室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来看,很多学校的寝室建设并没有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只是教育管理的一个辅助角色,高校在寝室学风建设中普遍存在寝室整体学习态度与学习效能感不高;寝室学 习投入时间不均衡,呈阶段性差异;寝室缺乏必要的学风管理制度与约束;性别、专业、年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为此, 可以从思想、制度、环境、落实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的认识,通过制度的规范与创新不断提升寝室的基础作用, 为高校学风建设的提升做工作。  相似文献   

2.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也是一种力量.优良的学风一旦形成,会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重大影响.高校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才能形成健康、向上、和谐的学风环境,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一)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涵、重惩罚轻引导、重成绩轻能力的"三重三轻"现象,这造成高校学风散漫、学习目标混乱的局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种社会思潮涌进高校校园,给高校师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甚至使高校学风呈现出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方面是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教风不正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学风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设良好学风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风建设中还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的过于功利性;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行为偏失;学习策略不得当,自主学习能力尤显不足等问题.应对冲击和挑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学风制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等,多措并举,开拓学风建设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不良学风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学习氛围、学生文明程度明显不如老校区等学风问题。新校区在历史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承方面脱节;新校区软、硬件设施建设不配套或滞后,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生源类别和专业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不同是其发生的原因。建议高校建新校区要稳步进行,忌冒进,“质量”和“速度”两手抓;新校区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教工宿舍要同步建设;在新校区开始办学的最初几年施行“一校两制”,大力加强新校区教学和学生管理管理工作;适当安排部分高年级学生搬入新校区,同时加强新老校区学生间的学习和交流,预防和克服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不良学风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校社团组织作为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最理想的载体已被高等教育教学相关部门普遍接受。但是,作为高校学习主体的大学生在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借助学生社团组织这一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构建专业社团,发挥专业社团的育人功能,寓教于乐,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加强学风建设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优良的学风是保证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因素,提出怎样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建立起一种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的学风是保证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因素,提出怎样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建立起一种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学风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整体体现,高校学风建设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缺乏创建优良学风的积极性以及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强化学风理念,完善学风监管制度,倡导良好师德师风,贯彻大学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榜样作用,实施全员育人是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学风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迫在眉睫。影响高校学风的因素很多,但考试最为直接、明显,通过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分阶段考试、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达到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期末单阶段学习为平时全过程学习,变知识性学习为能力性、创新性学习,从而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高校学风建设重要性,提出了学风建设思想教育要先行。学风建设关键在教风,但优良教风的形成主要靠学风的促进,将学风建设融到学生学习,学术活动之中。学风环境建设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王新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促使我们对各方面工作不断进行思考、改善和开拓创新。其中,学风建设就是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是通过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在这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教学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加之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紧张,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全国高校普遍出现了学风滑坡的现象。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转变人才观、质量观和培养观,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建设良好的学风,保持高校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分析高校学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应该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识别、自我培养、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高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学风建设不仅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直接体现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关系到高校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功能。基于对上海某高校5565名本科生的学风现状调研,分析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探寻学习动力以及学风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情况。研究认为,学风存在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的问题:主观层面,学生个人的认知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客观层面,学校、教师、家庭、环境对学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引导和解决问题,必须因材施教,从源头抓起,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分层分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标;要调动学校、教师、家庭的积极性,要擅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优良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水平大学学风建设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优良学风形成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校园氛围、教育载体、学生管理、形象表现等。针对当前大学中存在的学风问题,应大力推进和加强教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文中以学生就业为切入点,从学风建设角度探析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与措施,对今后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大一新生学风的重要问题普遍存在于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自制力差、心理障碍等原因。长江大学自实施"1+3"人才培养模式以来,一年级学生学风建设实施因材分级施教、养成"一日生活制度"规范、完备心理健康体系、丰富第二课堂做法,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是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涵盖学习目的动机、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五大核心层面,目前广泛运用的建设基本类型有活动引导、教学互动、赏罚激励。鉴于从众趋向和群体意识、模仿和替代强化可对学风建设产生心理机制影响,而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因素又可能产生相反的问题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强化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创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后扩招时代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着学风不良、师资短缺、科研评价至上、办学条件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为此,地方高校要明确办学理念,在加强学风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凝练特色,通过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来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而学风建设是最基本的任务。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塑造刻苦的学习精神,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也关系到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根据近年来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学风建设的关键是抓考风建设,考风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学风,考风的根本好转有利于促进学风建设。1 当前考风的现状众所周知,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因此,为充分发挥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