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术界》2005,(6):305
钱广华,1930年出身于安徽省巢县(今为巢湖市)。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作为副博士学位研究生留校,先是师从洪谦先生研究逻辑实证主义,后师从郑昕先生研究康德哲学。1959年研究生毕业即留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室编译员。1963年下放安徽大学,任政治系教员。1965年又下放安徽劳动大学(宣城叶家湾),任政治系教员。1978年在安徽劳动大学提升为副教授。1982年,安徽劳动大学撤并,调回安徽大学,任西方哲学硕士生导师,主持安徽大学第一个文科硕士点的工作。1986年升任教授。1978年提升为副教授后,相继被北京大学、杭州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聘…  相似文献   

2.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10):56-56
9月2日,《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组委会、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大型丛书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集全国文史研究馆员和专家学者之力编撰。“安徽卷”由省长王三运任组委会主任,由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美学家、微州学家郭因教授担纲主编。  相似文献   

3.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1979年版)在介绍徐其虚时说:“1928年冬,被派往商(城)南地区,协同周维炯等领导商南起义。1929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师党代表,领导部队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同年8月,在商城班竹园(今属安徽金寨)牺牲。”(见《辞海》第1837页)其中,关于徐其虚“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师党代表”的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朱琦(1803——1861)字濂甫,号伯韩,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十五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寻迁御史。与陈庆镛、苏廷魁有“谏垣二直”之目。后不得志而回乡。太平军起,朱琦在藉办团练御之,因功入京候选。后入浙江巡抚王有龄幕。1861年太平军破杭州,朱琦死之。《怡志堂诗集》、《怡志堂文集》是朱琦较完备的诗、文集。 朱琦镇压农民起义并因此丧生,集中表现了他顽固的反动立场,这是必须坚决否定的。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正> 对孔尚任的思想究应如何评价,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多年来论者不少,但分歧一直很大。下面拟就孔尚任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及其矛盾,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孔尚任(1648——1718年)宁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称云亭山人,出身于山东曲阜孔氏家族的一个地主家庭,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祖父闻讷(字知敏),“笃志好学,闭门著述”,“是迹不入城市”(《阙里文献考》卷九四)。父亲贞璠(字用璞)是明末崇祯癸酉(1633年)举人,“博学多才”,只以“养亲”,一直“不仕”(同上书卷九三)。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孔尚任的成长自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格尔泰,蒙古族,1924年6月出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中旗(今赤蜂市宁城县)。1938年小学毕业质,考入呼和浩特蒙古学院,1941年东渡日本,先后在日本东京善邻高等商业学校、东京工业大学和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部学习。1945年回国,次年参加革命。1946——49年在内蒙古自治学院和齐齐哈尔军政大学任宣教科长,蒙文研究室主任。1949——1956年任中共中央内蒙古(蒙绥)分局秘书,宣传部编译科科长,语文工作处处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一字香涛,直隶(今河北)南皮县人,出身于中小官僚地主家庭;同治二年(1863)进士及第后,任职北京,并曾出任湖北、四川学政;光绪七年至宣统元年(1881—1909),历任山西巡撫、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署理)、军机大臣等职,以任湖广总督的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8.
<正> 十二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境内的南宋(1128—1279)和金(1115—1234)两个政权的对峙中,在长江下游和州(今安徽和县)对岸的采石镇(今安徽当涂县西北)附近的江面上,发生了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水战。1161年十一月,金废帝完颜亮(1122—1161)率大军南下攻宋,直驱长江北岸,兵临采石,得手后拟再挥军北进,取建康府(今南京)。时宋将虞允文(1110—1174)整军应战。宋军虽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士气较高,又善水战,加之指挥有法,激战后遂告大捷,在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寡胜众的优秀战  相似文献   

9.
略论徐锡麟     
徐锡麟(1873——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革命活动家,著名的革命烈土,在安庆起义中,“他以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而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0.
薛瑄在湖南     
<正> 薛瑄(1389——1464)字德瑄,号敬轩,谥文清。河津(今属山西)人。他曾于明宣宗德宣四年(1429)至七年(1432)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出使辰州。他“在沅凡三年余,所至多惠政。  相似文献   

11.
方以智(1611—1671年),安徽桐城东南乡(即今枞阳县)人,明末复社领袖之一,自负要提三尺剑,聚士改造黑暗世界,先后任过明王朝翰林检讨、詹事府左中允,均被人诬劾免职。清兵攻入,不肯服事,遂削发为僧,终遭清廷逮捕,死于放逐途中。方以智也是明清之际的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他学识渊博,对经学、文学、语言学、医药学、书画、音乐等都有造诣,对诸子哲学甚为精通,对当时传入我国的西  相似文献   

12.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A.Hayek,1899—)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新自由主义者之一。他原籍奥地利,1927年获维也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27—1931年任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所长;1931年移居英国,1940年获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被选入英国科学院;1950年移居美国,任芝加哥大学社会伦理学教授;1962—1970年又在联邦德国任弗赖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因此,新自由主义的几  相似文献   

13.
西田龙雄(1928—),日本著名汉藏语言学家,大阪人,1951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文学科,1956年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修业期满,同年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助教,1955—58年参加《世界大百科事典》(33卷本,平凡社刊)中有关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及民族语言条目的撰写,1958年升任付教授,1962年以《西夏文字的分析及西夏语文法的研究》获文学博士,并扩充成专著《西夏语的研究》(上下册)于1964—66年在东京出版,1968年以该书获日本学士院恩赐赏,1970—74年参加《大现代百科事典》(20卷本,学习研究社刊)中有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条目的撰写,自72年至今一直任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其有关藏语的论文主要有:《唐蕃会盟碑的研究》,《藏语动词构造研究》(58年),《16世纪西康省藏语天全方言》(63年),《西藏语言学的二三个问题》(64年)及《汉藏语比较研究略史》(64年)等。  相似文献   

14.
蒙古人民共和国经籍馆第一任馆长,已故的翁兀惕·扎姆扬公(1864—1930)于1926年从原罕肯特省巴彦图门旗永谢布台吉达日家发现的一部蒙古历史文化文献,即是后来著名的罗布桑丹津的《黄金史》。这是我们前辈十分珍视收藏蒙古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旧时期的大文豪扎姆扬公,辨识出了这一文献的宝贵价值,为了使这部文献永久地珍藏于经籍馆档案库,经合乎情理地交涉,从达日台吉私人藏书处获得了这一文献。从此罗布桑丹津的《黄金史》不仅成为蒙古民族,而且是世界蒙古学研究者、专家及对此感兴趣人们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著的《李白与杜甫》的第一章,提到范传正任宣歙观察使的时候,曾到了(安徽)当涂修李白墓,并访问李白的后裔。所记范传正到任年份是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查《旧唐书·宪宗纪》及传正本传,记范传正于元和七年(812)八月到元和十一年十月,任宣、歙等州观察使。四年任满后还长安。郭老所记盖有误。  相似文献   

16.
<正> 丁山教授,1901年出生于安徽和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幼年丧父,勉强读完中学后,靠半工半读旁听北京大学课程。1924年考取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1926年经沈兼士与鲁迅两先生推荐,任厦门大学国学院助教,次年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1929—1932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研究员。此后的二十年间,历任中央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暨南大学等校中文系、历史系教授,曾开设文字学、音韵学、校雠学、尚书学、中国古代历算、中国沿革地理、中国制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名著选、诸子文选、商周史、中国通史等二十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徐永昌及其日记徐永昌(1887—1959)出身西北军,1937年3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同年7月抗日战争发生后,任军委会委员长保定行营主任,指挥第一战区抗日军事。10月中回南京,任军委会第一部部长,次年1月,任军令部部长,主持军令,规划战局,以迄抗战结束。徐氏勤于写作,自1916年1月4日至1959年6月17日病危辍笔止,留有完整的日记,计380册约300万言,1991年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相似文献   

18.
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清顺治六年进士,曾奉使广西,任刑部员外郎,提调山东学政,迁江西布政司参议。康熙六年,以裁缺归,家居十余年。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侍讲,入史馆纂修明史,转侍读。 施闰章是一个比较清廉刚正的官吏,在其职权范围内,也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在刑部做官时,“引径断狱,期于明允,有疑狱,反复推求,常至夜分,曰:如是,则生者死者可两无憾也。”(汤赋所撰施愚山墓志铭)“所全活至数十百人,而大奸亦无  相似文献   

19.
简论王闿运的创作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生于一八三三年(道光十二年),卒于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王闿运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民国等朝代,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兼参议院参议。他的诗文创作在当时自成一派,他的诗文理论曾有过广泛的影响,他的经学观更是自拔于世人之外。但是,这位值得注意、值得研究的人物,却至今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三十多年来,对他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力图对王闿运的诗文创作、诗文理论、经学思想作—些肤浅的探讨,以期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树碑立传,最易失实,亦最忌失实。章太炎《定威将军陈君墓志铭》(见《广州文史资料》1963年第3辑)对陈炯明的溢美,竟至杜撰,未免可惜!其铭文所谓“民国二年,以兵抗袁氏,败走新嘉坡”。这种说法,稽之史实,相去甚远。当时各省讨袁军兴,江西李烈钧首先发难,安徽柏文蔚继之,而广东还在观望。是年(1913年)六月,袁世凯下令免去胡汉民的广东都督职务,即任陈炯明为广东都督。经过讨价还价,陈炯明终于接受袁世凯的伪命。后来,迫于形势,“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