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力资本价值估算结果的巨大差异表明人力资本价值计量非常复杂,研究方法和技术远未成熟。本文在分析未来收益法和累计成本法的基础上,利用人力资本价值与收入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估算模型,以此估算了1995-2010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并对中国人力资本作用以及效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再估算:1995——2005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力资本水平的估算问题已备受关注,本文论证了永续盘存法估算人力资本存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遵循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估算思路、前提假设、计算依据等方面一致可比的原则,系统讨论了永续盘存法框架下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技术,有效解决了人力资本折旧确定问题、人力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编制问题,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估算的整体方案。并讨论了人力资本效率分解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国1995-2005年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效率水平做了估算。  相似文献   

3.
众多经济理论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实证研究的结果却存在颇多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将人力资本中包含的存量与质量概念予以区分。文章从人力资本的内涵及其经济价值角度对比分析了成本法、收入法和指标法等测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和估算思想,并基于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LIHK劳动力收入法对我国各个省份的人力资本质量进行测算,以验证测算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德劲 《统计研究》2007,24(6):23-27
本文结合基于预期收入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基于投资成本的人力资本形成流量估算结果,应用永续盘存公式,计算出我国1953-2002年间人力资本折旧率,得到人力资本升值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受教育年限和年龄的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旭 《统计教育》2008,(6):19-23
本文阐述了个人人力资本存量随受教育年限和工龄变化的规律,构建了个人人力资本存量模型,并通过模型简化,对受教育年限不同的个人人力资本存量做出了估算,此方法不仅考虑了受教育年限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替代作用,而且考虑了年龄因素对人力资本存量增减的影响,因此将其命名为双变量法。本文用双变量法估算了2000年中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人力资本存量,总量为1103018.8万个人力资本存量单位,均量12.7个人力资本存量单位。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力资本存量的测算是经济增长分析的关键所在,但迄今仍没有令人满意的测算成果,究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核算工作的严重滞后。针对国内外人力资本核算研究的起源、进展和实践进行归纳和评价,指出目前人力资本核算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考虑人力资本折旧及其价格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数据条件的约束。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调整现有人口抽样调查表中的有关人口流动和死亡的调查项目,为人力资本折旧和重估价的估算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对现存的有关个人、政府和机构的消费支出项目进行更为详细的功能分类,以获得相应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费用数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1952~2002年度统计数据,测算天津市历年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总量生产函数对各要素产出弹性进行估计,并着重考察人力资本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基于收入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本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分析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然而,人力资本易于定义却难以计量。文章结合中国实际,对收入法进行修正和简化,估算出了中国1952~2003年以货币计量的人力资本存量数据,并将之与物质资本、GDP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人力资本易于定义却难以计量。人力资本是无形的、不可触摸的,其存量不能直接得到,所有的存量估计都是间接的、有偏的。常用的估计方法有成本法、收入法和教育指标法等三种。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限于教育指标法。但是,正如wobmann(2003)所述①[1],基于教育代表指标的研  相似文献   

10.
颜敏 《统计教育》2009,(8):39-43
本文利用中国1990—2006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对我国FDI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及其结构不仅直接影响FDI,而且会通过与GDP、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交互作用而间接影响FDI。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成本方法的中国人力资本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部分学者应用永续盘存法来估算人力资本存量忽略了折旧和价格的问题,采集和并估算了中国1952-2003年间的人力资本形成量序列数据,并与物质资本形成流量进行比较。估算方法倾向于低估人力资本投资流量,这种低估在前期误差较小,在近期误差较大,且有上升趋势。但就纳入估算的内容和时期来看,较中国已有的成本法估算有较大的扩展,而且其估计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将此作为今后进一步估算的基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测算人力资本投入方法———收入差异法的理论框架,并对此方法的基本假设、优点和缺点以及局限性展开剖析;然后将收入差异法应用于辽宁省各市区人力资本投入的比较中,发现辽宁省各市区人力资本投入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加大教育培训投资,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是提高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增加人均GD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通过教育、在职培训和经验的累积等人力资本投资来增加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改进了劳动的质量,从而提高了个人劳动生产力.个人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引起收入的增长;而且个人收入分配的部分特点由教育、在职培训和经验的积累而定.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教育投入途径会产生不同的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本文对四川省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加以定量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分配不均将直接导致人力资本存量的下降的结论,试从中国西部一个人口大省的角度找出其有效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影响陕西人力资本投资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项发 《统计与决策》2005,(18):116-118
人力资本存量低是陕西落后的根本原因.而人力资本存量低是因为陕西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及投资方向不科学所致.本文通过对影响陕西人力资本投资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大陕西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96~2010年我国各省份面板数据,利用模型估计地区经济增长要素的贡献率,并分析影响人力资本外部性大小的三个因素,证明人力资本理论中的三个命题。研究发现:我国已有部分省份的人力资本作用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中表现出了超过资本存量的贡献率,而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有效的15个省份中,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率和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大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人力资本水平增长率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对人力资本外部性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史彩英  吉广庆 《山西统计》2003,(1):34-34,38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共识。我国做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的处于发展中国家,更应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原动力,其大小直接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人的健康存量、知识与技能存量越高,生产潜力和能量越大。人力资本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对人力资本的测算方法,不同的方法其结果差异很大,从而影响了人力资本的应用.文章提出了基于已经建立的中国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分别测算出各个时期的人均单位成本和收益,再用人口投入产出前瞻价格模型和后传价格模型,来测算之前的成本收益和未来收益,加总就是其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9.
综合评价人力资本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个人和社会富足的源泉,客观、科学地评价人力资本水平是进行一切有关人力资本研究的必要前提。鉴于现有人力资本水平测度方法的不足,本文从人力资本的定义出发,在认真研究影响人力资本水平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AHP)构建了综合评价人力资本水平指标体系。力求将人力资本水平测算的更加科学、全面,在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指导的同时旨在开启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的表现.区域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的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文章应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了广东省总量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作用,包括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同时也分析了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贡献率.最后得出结论:广东省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率仍然较低,区域人力资本的存量与结构不能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