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地名的历史变迁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名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地名变化的过程,不仅可帮助我们了解命名地名的人或民族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还可推断其统治状况、土地利用特征等。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作为一个近代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名改革,其目的是为了使日本行政制度实现近代化、合理化。在中日两国的地名研究中,尤其是地名变更及其比较研究将对加深两国间的了解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作为近代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分界点,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明治维新是全面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在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妄图以此挽救清政府危亡统治的近代社会变革运动;两次运动的历史背景、改革动机、改革内容、领导集团的态度等众多的不同导致了近代中日改革的殊异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由一种依靠习俗或指令来分配资源的自然经济转变为一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以及在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上的重组和变迁。工商管理机构的变革是近代中国制度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论述了这一背景下,晚清工商管理机构的演变及其特征,并对工商管理方式的近代化和局限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的大变局过程中,近代西方文化大举"东渐",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濡化。这一文化背景对近代救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近代救灾思想具有了某些现代性特征。文中从近代救灾思想的现代性特征、近代救灾思想的形成原因以及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粗线条地勾勒出近代救灾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中华民族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和世界的近代史上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徐继畬启蒙思想的研究,指出:徐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向中国人指明了近代世界的面貌和时代潮流,提供了值得中国人效仿的近代化样板.对此应给予客观评价.作者还对徐的专著《瀛寰志略》和日本近代化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著的《西洋事情》,进行了比较研究,着重论述了两书在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不同作用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比较中日近代改革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操作过程之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结局迥异的内在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岭南文化中有关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近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岭南思想文化,分析其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取得的成果,掌握其形成的优势,揭示其发展特征,探索其在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更快更好地建设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代留美生和留日生是近代中国留学生中的主力,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留学走向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作用的主要领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留美生侧重于科技领域,留日生侧重于政治领域。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留学背景的不同以及留学生对留学所在国的观感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社会建构的研究方法 ,对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外部史即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递方式、教育体制、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国际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加以比较分析 ,回答了古代先进的中国科学技术到了近代反而处于落后地位 ,古代落后的日本科学技术到了近代却超过了中国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是近代中日建交后派出的第一任参赞,《日本国志》是黄遵宪实地考察日本后所撰写的中国近代第一部全面研究日本的专著。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日本为收回治外法权而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认真的评析,为清末司法改革提供了样板,推进了清朝司法改革的决策,并对中国近代司法改革方向和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桐油是中国的特产,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国外开始引种中国油桐,并创造出新的种植方法和经营方式,对中国油桐种植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挑战,中国将国外先进的种植理念、种植方法、经营方式引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油桐种植的新发展。正是国外引种中国油桐和中国引进国外先进种植理念,促进了民族经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把握时代性,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出发,探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基本原则、现实动力和根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动力和根本要求。离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性分析,我们将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衍生发展的具体路径,也无法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现实生活以“化中国”——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现实的发展道路,不断地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并指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殖民地时期及建国初期,美国人中国观形成的基础是传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和来自欧洲的关于中国的文字叙述。前者将一个想象中的精致、优美、光亮的中国形象直观地呈现于美国人面前,成为美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之一。后者则使美国启蒙学者承袭了欧洲思想巨擘们的中国观,从观念和理论上为美国人提供了一个古老、文明、智慧、富庶的中国形象。早期美国人在继承欧洲人所塑造的乌托邦式的中国形象的同时,也曾利用这一形象构筑美国精神,建设自己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14.
《关于领海的声明》的发布及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为了有效行使对领海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根据国际实践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于20世纪50年代公布了《关于领海的声明》。该声明为维护南海权益、保证国防安全提供了国内法支持,并标志着中国政府建设南海秩序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期,以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教育改进社等为代表的全国性教育团体纷纷涌现并逐渐群落化。他们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以不同定位满足教育界的不同需要;他们集中了教育界的优秀人物、当时著名教育家构成的群体成为社团群落的核心领导力量;他们都在不断的自我调适中找到了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充分发挥了教育社团群落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近年来海外某些媒体对中国统计数字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进而怀疑中国经济增长是一场数字游戏。这显然有失公允。即使离开官方的统计数据也能证明中国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中国各级统计部门为减少统计失真也做出了努力。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排名,中国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具有强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研究》、《中国季刊》、《近现代中国》为中心考察西方学术界20年来的中国近现代乡村研究。西方学术界在中国近现代乡村研究方面,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注重采取由下而上的研究视角,趋向于连接经验与理论、从实践出发认识中国乡村社会,对国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再论20世纪20年代华北人民“闯关东”狂潮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是近代东北人口的主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华北人民移民东北的高峰期,史料记载称之为"移民的狂潮".考察"闯关东"狂潮之成因,除华北地区生存环境恶化,人民无以为生,不得已转徙他乡这一传统原因外,华北人民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近代东北铁路网的形成、华北地方政府对移民东北的鼓励和支持,以及东北地方政权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更是吸引华北人民大举移民东北的最大动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MBA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模仿、自我改造、再创新的艰苦过程,为培育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企业家,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本文力图从北京、天津市三部属高校MBA教育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发展中国MBA教育的战略方针应是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MBA教育规范体系与案例库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今文经学朴素进化观和西方进化学说是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由此中国近代思想家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也有所不同 ,“多源”是近代中国进化论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