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北史前人类对居址选择和环境关系的研究张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的舞台。在史前时期,不仅人类的谋生活动、生活方式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人类居住的区域和范围,迁移、扩散和分布,以及与邻近地区人群的接触和文化交流,也都受到特定时期内特定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杨超 《学术界》2012,(8):116-125,287,288
本文基于石华龙先生批判阿纳蒂教授岩画的“艺术”是“早期智人艺术自觉”和“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并得出“史前岩画并非原始的绘画艺术,它只是生活在史前时期远古人类图式交流的一种文本遗存”,笔者以此为出发点,根据石先生引用的材料、对阿纳蒂的认识和史前“艺术”的理解三个方面给予了论述,认为石华龙先生的有些推论是武断的,并就岩画的“艺术”向石先生求教.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的文物考古除却其在研究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其规律上的创史、补史和证史的重要作用之外,亦是研究我国北方以及全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已发现的许多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构成了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4.
图像传承是中国史前神话的主要传承方武之一.早期,图像通过其所保存的知识系统对原始神话进行传承;后来,<山海经>、<天问>等保存中国史前神话最多的文献典籍也多以史前神话图像为基础.原始神话图像作为人类早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精神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原始神话图像不仅与民众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而且统治阶层为扩大统治范围,施行"以神道设教",将之作为成教化、育人伦的政治统治工具,史前神话亦在此过程中持续流传.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结构理论的探索经历了早期对“人体”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的解剖,到晚年批判吸取摩尔根等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注重对“猴体”史前社会进行人类学解剖的过程,强调指出马恩晚年克服了早期分析史前社会的理论局限,同时运用人类自身生产和社会生产两种生产理论,将史前社会特定的范畴系统与唯物史观社会结构一般理论加以辩证综合,来考察史前社会(特别是其后期“亦此亦彼”阶段)社会结构的演变,体现了马恩晚年对社会结构理论的新发展.文章并揭示了这一新发展对非西方社会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海洋气候与大陆气候的交接地带,气候温湿,万物生长,尤其是万山峻岭的岩厦与洞穴之中很适合古人类生活与居住.百色是广西史前文化的发源地,打制砾石石器.从百色传到柳州、桂林、广州、珠江三角洲.远古的人类从珠江三角洲南渡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甑皮岩的砾石石器的打制法应源于百色盆地,其砾石石器及屈肢蹲葬形式影响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的史前文化及近代的土著民族当中.  相似文献   

7.
史前时期新疆的环境与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前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当复杂 ,既对立又统一 ,这一点在新疆尤显明显。本文将自然环境与考古学相结合 ,揭示了新疆史前时期自然环境与人类互动关系的内涵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是我国考古发现的并经科学印证的第一处史前灾难遗存。这一重要发现的科学意义超出了考古学的学科界限,为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研究提供了依据,对探讨史前4000年左右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对古人类活动的影响与人类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门峡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孕育积淀了丰厚的古文化资源。通过阐释该区史前古文化的特征和古环境的特点,探讨了古文化演进与古环境变迁的密切关系,认为:适宜的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息环境和丰富的生活资源,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反之,环境恶化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质量,阻碍、延缓文化发展,导致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变迁理论将人与环境看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系统,从整体上研究人的社会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社会变迁理论认为,自然环境依其自身规律演变,影响社会的变迁;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社会的变迁。本文借助历史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青海乐都高庙盆地史前文化遗址空间演变材料的分析,探讨史前气候变化导致盆地内遗址生存领地(Thiessen多边形)范围发生改变,而生存领地的变化又与人群的主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规则、社会复杂化及婚姻制度发展演变等人类社会的变迁关系密切,论证了青藏高原史前气候变化是环境影响人类行为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1.
探寻东胡遗存——来自生物考古学的新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地出土的古代居民遗骸所进行的包括体质人类学、分子生物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生物考古学综合性研究表明,该组东周时期居民的人种类型为具有低颅、阔面、面部扁平度很大等西伯利亚蒙古人种性状,与已知的鲜卑人、契丹人、蒙古人的种族特征十分接近。其线粒体DNA的系统发育分析和多维度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古代人群在母系遗传上与现代北亚人群及古代拓跋鲜卑人有着比较近的亲缘关系。而食谱分析的结果则表明,井沟子古代居民在日常饮食结构中保持着较高比例的动物性食物摄入,暗示出饲养业和狩猎业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占据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传统金石学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考古学和古文字学都产生过一定影响 ,它也同西方考古学方法论有某些共通之处 ,青铜器研究立标准器断代法就是一个显例。  相似文献   

13.
何明  吴晓 《文史哲》2007,(3):29-34
从实践出发,就是把社会生活的实际运行过程作为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并使之贯穿于学术研究的始终。艺术人类学把从实践出发作为学科的学术价值取向,既承续了其母体学科文化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又确定了与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以艺术和审美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相区别的学科边界,从而赋予艺术人类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新兴子学科或独立性的交叉学科的建构具有了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而开启出生活世界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新视域,在艺术和审美研究领域拓展出以田野民族志为基本方法和以人们在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和接受行为为焦点、以由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所构成并对人及其行为具有形塑作用的场域为坐标、以由社会制度或社会规定性逐渐内化到人的身体之中而形成的并具有不断吸纳特定场域中新的社会规定性以调整与重构自身和实践对象的惯习研究为指归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4.
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有共同之处:反对历史统一性、连续性,关注断裂与偶然;解构普遍真理神话,关注认识中的偏执与阴暗。不同之处在于:其考古学是一种尽力摆脱社会制度影响的话语分析,而其谱系学则着重权力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科学人类学:一个正在发展的学术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人类学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对国内已经出现的科学人类学、科技人类学和科学技术人类学进行了梳理,讨论了其中的科学史和社会学渊源,并对其中隐含的理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科学人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者回溯我国影视人类学3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反思个中出现的困惑、问题,前瞻未来,就其在新世纪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宇宙无穷无尽,文明的进步减轻了我们祖先曾经历的艰难困苦,同时也造就了各种新风险。  相似文献   

18.
学术范式的转换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人类学与文艺美学虽因其研究对象的共域而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叉互渗研究实践,但却长期滞留于材料移植和理论移植阶段,未能促成艺术人类学学科范式的形成。其主要根源在于两个学科各持一端:一者固守实证主义立场,把艺术视为与生计、交换、政治体制等几乎无差别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描述与解读;另一者坚持对从社会文化中孤立出来的艺术及其活动进行思辨的方法,把存在于社会文化之中的艺术悬置起来不予问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既解构了理性主义的思辨模式又颠覆了实证主义的绝对真理性,把人及其主体性移置到学术研究的中心,引发了学术范式的转换和知识资源的重组,推动文化人类学与文艺美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积极互动和深度融合,促成具有学科意义和知识创新能力的艺术人类学学科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江林昌 《文史哲》2007,(4):17-21
古书辨伪工作是顾颉刚先生毕生致力的事业,他的最终目的则是重建真实的上古史。他并且认识到重建上古史的根本出路在于考古学,只是未及从事相关工作。而时至今日,已出土了大量五帝传说时代的考古资料,通过考古学来重建真实的上古史也已有实质性的开展了。  相似文献   

20.
梁筱妹  方冰 《兰州学刊》2009,(Z1):12-14
通过对国外、国内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梳理和评述,了解它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进而探讨在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田野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