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法化与母语习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儿童母语的虚词习得和儿童母语习得中语言结构的语法化过程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语法化与母语习得在过程上的正相关,从而证明母语习得实际上是语言发展过程的重演。语法化研究语言结构的产生过程,而这一过程与个人母语习得的过程相当。  相似文献   

2.
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学习和中国儿童汉语语法获得既有相同的一面 ,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之处表现为 ,同是汉语语法习得 ,习得的一般规律 (语言结构内化的规律等 )和汉语语法特点对两者是相同的。由于习得主体和环境不同 ,习得过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认知因素发展是汉语母语语法习得的基础 ,留学生汉语语法学习更多受母语影响。此外 ,两者还在方式和动机方面存在不同。对两者异同的比较可以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给”字句的习得看母语习得与语法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给”的语法化过程是:动词“给”一介词“给”一助词“给”。儿童“给”字句的习得顺序为:动词“给”字句〉介词“给”字句〉助词“给”字句。儿童习得“给”的过程与“给”语法化的过程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在二语习得与母语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到相关的语法参数,但由于二者学习语言的认知背景及心理机制不同,在习得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而语法构造的特点是体现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反映面。本研究就是在前人研究和语法构造的共性基础上,结合实际例证寻找差异,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回答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关系问题时,“相同性”假设认为两是相同的。在大致归纳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普遍语法理论在解释二语习得中的局限性,指出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二语习得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语言教师所接受的语言学理论,或其语言观,深刻影响着他的语言教学.从以使用为基础的认知语法角度,以英语中三个常见语法标记(名词复数标记,动词过去时标记,以及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标记)为例,论述语法标记不仅表示语法功能,更有着其独立具有的意义,并解释了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语法标记过程中发生使用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帮助英语学习者习得语法标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期类型学视野的二语语法习得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类型学研究在二语语法习得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范式、优势与特点及局限性。类型学视野下的语言对比研究在对问题、参项的选择上都极具深度和广度,对二语习得中形式与意义匹配的习得更为关注,甚至关注到语用层面的习得,对高等级学习者的习得情况有更精确的描写,这些也是以往二语习得研究较少注意、正在引起重视的方面,研究结果对语言学研究和教学都有意义。目前,汉语二语习得与类型学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多见,类型学在二语语法习得研究领域的探索,值得对外汉语语法习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回答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关系问题时,"相同性"假设认为两者是相同的.在大致归纳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普遍语法理论在解释二语习得中的局限性,指出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二语习得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普遍语法在反身代词习得中是否具有作用这一论题,在学术界存在一些假设。研究表明,普遍语法的确制约着英语学习者对反身代词的理解,并且在习得英语反身代词的受约束状态时直接发挥作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参数重设是普遍语法、第二语言输入和母语知识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普遍语法中邻接原则为例,引述国内外有关实验研究,证实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及性,并指出普遍语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疑问结构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乔姆斯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原则与参数理论,普遍语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等相关研究领域。目前,国内研究主要以第二语言疑问结构的习得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成语法框架下疑问结构习得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鉴于”是个书面语色彩较强的多义虚词,既有原因义介词用法又有原因义连词用法。文章从历时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两方面对多义虚词“鉴于”展开考察。“鉴于”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动+介”跨层结构,元明时期词汇化为原因义介词“鉴于1”,清代“鉴于1”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原因义连词“鉴于2”,语法化顺序表现为“鉴于1>鉴于2”。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从输出率与正确率两方面对多义虚词“鉴于”的二语习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是介引功能“鉴于1”均先于连接功能“鉴于2”习得,二语习得顺序表现为“鉴于1>鉴于2”。得出结论:多义虚词“鉴于”的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吻合一致、存在正相关。将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结合起来对多义虚词“鉴于”进行考察,是一种个案分析尝试,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是否存在相关性、存在多大程度的相关性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组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特殊疑问句习得的测试,以普遍语法中邻接原则为理论依据,对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可及性以及在特殊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受到母语知识及第二语言输入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母语语法对二语语法原则与参数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 0年代 ,随着乔姆斯基“原则与参数理论”的诞生 ,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本文基于该理论之上的研究结果 ,着重分析了母语语法对二语学习者习得二语中承接原则的影响和对学习者设定主语省略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儿童习得母语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儿童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影响,分析并提出教学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语言习得理论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它们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成语法研究自然语言所共有的自然语法规则;二语习得研究是要揭示二语习得的性质、过程和机制。生成语法和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目标、对象和方法不同。生成语法对二语习得研究的适用性在于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二语习得的研究,以揭示二语习得的性质、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消极影响显而易见。主要运用二语习得中有影响力的理论,从词汇、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例举和分析,据此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教育,减轻汉语思维方式的干扰,提高学生的英文理解和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先有语义,还是先有语法;语义和语法是密不可分,还是相互独立的、相互分离的。当代语言学的两大学派——"形式主义语言学"和"认知功能语言学"对此长期处于纷争之中。本文依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即儿童语言习得的启示来分析语义和语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法习得模式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特征突出体现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法词素、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习得过程中。追根溯源,这种相似性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人脑天生具有内化语法规则的习得机制。在外语语法教学中,创建高质量的课堂习得环境,有利于内化语法规则。在学习外语语法时,增强学习语法的意识,有助于加快语法体系的习得。外语教材编写者和外语教师在编写教材和教授语法时,要尽量与语法的自然习得规律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