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整体高效率的优势,推进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意义重大。笔者依据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的梳理和借鉴,提出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屠凤娜 《城市》2016,(1):23-27
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战略, 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 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需要. 笔者阐述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概念的演进, 分析了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提出了推进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坤岩  刘俊利  臧学英 《城市》2022,(11):19-26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推进,持续提高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全面塑造协同发展新引擎已成为深入推进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循环产业协同创新涉及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两大重点领域,是关系京津冀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协同推进的现实问题。通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和区域创新水平是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推进循环产业协同创新应立足京津冀地区创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不断夯实区域循环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协同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张蕾  孙钰 《城市》2016,(11):7-10
城市副中心是一个城市的次级商业商务发展中心,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大城市、 超大城市的人口、 资源压力,有利于推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越来越引起我国城市群建设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相关城市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关键点.笔者以天津市红桥区为例,从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旧城改造、 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天津市红桥区应如何借力天津西站综合城市副中心的区位优势,加快区域建设与发展.笔者认为,天津市红桥区区域建设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机遇、 以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 以西站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为保障、 以"十三五"发展阶段为契机、 以城市化发展为目标,推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5.
原涛  徐志 《城市》2015,(12):8-12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包括公路方式在内的区域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和首要任务之一.笔者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趋势及对公路交通的发展要求,对照要求分析目前天津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烨  李跃 《城市》2021,(5):61-7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区关联性特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效果更佳.笔者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的动力机制进行阐释,对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和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价...  相似文献   

7.
宋迎昌 《城市》2016,(10):3-7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合作共识形成;二是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府工作机制;三是组织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四是推进京津冀区域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环保一体化和产业合作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8.
刘治彦 《城市》2015,(11):20-23
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经三十多年的谋划终于付诸实践,主要缘由在于“大都市病”与“区域病”同时并存,以及中央政府的适时妥善敦促。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是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和互补发展,促进首都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共同繁荣;核心问题是通过合理空间布局,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为首都“减肥”、为周边“增肥”;基本路径是以产业和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解,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崔志新  陈耀 《城市》2019,(3):12-1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在近年来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较大突破、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进展等。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继续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是破解我国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0.
郭彦卿  林杨  杨峥 《城市》2016,(3):17-2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本身就是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问题.然而,社会科学并没有现成的实验室,历史回顾和横向比较可能是最好的替代研究方式.笔者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区域竞争力、住房市场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通过与韩国首尔都市圈的比较,认识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孙媛 《城市》2021,(8):28-34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积极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近些年,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逐渐走向深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三地对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整体目标存在偏好差异、行政区划导致体制性障碍、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区域协同治理合作组织等问题愈发凸显.更好地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  相似文献   

12.
王垚  年猛 《城市》2018,(8):3-15
国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为河北省中小城市尤其是邻近京津的区域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区域竞争加剧也为形成良性与分工合理的区域合作关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笔者以河北省涿州市为例,在分析和总结近年来涿州市参与京津冀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涿州市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区域合作原则及总体思路,重点剖析涿州市与北京市、天津市、 河北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区域关系和重点合作领域,为河北省其他中小城市如何参与并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宋迎昌 《城市》2016,(2):21-25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14年初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之后,有关研究成果大量问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领域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是学术界的共识.在关键领域和实现路径的选择上,学术界尚有一定的分歧.未来,全面评价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效果,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的政府作用和跟踪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的企业行为,是学术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原 《城市》2016,(2):26-30
笔者以《中国制-2025》纲领为背景,从制造业出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寻找突破口.对京津冀制造业人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报告了京津冀制造业人才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京津冀制造业人才共享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崔志新 《城市》2021,(3):3-1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地区在产业转移协作、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及产业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面临着高端产业定位同构加剧区域资源要素竞争、产业发展梯度差距制约产业承接能力、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及区域内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不充分的发展瓶颈.笔者基于"十四五"时期以创新驱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协同发展促进京津冀产业优势互补及以全产业链布局引导京津冀产业合理分工的基本思路,提出完善京津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京津冀产业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京津冀产业要素配置效率及强化京津冀产业配套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雾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关民生和发展.当前,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进入了由横向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依然是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空气质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打赢这场环境攻坚战,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协同治理京津冀雾霾,有三个实施维度——调整京津冀产业布局、 优化交通运输体系和建立京津冀"风道".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不仅能疏解首都功能、优化区域布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更是石家庄市面临的历史机遇。石家庄市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自身区位、交通、产业等条件出发,明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大领域为重点,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维珍  安树伟 《城市》2020,(4):3-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充分发挥其在京津冀协同治理水平提升和制度供给上的优势,推动京津冀在产业、交通、生态和创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未来北京在推动京津冀协同治理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拓宽协同治理领域,引入多元化和信息化治理手段。顺利推进京津冀协同治理,需要完善协同治理机制;转变治理理念,形成协同治理格局;联合津、冀构建长久有效的协调体系;组建专门的区域协同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19.
孙媛 《城市》2017,(10):10-13
京津冀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是一项极具复杂性与发展性的系统工程,推动其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探讨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的基本内涵和构建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情况出发,指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最终提出构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崔志新  陈耀 《城市》2019,(2):3-13
为了量化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程度,笔者借鉴复合系统理论及协同度模型,通过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度测评体系,以京津冀区域为例测算了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度。根据相关研究,笔者发现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度除了在2015年出现短暂震荡,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科技创新产业链初步形成;从创新投入来看,从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杠杆和撬动作用开始向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转变,更加注重科技知识的普及;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点,促使京津冀经济发展平稳向好,质量效益有所提高;作为区域内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