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推广街区制"和"开放封闭小区"为我国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意见》印发后,与之相关的内容也成为公众和城市规划专业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解读《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推广街区制"在围墙设置、街区尺度、街道活力、产权划分、社会公平等方面引发的一系列争议,并进一步提出当前在城市规划中"推广街区制"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3.
对街区制的发展过程、实践案例以及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结果表明,街区制具有开放性、共享性、融合性和公共性等特征,街区制的实施对服务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促进社会公平,但也存在实施难度较大、遇到阻力较大等问题。文章认为,街区制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软件和硬件等各方面因素,需要公众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推动。  相似文献   

4.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21,73(3):101-107
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是拓展空间生产、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空间重构与资源配置过程.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生产面临"行政区经济"、土地财政、跨域性治理真空、文化缺失与生态恶化等治理风险.新时代的区划调整应该加强对城市空间生产的生态治理,警惕行政区经济和土地财政现象,加快构建生态型经济空间,创新大城市群空间治理体制,构建生态平衡的跨域空间治理体系,提高空间生产的生态文化底蕴,加快区域性雾霾治理与生态保护,重构生态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6.
城市“单位制”的衰落与“社区人”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小红 《社会学》2003,(1):24-27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6年2月6日颁布。该意见把城市间街道规划问题提出了明确意见——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此规定表明了我国将通过开放式街区取代封闭式小区模式,以有效合理规划城市公共空间的决心。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是有名的堵城,每年不断的道路返修,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区规划,如新增加的郑州市郑东新区,更是将郑州市区规划往东迁移,市区面积不断扩大。俯瞰郑东新区20层以上的高楼拔地而起,楼越盖越高,人和车也相对越来越多,交通问题变得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8.
对街区制与封闭式小区各自的特点、利弊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城市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分异与隔离,其根源在于异质性和社会分化与分层,而不在于居住小区的封闭与否;开放式小区并不能增加异质群体之间的交往互动、认同与融合,也不是促进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助力。封闭式小区所带来的城市管理效率以及对居住品质的保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被取代;街区制也将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王腾飞 《城市》2015,(9):55-59
笔者着眼于绿色生态街区公共开放空间的营造,通过对瑞典马尔默Bo01街区、哈默比新区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了欧洲城市在公共开放空间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同时从构建弹性开放空间网络、交通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改善微气候、保护生态及碳汇等4个方面提出了简要的规划建议,希望对科学合理地编制绿色生态街区公共开放空问相关规划、制定政策法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12.
空间生产理论基于“感知的—构想的—生活的”空间三维认知建构而成,大量研究表明,空间生产理论对于研究城市大遗址地区的空间问题有着独特的观察力和解释力。基于此,引介解析了空间生产理论的核心要义,认知诠释了城市大遗址地区空间生产的内涵;依托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检索数据,借助CiteSpace等计量统计工具,梳理分析了1996—2019年间国内外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城市大遗址地区进行交叉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领域以及未来可拓展、深化的方向,以期为城市大遗址地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完善的思路和方法,为该类空间区域的公共政策总结、调整以及相关实践行动决策等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超君  黄耀志 《城市》2012,(8):41-44
一、前言在工业革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西方国家忙于生产发展及经济建设,对历史街区及其环境保护漠视,甚至视为城市发展的障碍.许多城市都曾开展过以大规模改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更新”运动,主张对中心区进行大规模拆旧建新.然而新的建筑与城市空间并未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相反城市文化、传统街区的历史感、人性化环境消失殆尽.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规模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不少地区也正在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只顾单纯的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扩张,使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武微微  吴少平 《城市》2013,(4):47-51
五大道历史街区是天津近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现代天津的形象点之一。几十年来建设的插建建筑破坏了五大道原有的空间肌理,而且,五大道建筑的主体功能正逐步由居住向商业及娱乐功能转变。从许多国内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教训来看,如不对建筑空间肌理进行有效控制,任其肆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明浩  李灵芝 《城市》2014,(2):46-49
正城市景观反映一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记载、发展、弘扬着城市文化,是城市容貌的展示,是城市特色的体现,是城市各种空间艺术的表征。城市景观是指由各类建筑、建筑小品、构筑物、道路和广场等硬质界面所形成的硬质景观,由湖泊、河流、水体、公园和城市绿化等自然界面所形成的软质景观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在这里,就城市空间与城市景观的关系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阮如舫  陈懿君  王东 《城市观察》2012,4(4):174-181
历史街区是反映传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载体,伴随休闲经济时代的来临,历史街区休闲空间的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我国在现代休闲生活向历史街区回归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与相应经验借鉴,使得历史街区休闲空间面临诸多问题。文章以日本古川町为例,通过阐述其历史街区中的古川建筑休闲空间、鲤鱼池休闲空间以及传统祭奠活动所形成的临时休闲空间的具体营造手法,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休闲空间营造提出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向快节奏、机动化发展,体力活动缺乏引发的慢性病对公共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科学选择运动类型和运动量是改善慢性病的重要途径,绿色空间和体育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体力活动空间,其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体力活动水平。基于“慢性病—体力活动—空间供需均衡”的内在逻辑,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本研究量化评估了两类体力活动空间的供需特征及差异,并针对特定群体需求偏好,探究不同空间类型供给与老年人、青少年需求的格局特征。研究表明:第一,体力活动空间的供需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第二,绿色空间和体育空间供需均衡度较高的社区分别聚集在北部和南部,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第三,体力活动空间供需均衡并不代表空间类型供给和群体偏好相互匹配,部分高均衡度的社区也难以满足老年人绿色锻炼或青少年中高强度的活动需求。建议从人与空间精细化匹配、绿色空间运动化、绿体空间耦合、完善空间共享模式等方面进行空间优化,为城市规划的公共健康促进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郑洋洋 《城市》2018,(6):59-67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推动下,智慧城市的空间形态、 特点和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产业空间、 政务空间、 居住空间、 活动空间和文教空间为代表的城市空间面临全新的空间建构.全新构建的智慧城市空间更加突出服务化和人性化的特征,对于提升城市整体运营效率、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廖春花 《城市观察》2015,(4):132-141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忽略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割断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解决城市的"特色危机",重点就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其关键就在于城市历史街区的地方性能否得到传承和延续,因此了解和分析作为城市地方性传承主体的地方居民对城市地方性的感知情况就十分必要。文章以广东潮州古城区为例,以抽样问卷调查为手段,调查和分析了潮州古城本地居民对潮州文化及其地方性的感知情况。  相似文献   

20.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是张家文化积淀的延续,近代以来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一空间内反复上演,并得以传承和发展。张家祠堂经过一系列变迁,最终成为所城里社区图书馆,沿袭了张家教育教学的传统,传承了张家的革命精神,同时结合当地居民生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对传承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