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斌  陈宇  裴凡伟 《城市》2012,(1):45-48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真实性是核定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标准,也是保护的根本目标.目前,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实践中,由于规划编制者、实际行动者对其不同的理解及各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各种"保护"的结果大相径庭.重置所带来的五花八门的物质空间保护成果,街区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真实性的缺失,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原封不动的保护所带来的发展停滞,成为街区保护最突出的问题.如何实现保护规划的根本目标,展现历史街区在人文、历史、美学、艺术、经济及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并最终使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在激进的旧城改造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特别关注经济效益而缺乏足够的文化关怀,致使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文化特色遭到很大破坏。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城市规划的新维度——城市空间文化规划,试图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规划体系。同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城市空间文化规划中目标体系的建构,其中宏观层面指在城市整体层面上落实空间文化发展战略,构建城市空间文化的主题和网络;中观层面指在城市次区域或街区层面上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城市空间文化目标体系;微观层面指在地段和空问单元层面上落实具体的空间文化目标,结合具体的空间地段塑造场所精神。城市空间文化规划不等于广义的城市文化规划,其主要任务是将城市文化要素落实于城市空间,从空间规划上给予保障与配合;其基本思想是主张建构自觉、明确文化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将文化内涵更明确而有机地融入物质空间对象。在今天,通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城市空间的历史遗产保护已成为共识,但新城空间的文化品质和新老城空间之间的文化衔接往往被忽视,而启动城市空间的文化规划,可以全面实现城市空间文化的复兴和振兴。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作为塑造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点,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被普遍的运用。大连的现代国际化名城战略必将以文化为向导。东关街是大连的历史街区,东关街的命运以及它蕴含的齐鲁文化和中西碰撞的多元文化的这种历史文脉的传承对大连文化空间的构建、城市发展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反映传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载体,伴随休闲经济时代的来临,历史街区休闲空间的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我国在现代休闲生活向历史街区回归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与相应经验借鉴,使得历史街区休闲空间面临诸多问题。文章以日本古川町为例,通过阐述其历史街区中的古川建筑休闲空间、鲤鱼池休闲空间以及传统祭奠活动所形成的临时休闲空间的具体营造手法,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休闲空间营造提出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位制"和"街区制"两种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 特点和运行机制存在巨大差异,构成我国城市空间生产转变的关键节点.笔者基于"城市空间生产"理论,从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 城乡结构和政策倾向多维度对比两种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探寻其空间生产模式下的转变.研究主要结论为:一是经济体制的变革深刻引导着城市空间生产的经济社会基础的转变.二是城市空间生产主体种类多样化发展,引发空间利益博弈,城市职能转向复杂的商服职能,单位的分解和开放街区的形成,打造了城市"微交通"网络.三是资本的来源和运作方式更加多样;生产模式由单一走向复合,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政府"引导;工业化和城市化耦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6.
以"一五"项目之一的郑煤机老厂区更新改造为例,结合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引入"共轭理论",通过对保护和开发的内在矛盾梳理,构建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四种"共轭模式":历史和现代的文化共轭、生产和生活的功能共轭、新增与旧有的空间共轭以及当地和外来的人群共轭.根据四种共轭模式对郑煤机老厂区进行改造,建立以文化、功能、空间和...  相似文献   

7.
公共文化空间是大众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在这一场域中,出现了"媒体中心"与"去媒体中心"两种现代话语权表征。近几年,公共文化空间开始由"媒体中心"向"去媒体中心"演变。春晚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也不例外。本文拟从纵向角度梳理央视春晚35年的嬗变历史,分析其创作理念、节目选拔等演变的过程,并从横向角度研究春晚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根据现存公共文化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商业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文化历史的重要表征,同时其独特的空间模式和宜人的尺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以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要素作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域环境和建筑文化背景下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爽  张理政  赵雨亭 《城市观察》2024,(1):111-125+162-163
老旧街区可划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地段内的街区、城市非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内的一般性老旧街区三种类型。可持续的老旧街区更新治理应实现资金来源可持续、空间利用可持续、运营管理可持续、社会治理可持续。基于对北京法源寺、北京大栅栏、广州永庆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区以及北京朝阳望京小街的案例分析,本文系统解析老旧街区可持续更新中的难点问题和经验做法,并从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资金运作、空间利用、运营管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推动老旧街区实现可持续更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的空间设计应在街区整体保护的前提下提出,以维护历史街区的历史真实性和人类宜居性为前提,从艺术审美角度设计历史街区的空间界面,提升其"可居性"和"美感",并获得"创造性的更新"的能力。街区空间设计,有助于改变其旧有的脏、乱、差,生活水准低等负面印象,展示出新时代具有传统特色兼具舒适、美感的独特街区形象。为有别于以往的单纯保护,本文更加注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延续城市特色、传承文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尤坤  王华新 《城市》2012,(1):57-6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班牙巴塞罗那面临城市交通增长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加剧、绿色空间减少、人居环境退化等问题。为解决此类城市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巴塞罗那当局提出了超级街区计划(Superilles)旨在将新鲜空气和街道空间归还给城市居民。本文回顾了该计划的实施背景和发展历程,剖析了2016年提出的超级街区"Superilles"计划——"赋予街道以生机活力"的主旨思想、规划策略与愿景。基于"塞尔达规划"的方格网街区,选择波布雷诺(Poblenou)街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数据分析,评估了街区改造的效果,并验证了超级街区计划实施具有改善街区综合环境,提升气候舒适度,减少车流量,降低噪声进而整体促进居民健康等作用。作者认为,超级街区实施的一些街区修补改造策略为我国 "城市病"问题的解决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楼舒 《城市》2011,(11):60-63
一、杭州历史街区的保护概况 杭州作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秀丽的西湖山水、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杭州历史街区的保护始于1996年,在当时编制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首次确定了小营巷、中山路、湖边邮和河坊街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2005年起,杭州市政府加大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扩大了历史街区的保护数量和范围。截至2011年7月底,经市政府批准,杭州共确定了26处历史文化街区(包括11处历史街区、15处历史地段),总占地面积约416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4月14日上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绵竹市遵道镇棚花狮子村里一片"新"意盎然.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民房崭新亮丽;道路、设施一应俱全:投资1000万元、由江苏常州援建的棚花狮子村旅游集散中心及年画刺绣传习所即将竣工.日益完善的传习所和游客集散中心正如一座"传承之桥",在全村人的心中定格.该项目与剑南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年画产业园、汉旺地震遗址公园等一大批旅游精品的建成,将成为绵竹市旅游与文化完美结合的标志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是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保护和整治提升工作历时多年,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笔者通过对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整治工作的历程进行回顾,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优化旅游开发、改善居民生活、交通组织和基础设施完善等展开研究,以寻求新形势下街区保护和开发的平衡点,探索东关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王腾飞 《城市》2015,(9):55-59
笔者着眼于绿色生态街区公共开放空间的营造,通过对瑞典马尔默Bo01街区、哈默比新区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了欧洲城市在公共开放空间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同时从构建弹性开放空间网络、交通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改善微气候、保护生态及碳汇等4个方面提出了简要的规划建议,希望对科学合理地编制绿色生态街区公共开放空问相关规划、制定政策法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历史街区风貌规划中普遍存在着风貌要素选取缺乏依据、与法定规划没有有效衔接等问题。文章探讨了历史街区风貌规划中如何运用城市意向理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公众对历史街区风貌的印象,进而选取规划师认可的风貌要素。综合公众和规划师认可的风貌要素作为历史街区风貌协调的控制因素,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的形式进行风貌要素的控制。以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从实践出发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总结了风貌要素选取的原则和由风貌规划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超君  黄耀志 《城市》2012,(8):41-44
一、前言 在工业革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西方国家忙于生产发展及经济建设,对历史街区及其环境保护漠视,甚至视为城市发展的障碍.许多城市都曾开展过以大规模改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更新”运动,主张对中心区进行大规模拆旧建新.然而新的建筑与城市空间并未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相反城市文化、传统街区的历史感、人性化环境消失殆尽.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规模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不少地区也正在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只顾单纯的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扩张,使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笔者简单梳理"思南公馆"项目的历史沿革,剖析其背后所体现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发展美学,通过对"真实"客体展品的叙事转换,促成参与性的主体"虚构"体验,形成"线下"的互动实践场域,开拓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蕴藏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从历史文化中沉淀下来的珍宝,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1]。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建成区与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相背离,导致其空间活力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