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不足且脱离魔幻类型的空间叙事诉求是中国魔幻电影取材传统文化由来已久的问题。以个案研究法探索遗产空间与魔幻电影空间的关联、融合的价值与路径,可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与方向。幻想性和宗教色彩是大足石刻与中国魔幻电影的内在关联,也是他们能够彼此融合、互相借力、共同发展的基础。而依循空间叙事逻辑,对大足石刻进行局部或整体的魔幻改写,是二者走向融合的切实路径。时至今日,仅有长城、秦始皇陵、福建土楼等少量空间类文化遗产于魔幻电影中明确呈现,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和创作实践去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2.
象征、隐喻及互文性在电影《雨果》中被大量并灵活地运用,只有深入分析电影的这种语言手段、艺术形式,才能读懂影片所传达的大量信息、思想内涵。《雨果》在场景选择、道具运用、人物设置、情节架构、时空布局等方面成功使用了象征、隐喻及互文性,使影片具有了饱满的思想情感与富有意味的艺术内涵,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特质和奇幻的艺术风格。象征、隐喻及互文性既是电影的语言优势,也是解读影片的必要视角。深入解读电影《雨果》对象征、隐喻、互文性的运用,方能理解影片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时空结构和叙述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的"双重世界"叙事艺术风格。小说叙述时空由魔幻世界(巫师世界)和现实世界(麻瓜世界)两个层面组成,在现实与魔幻时空建立了隐喻与象征的叙述关系。在叙述方式上,从魔幻世界的叙事原型和规则两个视角,来解构魔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里的魔幻与现实的"双重世界"叙事艺术风格、隐喻与象征相结合和的叙事方式,对疏缓现代人疲惫的心灵、重构人的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侠片中的神怪元素与电影高新技术的结合,催生了魔幻武侠电影,通过对武侠电影类型元素的继承而与武侠文化建立起关联。中国式魔幻武侠电影孕育的土壤是中国悠远的神话传统与"剑仙文化",从20世纪20年代神怪/武侠片热潮到当下中国魔幻武侠大片都在其中汲取资源,与域外魔幻片强调恒久的"善恶对立"主题相异,国产魔幻片也在本土慈悲世界观的宽恕包容和世俗化情爱母题中不断耕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电影符号学理论将电影解释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运用电影符号学理论中有关隐喻的概念对伊朗电影《黑板》中黑板、真主、女人、老人、孩子、语言等视觉符号进行解读可知:黑板暗喻现代文明拯救的尴尬,真主隐含宗教救赎的无望,女人代指女性身份的缺失,孩子和老人显示战争阴云下库尔德民族历史的空白,语言则隐喻国家发展构想在苦难民众中的无意义性。影片运用这种视觉符号的隐喻与映照,消解了文明和精神信仰对该民族救赎的可能性,表达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失落与导演通过国界线这一视觉符号所质疑的传统意义的国家和民族主义,同时也完成了对库尔德民族未来之路指向何方的拷问和质询。  相似文献   

6.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它的运用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我国唐代诗词,非常注重画面、声音的有机组合,与作为电影语言的蒙太奇非常相似,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极为类似。李白的许多诗歌中运用了蒙太奇手法,阅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不仅感到的是心灵的震撼,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诗中蒙太奇的平行、对比、隐喻、复现中去思考诗歌之外的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语言。电影修辞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电影导演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品位,彰显电影导演的风格。英国导演史蒂芬·戴德利虽然至今只有四部电影长片,但每部影片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足见其导演功力的深厚。借助史蒂芬·戴德利的影片,从电影的主体、画面和声音等方面对隐喻、色彩渲染、声音暗示等手法的运用,来分析电影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8.
90年代长篇小说的艺术进展主要表现在叙述意识的普遍增强和叙述方法的更新。叙述角度、叙述者身份获得高度重视,时间叙述角度与空间叙述角度在不同叙述文本中具有不同位置;叙述时间与被叙述时间的关系成为写作优先考虑的问题,由于要求叙述时间与被叙述时间尽量具有一致性,时间上的跳跃、省略等紧缩时间叙述方法更多地运用,对话、间接引语、非纯直接引语和内心独白也更频繁出现。艺术进展还体现于叙事结构探索的多样化、丰富性;象征和隐喻总是同荒诞、魔幻结合或混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以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为例,分析魔幻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阐释这一独具魅力的电影风格是怎样在电影中表现的.  相似文献   

10.
卡明斯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来表达自己追求自由与创新的情感,这些隐喻主要体现在诗歌语言的变异。在对卡明斯诗歌的直观、想象的语言分析、欣赏的过程中,读者也实现了对诗歌语言变异的具体体验,隐喻的最后效果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以往隐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隐喻的语用学研究框架,探析语言运用中隐喻的本质、本体和喻体的表层特征和深层结构,指出语用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为研究隐喻提供了很有理论和实际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改编小说是张艺谋电影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有着多元的美学追求。他继承了分解性美学,保留原的故事性,并强化情节、集中矛盾,从而克服了第五代电影的局限。为寻求突破,他又实践了纪实性美学,简化故事线索、淡化情节,并以偷拍的手法创造了一种初始真实的幻觉。而张艺谋电影改编中最具特色的是对影像美学的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影像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巧妙应用隐喻象征等手段,把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3.
艺术没有隐喻性的思维将举步维艰。中国的隐喻艺术思维具有趋利性、模糊性、尚意性和向善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让隐喻思维成为艺术必备思维的决定性因素。各种艺术形式从自己的角度运用隐喻,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其中,隐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掌握了隐喻艺术思维的特征,对艺术创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诗歌或学习传统诗歌运用隐喻的技巧,或学习西方隐喻运用的方法,各有特点和优势,不过接受西方隐喻艺术不要过于扑朔迷离,朦胧不定。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人脑中双重影像的聚合,隐喻语言不仅具有感性认识的生动,而且充满了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改善逻辑语言的缺陷。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隐喻,可以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思想空间,有助于其创造能力的培养。隐喻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隐喻的人文教育价值、隐喻对于创新教育以及文化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曹旦昇吸收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洞庭湖的本土文化为背景,写出了《白吟浪》这一充满魔幻味道的乡土小说。作者通过独特叙事结构、多变叙事视角、预言的运用、死亡的描写、魔幻氛围与巫术传说等主要手段,写出了洞庭湖的神秘和变幻莫测,使得小说充满了魔幻色彩。  相似文献   

17.
在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碰撞、磨合中生成和衍化的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已走过了近40年的文学历程,这期间先后经历了模仿借鉴、转化创新阶段,并最终实现了魔幻叙事的民族化转向。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由文学习语到文学创语的嬗变,是中外文学互动磨合的结果,亦是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之体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学经验与启示,对于处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与域外文学的磨合、调适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隐喻反映了人的认知和思维。隐喻概念体系根植于人们的生活经验,萌发于社会文化的沃土。隐喻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对隐喻的运用和理解有所差异,印普遍性中存在着差异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出发,结合跨文化研究,探讨了隐喻的文化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电影中身体创伤的符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阐发中国西部电影多元的文化内涵,运用电影文化学、电影符号学及身体理论的相关研究方法,分析中国西部电影中身体创伤的视觉表象的符号意义。结论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西部电影往往借助身体创伤的视觉表象,或隐喻社会/政治创伤,或指称身体反抗、性别焦虑等社会文化命题。中国西部电影中身体创伤的视觉表象不仅准确揭示出特定社会转型期西部人价值观的重组与变动,而且深刻预示着西部文化精神的现代演进趋向。  相似文献   

20.
韦恩·布斯是二十世纪美国修辞学界的知名学者,尤以小说修辞学著称。但布斯对隐喻的论述也颇具前瞻性。由于其修辞学家身份,其在阐述隐喻定义、评价等方面时难免不涉及一些诸如修辞情境、修辞动机、劝说等修辞学概念,这些概念的运用极大地充实了他的隐喻观。研究对韦恩·布斯的隐喻观作了梳理与分析,主要阐析了布斯对隐喻的概念本质、评价等方面的理解,分析了布斯的隐喻观与西方修辞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理论贡献和局限。研究发现,布斯的隐喻观较具前瞻性,有深厚的西方修辞学底蕴,为后来的隐喻研究作了重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