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宁 《新天地》2012,(5):50
丁老师:您好!我母亲最近身体不太好,我心里有些着急。说起来我母亲可不容易了。父亲在我和弟弟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妈妈把我们抚养大。现在我弟弟已经博士毕业,在国外一家大公司做技术工作,买了房,也娶妻生子。他总想接我母亲到他那里去  相似文献   

2.
父亲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太好,总是和母亲闹别扭,不懂得关心爱护母亲.后来,父亲和母亲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 那年,我12岁,弟弟10岁. 离婚后,父亲不让母亲带走我们其中任何一个.母亲只好去外地打工,父亲留在家里照顾我和弟弟.自从母亲走后,我就对父亲有了深深的成见. 我一直怪父亲心狠,让我们像飞离鸟巢的幼雀,失去了母爱的庇护.  相似文献   

3.
深藏的秘密     
澜涛 《今日南国》2007,(19):74-75
有一些秘密,谜底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字:爱。我的家在一个小镇,镇虽小,却因有山有水而美丽。当工人的父亲和母亲虽然没能创造一个富足的家,但我和弟弟却都生活得幸福而又快乐。灾难发生在我17岁、弟弟16岁那年,父亲在工作中被砸断了一条腿,家的主要支柱倒塌一根,而这一年,母亲刚刚下岗不久,她变得唉声叹气起来。那年的春节后,16岁的弟弟留下一封信,悄悄地跟随着南下打工的队伍去了深圳。母亲每天都要看上一遍弟弟留下的信,每次眼睛都会红起来。弟弟的信我只看了一遍,就记住了全部内容:"妈妈,没有和你商量我就走了,你别生气。我想过了,给父亲治伤,咱们家欠下了好多债,供我和姐姐两个人上学太难了。我是男孩,应该为你和爸爸分忧。我去打工,一起供姐姐上学……"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     
<正>身在美国,心系家园。偶有闲暇,母亲的音容笑貌总会浮现脑海。母亲过世快三年了,我终于静下心来写出以下文字,以此来纪念我的母亲。撑起整个家母亲生于1929年农历七月十九。儿时只有小名,直到出嫁后才有了"刘徐氏"这个名字。父亲英年早逝,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部落在母亲瘦弱的肩上。父亲去世时,母亲42岁,带着5个孩子,肚子里还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6.
钱医生:你好!这些年我的妻子总是处于暴躁易怒的状态,常常因为琐事大发雷霆,和过去的贤妻良母判若两人。起因是我家拆迁时,我的弟弟侵占了我父母的大部分拆迁款。我虽然有些生气,但为了兄弟情义还是原谅了弟弟。但是妻子却忍不下这口气,本想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我弟弟。我的父亲母亲却对此坚决反对。因为长辈的反对,老伴放弃了起诉,但是她为此一直不开心。我们结婚近30年了,几乎所有的积蓄都用于接济我的弟妹们,现在弟弟富裕了,却侵  相似文献   

7.
弟弟,不哭     
未兰 《今日南国》2009,(14):72-72
高三那年,有一次从学校回家,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弟弟回来后笑嘻嘻地说:“妈,我被工厂开除了。”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被工厂开除了还没心没肺笑嘻嘻的?这是弟弟第二次被开除。他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学校,那时弟弟上高一,因为和几个地痞打架,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弟弟成了父亲和母亲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提前退休,弟弟顶他的班进了工厂。可上班不到一年,他就与车间主任又干上了,弟弟说那个车间主任又好色又坏,他看不惯。  相似文献   

8.
母亲去世没多久,父亲就要找后老伴了.有一天,父亲对我和弟弟说,他看中了一个老太太,现在住在邻县的县城.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太太呢?我和弟弟有些奇怪父亲怎么会看中一个邻县的老太太.  相似文献   

9.
正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2016年8月2日,我随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专车从上海驶往温州,为的是到温州弟弟家,把家藏多年的《申江战焰图》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申江战焰图》是我父亲的收藏品。父母都已经过世,而兄弟姐妹5人之中,兄妹也已经离世。姐姐、弟弟与我经过商议,决定把  相似文献   

10.
父亲特别爱抽烟,小时候每当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回到家,我和弟弟便围在父亲膝前,让父亲吐烟圈儿给我们看。这时,母亲就笑着站在旁边看着我们父子。  相似文献   

11.
高荣 《山西老年》2011,(6):26-26
记忆中母亲总喜欢搬家,从城里搬到乡村,又从乡村搬到了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每当我问及母亲,为何这么喜欢搬家时,母亲总是说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母亲很袒护我,一天三顿都吃小灶,家里舍不得吃的肉、蛋、细粮和好吃的东西都留着给我一个人吃。就这样我还经常挑食,不合口味的饭菜宁可饿着也坚决不吃。父亲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眼巴巴地等着吃我的剩饭。十岁那年,父亲觉得母亲这样把我宠坏了,特地回四川农村老家把姑姑八岁的儿子过继过来当儿子。母亲坚决不答应,怂恿我不要这个弟弟到我家来。父亲为此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相似文献   

12.
坚韧的美丽     
徐新 《新天地》2012,(12):17+2
我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师,平日工作繁忙,鲜少过问家事。母亲则是父亲的贤内助,事无巨细地负责家庭内务。我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弟弟。因是长女,我从小便成为母亲和外婆的小助手。做饭洗衣,照顾弟弟,俨然成为一个"小妈妈"。我的母亲有一双灵巧的手。那时家里条件不好,没有钱买好衣服穿,母亲便给我们做衣服。从飘逸的夏季长裙,到整齐笔挺的女式西装,母亲精细的手工和出彩的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唠叨     
《老友》2014,(8)
正母亲爱唠叨,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她年轻时就爱唠叨。母亲为我们做的事,因为唠叨,常常抵消了她的功劳。小时候,她为我做了一双新布鞋,我穿上后很合适,心里对她充满了感激。可是因为我在外面玩时不小心让布鞋沾满了泥巴,母亲见了,先是大发雷霆骂了我一顿,然后就唠唠叨叨:"玩,玩,整天就知道玩,干脆不要穿鞋,省得我每天为你洗衣刷鞋……"她这一骂一唠叨,我穿新鞋的感觉、对她的感激全没了,还平白对她生出许多埋怨。父亲生病在床,母亲一直照顾得很周全。可是母亲  相似文献   

14.
过完中秋就快到重阳节了,对于长年在外忙碌的我来说,这段时间是陪陪父母、尽尽孝道的好时机。当我赶到父母家,父亲正在做饭,母亲在厨房里指导着他怎么做。其实父亲以前很会做饭,现在不是忘了放油就是多加了盐,所以由母亲在旁边指挥。母亲的眼睛还没恢  相似文献   

15.
接纳父亲     
因为房子动迁,搬进母亲的家,说是母亲的家,是因为那是母亲再婚后和另一个男人组成的家。不是身为现代人的我思想落后,而是父亲去世10多年了,一下子又有一个人要成为你的父亲,接受这些,我想谁都需要一些时间。看到母亲一天到晚快快乐乐,我的心也就随和了一些,但每当全家人团团围  相似文献   

16.
数鞋子     
我的同桌小敏买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我也准备买一双。放学回到家,我就向母亲要钱买鞋子,母亲却不给,向父亲要,父亲也不给,我气得连饭都不吃就去了学校。因为心里有气,我上课老是走神,作业也写错了。下课后,班主任问我是不是病了,我说没有。班主任过来摸摸我的额头,说我的脸色不  相似文献   

17.
叶青  赵航 《百姓生活》2008,(1):23-24
由父母与子女共同出资建造的房屋,土地使用证上登记的权利人是父亲,父亲去世后,土地使用证权利人变更到母亲名下。母亲生前曾立下遗嘱,自己百年后房屋由儿子继承。母亲过世后,这房子究竟是遗产还是共有财产?子女为此争论不休,直至诉诸法庭……  相似文献   

18.
母亲过世已经25年,可直到现在,和母亲最后一次“告别”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的老家在东北辽宁。远在几千里之外谋生的我,当年一月工资几十元,膝下还有两个女儿,每回一次家,得举债半年。晚年的母亲知道我的困境,所以即使再想念也不肯露一点口风,唯恐儿女在回与不回之间犯难。1972年春节,我携妻子女儿回了一趟老家。那时父母双双都在,谁知走后不到两个月,父亲突发脑溢血谢世。相濡以沫几十年,父亲突然离世,母亲的悲苦寂寞可想而知。父亲走后,母亲一直在父亲的影子里苦撑残年。我预感百病缠身的母亲在世时间不会太多,一直想再回去看看,可那年…  相似文献   

19.
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而你只能救起一个人来,你选择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然而却的的确确很不好回答,于是——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一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我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相似文献   

20.
莉娟 《新少年》2011,(1):48-49
我们一直生活在林场,方圆几十里,父亲是唯一的守林人。每天,父亲起早贪黑四处巡视,像守卫自己的家一样忠实地守护着这片森林。儿时的记忆中,森林曾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但是,母亲似乎并不喜欢,在我看来,她的生活还是跟以前一样,可她从搬到林场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唠叨——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曾经温柔的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