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8月9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通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政府,要求迅速归还所掠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消息传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鲜为人知的是,促成此举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东北教授,20年间,他倾尽家财追讨这件现藏于日本皇宫、价值连城的唐代国宝——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时的"村落"或是继续发展变为现在的超级城市,或是因为地理位置或其他原因逐渐衰落。现存古村落普遍呈现出空心化现象。结合新安源村落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古村落内部景观以及古村落周边环境两方面提出村落改造中可持续性建设途径。通过对古村落建筑、街道样式中包含的当地特色元素、适宜居住的空间设计、古村落乡野景观营造三个方面提出适合当地村落的景观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3.
4.
古村落是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文章以宁海前童古村落为例,立足于文化价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研究,针对当前古村落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旅游开发、生态安全等方面分析前童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动力、制约因素与可利用的基本对策,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在总结古村落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体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协调的整体构思和规划方法,通过功能转换、环境更新、旅游开发等促进古村落的更新发展,实现其文化价值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5.
婺源县至今仍保存着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村落的选址和布局,独具匠心。以理源和李坑两古村落为例,对婺源古村落的选址与规划布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前人相地选址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减租减息是中共在抗战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产生过深刻的历史影响。从太行根据地的实际来看,目前学界有关这一重要政策的认识存在若干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中央政策为主线的简单化论述、以结果倒推起源以及将之局限于狭义的土地政策范畴等方面。事实上,太行根据地的减租减息经历了从一项改善民生的政策到一场明确阶级对立的运动的曲折演进,而当减租减息发展成政治运动后,其实际所涉明显超出租息范畴,并且呈现出鲜明的斗争性,运动策略亦较前大不同。以这场大规模斗争运动为依托,地主等势力在经济上尤其是政治上受到严重冲击,广大群众得到进一步教育和组织,根据地社会权势格局由之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7.
1948年7月,那时我17岁,我们村已成了解放区,村里人们的革命热情高涨,小伙伴们纷纷报名参加解放军保卫胜利果实,或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我被这种革命热情深深感染了,决定弃学投身革命,和父母一商量,他们都支持我的想法。我就从老家襄垣县虒亭镇赤壁村走了整整一天,边走边问,摸黑来到了50公里外的老根据地——河北涉县太行行署参加了革命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界定风水学中重要流派风水环境学派理论入手,以江西省东龙古村落作为实证研究,分析其对村落选址和格局的影响,并以东龙古村的案例反推风水环境学派理论关于村落格局内容的现代解释,试图揭开风水环境学派理论的神秘外衣。文章认为,风水环境学派理论对村落格局的规定实际上是在儒、佛、客家文化的影响下,为形成良好的居住生态环境,创造独特的村落意象、景观,维护村落安全,促进农业生产所形成的村落规划经验的总结。文章最后提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村落旅游宣传、规划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与古村落文明的保护和传承相统一.在保护原则上应坚持分类保护 、因村制宜原则;应充分发挥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转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乡村文化建设中;在保护 、利用古村落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基础上,建构现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充分利用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突出文化创意,打造乡村农业文化综合体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古村落和谐人居环境特色分析——以湖南张谷英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村落是自然与人工综合创作的艺术品,其人居环境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通过分析张谷英村在村落选址环境、空间布局环境、艺术人文环境及传统社会环境等人居环境的特色,揭示出古村落的人居环境营造与我国传统文化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土家村落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众多极富价值的村落文化。但随着现代化进程速度加快,土家古村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巨大冲击。2004年至今,湖北省宣恩县彭家寨的保护开发工作得到了来自政府、民间组织及村民等各方的支持,形成了一套包括保护理念、保护规划、项目运作方式、保护项目的内容等方面的保护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村民保护意识不强、村落保护主体间协同性不足、保护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土家族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工作还需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主体的定位、主体间的协作性、保护方法等方面做出改进,使土家古村落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蓬勃生机,土家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鉴于旅游者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对旅游地的发展有着关键影响。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徽州古村落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项相对独立于黄山的旅游产品,旅游者主要来周边省市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以高学历的中青年为中坚群体,自组微型团体的份额已超越传统的旅行社团队并成为主流,"古"和"村"这两个基本属性是徽州古村落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多数旅游者满意其在徽州古村落的旅游经历,但当地在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和保护古村氛围等方面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语境中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是我国漫长农耕文明的结晶,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属于一种使用中的文物。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古村落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是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修旧如旧”和“有机更新”是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两大原则。前者可以确保古村落的文物性质,后者有助于古村落找到发展的动力。两者的有机结合,古村落才可能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与其他村落不同的路径:生产发展上,定位要“旧”,思路要“新”;生活宽裕上,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乡风文明上,要重视宗族关系和务实精神的培养;村容整洁上,要重视保护其历史属性;管理民主上,要体现更多的人情化味道,侧重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15.
蕉园村为肇庆广府村落之一,其水系特征与广府古村落有共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通过分析蕉因村水系景观现状,提出恢复、保护其水系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景观基因理论作为分析古村落内在机制和外在表达的新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古村落景观基因的规律与特点。参照该理论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其次对阳朔旧县村环境、空间布局、建筑及装饰等进行了解析,识别阳朔旧县村景观基因特征,最后运用编码理论对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进行了编码,以环境基因、建筑基因、装饰基因和文化基因四大要素体系为基础构建了旧县村景观基因谱系,以期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镇旅游发展存在着旅游过程生活化与村镇设施功能实用性、景区面积有限性与旅游者人数增长、传统村镇景区面积局限性与旅游者人数增长等之间的矛盾。结合西递古村落实际,认为传统村镇旅游地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少部分村落内居民进行迁居,同时坚持景区分区、建筑分类、游览分线、服务建区等规划与开发构想,考虑资源本体特征和游客需求等要素,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前,外部世界对太行山地区农民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共作为一种外界力量介入之后,农民在现实利益的刺激下加入到民兵组织之中,实现了农民从民到兵的转变。之后在对民兵军事性与生产性的探索实践中,中共成功地创造实践了民兵劳武结合的方针,实现了民兵由兵到兵民结合的过渡,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力、人力支持,巩固发展了太行根据地。同时,中共对民兵组织的引导过程,也是中共对农民政治化的改造过程。通过对民兵的引导与改造,完成了由个人利益到群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的提升,实现了对农民、农村社会的政治化改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樟林古村落保护和乡土文化重建两大主题的阐述,聚焦樟林古港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此来凸显其作为古海上丝路重要节点的独特性。在对樟林古港这一潮汕传统聚落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探讨古村落保护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问题,提出潮汕文化保护与地方文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开发古港历史文化旅游一条街,秉持文化自觉的理念,创新乡村旅游模式,持续推进潮汕古村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试图在既有的古村落文化保护模式之外,勾勒出具有潮汕乡土海洋文化保护模式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