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空间生产问题日益凸显,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当前的空间生产问题,探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对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走和谐发展之路,首先必须直面空间生产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空间生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不可忽略的一个维度,以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批判理论为指导,结合作为空间生产的哲学语境,即马克思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得出空间生产问题正是反思当代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所呈现出的种种难题所在,由此,基于"空间正义"这一视角对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中国本土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空间生产问题日益凸显,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当前的空间生产问题,探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对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走和谐发展之路,首先必须直面空间生产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空间生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不可忽略的一个维度,以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批判理论为指导,结合作为空间生产的哲学语境,即马克思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得出空间生产问题正是反思当代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所呈现出的种种难题所在,由此,基于“空间正义”这一视角对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中国本土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空间哲学具有原创性、奠基性和革命性贡献。"马克思空间哲学"的当代建构是在"空间转向"语境下争夺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的需要。"马克思空间哲学"包括社会空间的实践本体论、"社会—历史"的辩证唯物论和"社会—历史"空间的本质规律论。"马克思空间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实践唯物主义空间本质论、空间的社会逻辑、空间生产理论、世界交往的空间叙事、资本空间化及其批判、社会空间的断裂及其解放、社会空间正义思想等。"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研究有助于回应西方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挑战、彰显唯物史观"社会—空间"思维方式和建构马克思空间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交往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普遍方式 ,交往理论研究愈来愈成为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比较和分析了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关于交往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二者的历史关联以及各自理论中关于交往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通过对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研究 ,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学说是哈贝马斯建构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资源。在马克思的理论中 ,交往实践范畴所指涉的广阔领域 ,标志着马克思交往理论具有巨大的思维空间 ,包含着曾被遮蔽的现代意蕴 ;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则为我们进一步阐释马克思交往理论、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深化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重要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5.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一书是当代关于空间问题的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他提出一种独特的社会空间理论,用社会和历史来解读空间,又用空间来解读社会和历史,并使用"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的"回溯式进步"来强调社会--历史--空间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对于西方传统认识论的反叛,又是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空间化尝试,也是列斐伏尔自己理论发展一脉相承的产物,将自己的理论指向于"空间革命"--重建一个差异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术界所热议的空间和空间生产问题,实为现代文明发展所造就,无疑属于现代性谱系中的一个问题。物质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虽然在现代生活中次第出场,但已然在当代并立在场。列斐伏尔等人强调社会空间生产在当代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彰显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本体论事实,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历史唯物主义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由"空间转向"而建构"空间化的本体论",实质上是针对现实而展开的"现实想象"。  相似文献   

7.
相比物理空间,人类社会空间的组分与变迁更为复杂。空间既是马克思恩格斯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状况及理解"城市一乡村"空间对立等问题的基本视阈,也是我们系统认识19世纪人类社会发展之重组与变迁的重要维度。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空间思想丰富且展现出很宽的理论视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视野中,空间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空间互渗互生,形成复杂的社会空间逻辑,并且社会空间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社会秩序与政治权威的含义,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乡村变迁、阶级利益分化等。同时,资本逻辑的全球化格局与空间正义的实现也与空间生产、空间分配、空间拓展等人类社会空间实践密切相关。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空间思想及其理论视野,既有助于认识、解析当下复杂的社会空间问题,也有助于对当代社会空间进行积极、合理、有序地建构。  相似文献   

8.
空间生产实质上表明的是空间生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在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审理社会发展时既要看到空间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进步作用,又要看到空间生产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城市是空间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城市的特点表明城市建构具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即技术建构和社会建构。城市发展的终极价值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主要强调了城市建设的技术建构,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甚至遮蔽了城市发展的社会建构,由此导致并强化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实现城市建设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的转换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全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学地预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为当代全球化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当代全球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呈现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征 ,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双重影响。当代全球化是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过程 ,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诸多矛盾共同构成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图景。全球化时代 ,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 ,使得人类社会的交往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碧莲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书写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华裔移民文化认同的变迁。以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三个最重要的空间维度,即空间的呈现、空间实践、呈现性空间,对照文本呈现的文化空间、家园空间、身体空间的生产,将空间生产理论“挪用”于文本的解读实践,探究《典型的美国佬》文本中女性人物海伦的女性空间意识。海伦在文化空间、生活空间和社会空间中的追寻和探索,是她在后现代时空下重塑自我的有益尝试,也是对跨地域文化价值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如果用空间生产理论审视肇始于19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倡导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人们会发现这实质上是通过塑造新自由主义化的全球空间结构体系,重建资本积累的空间条件并恢复各国上层阶级和商业精英的经济力量,后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三极全球空间结构体系代替了原来的工业社会-农业社会两极全球空间结构体系。从近40年的发展过程来看,新自由主义化的全球空间生产实践有着多方面的历史后果:作为一个空间过程,它以核心城市的转型过程为起点,从核心国家向外围国家扩散,变城市管理为城市治理;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它以社会结构的重建为特征,复兴各国上层阶级和商业精英的力量,破坏了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作为一个经济过程,它以金融全球化为特征,为货币资本积累注入空间动力,激发欧美国家间货币霸权竞争;作为一个生态过程,它以生态破坏为特征,致使人类共同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2.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民族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可实现的行动空间及空间生产基础,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生产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即各民族交往的物质空间生产是基于共同利益与互惠发展的经济交往、各民族交流的符号空间生产是注重共有价值和情感寄托的文化交流、各民族交融的精神空间生产是强调生活互嵌和共生体验的精神交融。基于此,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应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交往,构建以平衡互惠为原则的多民族经济圈;促进民族乡土文化交流,发展以情感共鸣为重心的乡村文化中心;深化各族群众生活交融,规划以结构互嵌为内核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上述路径,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法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亨利·列斐伏尔开创的空间生产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探究列氏空间生产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问题域具有深远的意义。列斐伏尔提出:空间生产的核心范畴是空间三位一体论;空间生产的伦理诉求是正义性;空间生产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空间生产的主导态势是城市化和全球化。他的这些研究对中国当前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空间规划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化时代引发的诸多变迁中,社会空间的生产变革具有独特的意义。区别于工业社会的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呈现出独有的空间特征:缺场空间的“脱域”特质,蕴含网络权力逻辑的流动性,兼为民主政治领域和私人交往领域的赛博空间。微信朋友圈从空间的视角维系和重塑了网络社会的社会关系,并在其发展中不断生产着社会性的空间,塑造了个体化趋势和圈子文化并存、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属性兼备、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融合与再生产的社会空间。微信朋友圈以中国化的方式生产出本土性的互联网公共空间,彰显了网民的能动性,创造了别样的空间生产逻辑和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批判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异化现象的批判中形成的,他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的三种空间形态,并依次形成了三重批判视角:城市空间批判、社会空间批判和全球空间批判。在城市空间批判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引起的城乡空间对立,阐释了城市空间中阶级对立、异化劳动等矛盾;在社会空间批判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中的不公,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形态必将被社会主义空间形态代替的历史规律;在全球空间批判上,马克思揭示了全球化造成的空间地理失衡,号召落后国家打破资本主义的空间霸权。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批判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异化现象,对于我国如何应对全球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形势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城市化,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新形势,打破资本对空间的垄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为出场学廓清了新的地平线。思想赖以出场的历史场域不是一个现存的在场,而是多元出场者交往行动的历史—空间构境,一个包括主体—客体、主体—主体关系的交往实践结构。交往实践的规范向度与否定向度的辩证联结,构成了思想出场的历史语境。思想的出场,是历史场域差异性和对抗性实践向度的精神表现和意识形态化。因此,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就是理解这一思想的时代构境和场域的交往实践本身。  相似文献   

17.
空间生产是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的理论轴心,以空间生产审视新中国70年来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有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城镇化先后经历了工业塑城和资本塑城两个风格迥异的发展时期,前一阶段的空间强调使用价值的生产限制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后一阶段的空间生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校正空间生产回归社会主义本质是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吁求,也正是在过往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以空间共享为核心价值旨归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新时代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结果。推动全球化历史形态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而交往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 ,也是两大基本矛盾运动的存在形式和实现形式。交往是生产的前提 ,也是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因此 ,世界交往的形成是全球化产生的社会基础 ,当代全球化则是普遍交往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以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的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分析我国当代城市空间生产的特征,是一个新的视域。转型时期我国当代城市的空间生产呈现出新的特征,表现为资本、技术——工业理性刺激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出现环境污染、建设破坏、文化破坏等社会问题,城市空间的生产是不同社会群体对空间的角逐过程和结果,反映着政府、公共领域与个人的边界。城市空间的生产能动地、全面地反映着资本、权力、财富、社会地位、利益等社会关系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文艺学知识空间的理论建构与范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空间是一个围绕话语权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场域.本质主义的知识空间表现为文艺学教材的"一体化"模式,导致了批评实践强烈的主流话语意识;反本质主义知识空间通过反经典颠覆传统知识空间,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野下重构文艺学知识空间;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空间.文艺学知识空间的重构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形成文艺学知识空间的多元化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