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州汉简《文子》出土和整理发表.有助于澄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文子》存有的疑义;《文子》虽经后人窜改,但本非伪书;《文子》为盛行于西汉前期的道家学说中直承老子一派的著作;今本《文子》与原本《文子》有内在联系,现今仍是我们研究《文子》唯一可用的完整本子;《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并非前者抄袭后者,更非前者为后者节本.  相似文献   

2.
竹简《文子》四次称引的“传曰” ,当指早于竹简的“传本”《文子》。“传本”《文子》与今本《文子》经说体部分有着一致性。“传本”《文子》的撰作时代约在战国中期前后 ,广泛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九篇本《文子》是“传本”《文子》与竹简《文子》的合编本。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子》的政治哲学,还未见到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就《文子》政治思想的精华——政治辩证法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文子》的成书年代、作者及研究价值《文子》一书,在唐代的柳宗元作《辨文子》之前,一般都没有怀疑其为老子弟子文子所作。柳文出来以后,许多人都认为它不是先秦古籍,而是后人抄袭众书而编成的一部伪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古帛书和河北定县汉墓《文子》竹简的出土,推翻了伪书之说,确证其为汉初已有的先秦古籍。此后,有的学者又大致推定它是老子弟子文子所作。笔者认为,就整  相似文献   

4.
范蠡与文子的师承关系及《文子》一书对范蠡思想的影响是范蠡思想渊源探讨中必须涉及的问题。文子其人的有无、与范蠡的师承关系是否存在、《文子》一书的真伪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 ,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一一进行考证 ,认为 :先秦时存在两个名为“文子”的人 ,可能为范蠡之师的文子在楚平王之时 ;今本《文子》虽经后人改易 ,但它与竹简本《文子》有关 ,不能视之为伪书 ;竹简本《文子》更为可信。所以 ,本文以残存竹简为依据 ,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它与范蠡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过去,《文子》一向被认为是伪书;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没有文子这个哲学家。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的残简,其中与今本《文子》相同的文字有六章,不见今本《文子》的还有一些,或系《文子》佚文。这就使《文子》得以部分地恢复其本来面目,对研究《文子》的真伪及其哲学思想,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子》中“平王”的身分,自古以来,说法不一。通过检对八角廊《文子》简文,我们发现其中保留有两处“天王”的记载,通过对“天王”一词的考证发现,简文中的“天王”是文子对谈话对方的称呼用语。《文子》中的“平王”应是周平王宜臼。  相似文献   

7.
《文子》是先秦时代流传下来的一部道家著作。《汉书·艺文志》及隋唐《经籍志》均有著录。自北魏到宋,先后有李暹、徐灵府、朱亢、杜道坚诸家为《文子》作注。唐代曾诏封《文子》为“通玄真经”。这说明《文子》曾在历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这部书的成书年代、思想倾向、理论价值等,学界至今无统一意见。笔者认为,《文子》成书于战国末年,是战国末年出现的黄老新道家的代表作之一。本文着重谈一谈后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文子》与《淮南子》有大量相同的文字和章节,究竟谁抄谁的呢?过去多认为是《文子》抄袭了《淮南子》。如章炳麟《菿汉微言》说:“今之《文子》,半袭《淮南》,所引老子,亦多怪异,其为依托甚明。”《文子》被认为是伪书的典范,被斥为“伪中出伪”。一九七三年,河北定县西汉前期古墓中发现了《文子》竹简,《文物》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定县40号汉墓出土竹简简介》中说,已整理出与今本《文子》相同的文字六章,部分或系佚文。时至今日,人们仍未见到由竹简整理出的《文子》。学术界虽有唐兰、艾力农等人力主《文子》为先秦古籍,但因《简介》所引简文仅数十字,伪书说又根深蒂固,至今仍持怀疑、  相似文献   

9.
郑连根 《可乐》2010,(9):77-77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文子》一书蕴含了丰富的实践智慧思想。《文子》的实践智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得道之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和"养性修身",与失道之时的"智"的智慧和"权"的智慧。《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对于今天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链接《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四篇作为一组文献的核心术语是精气和心论。《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均祖述《内业》精气论,但与《内业》重在修身内圣路径不同,《心术上》《心术下》《白心》融入形名和法术治理思维,重在论述治理,外王色彩浓。《管子》四篇创作时间大致与孟子第二次到稷下相当,也就是在公元前319年到前311年之间。《管子》四篇特别是《心术上》《心术下》《白心》,从行文到内容均深受尹文子学派的影响,但《管子》四篇保持自己相对于尹文子形名学派的独立属性。《心术上》《心术下》接受了尹文子君臣分业、名实相稽、道法合流等学术论点。《白心》的作者与庄子后学交流密切,但《白心》也同样融会贯通尹文子名法合流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子是谁?论者多有争议.李暹认为是计然,马马肃《绎史》认为是田文,钱穆《老子杂辨》认为是尹文子,李定生认为是《庄子·天下》篇所论“彭蒙之师”.考之典籍,上说皆可商榷.从先秦子书所论关尹思想与今本《文子》所载思想一致以及列子“贵虚”“贵正”思想来源于今本《文子》等方面看,文子即是关尹.  相似文献   

13.
《文子》中资料庞杂,对战国秦汉之际的黄老思想都有反映。研究《文子》中的“法”理论,不可将全书视作整体一概而论,而要以句为单位重新梳理。《文子》的“法”理论并不统一,其观点可分为四类,集中体现了战国以后黄老学说中的诸种矛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文子其人以及《文子》一书的研究情况 ,做了一些简要的介绍。尤其对传本的流传到简本的整理情况的研究作出了简单的介绍 ,从传本及简本的研究情况得出结论 :“文子”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5.
今本《文子》一书,无论在行文格式还是思想内容上,都看似《老子》一书的注释,因而自元代至今,许多人将该书认定为《老子》的古注。实际上今本《文子》在流传过程中,是经过后人多次篡改过的,内容、格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致使许多学者将该书误认为《老子》一书的古注。  相似文献   

16.
《文子》内容驳杂,是一部融合先秦道、儒、墨、法诸家学说为一体的道学经典。《文子》之“气”便是《周易》之“易”,“和”是二者共同的境界,“变”是其共有的特质。此三者又分别构成哲学上的本体论、境界论、方法论,成为其思想体系的三大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子》与郭店楚简的道儒两家文献都有密切关系。在道家有《老子》、《太一生水》 ,在儒家有《五行》、《成之闻之》 ,其中一些是久已失传或不见于载籍的古佚书。《文子》与这两方面都存在着联系 ,体现了以道合儒 ,兼采百家的融合互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子》又名《通玄真经》,《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子部道家类,从内容上看,它秉承《老子》思想,宛如“《道德经》之义疏”;从文体上看,它显然属于战国时期的南方派,它同《老子》一样,文句大都用韵,爱用“兮”字,又喜欢用排比句,常用“是谓”二字,这些特点都是一望而知的。由于《文子》大量用韵,使得我们有可能通过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史记》、《左传》、《国语》中所载史料,进行比较研究,对一些疑点进行了探讨,以及司马迁在处理有关史料时所表现的一种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受祖先崇拜思潮的影响,竹简《文子》的"鬼神",指的是君王历代已逝祖先的灵魂,其福佑庇护对王道、王德的形成,具有正面的辅助力量。这种鬼神观念与文子的学派渊源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