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间学问包罗万象,治学门径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文献,离不开古人所谓治书之学,今人所谓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汗牛充栋,内容地负海涵,治理中国古典文献是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而其本身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疆域,具有独立的价值意义。本刊专设有"文献与考辨"栏目,其故亦正在于此。重视文献是中国学术的优秀传统,也是清华大学文科的优秀传统。王国维先生在"清华学校研究院"授课时提出取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旧材料互证,主要谈的就是运用文献的方法,体现的是对文献的重视。为继承和光大这一优秀的学术传统,清华大学于2008年4月成立"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由中文系教授、中华书局原总编辑、长期从事古典文献和文史研究的傅璇琮先生担任主任,聘请校内外专家10余人担任研究员。顾秉林校长在中心成立仪式上强调,中心的成立是清华大学继续全面推进文科建设、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重要举措。为此,本刊约请中心部分研究员撰写了一组文章,或通过对具体文献的释读纠谬说明文献学的重要性,或分析传统古典文献学的当代新内涵,或介绍中心近期文献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项目,或思考整理古籍和继承传统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正体现了中心主...  相似文献   

2.
世间学问包罗万象,治学门径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文献,离不开古人所谓治书之学,今人所谓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汗牛充栋,内容地负海涵,治理中国古典文献是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而其本身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疆域,具有独立的价值意义。本刊专设有"文献与考辨"栏目,其故亦正在于此。重视文献是中国学术的优秀传统,也是清华大学文科的优秀传统。王国维先生在"清华学校研究院"授课时提出取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旧材料互证,主要谈的就是运用文献的方法,体现的是对文献的重视。为继承和光大这一优秀的学术传统,清华大学于2008年4月成立"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由中文系教授、中华书局原总编辑、长期从事古典文献和文史研究的傅璇琮先生担任主任,聘请校内外专家10余人担任研究员。顾秉林校长在中心成立仪式上强调,中心的成立是清华大学继续全面推进文科建设、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重要举措。为此,本刊约请中心部分研究员撰写了一组文章,或通过对具体文献的释读纠谬说明文献学的重要性,或分析传统古典文献学的当代新内涵,或介绍中心近期文献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项目,或思考整理古籍和继承传统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正体现了中心主...  相似文献   

3.
世间学问包罗万象,治学门径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文献,离不开古人所谓治书之学,今人所谓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汗牛充栋,内容地负海涵,治理中国古典文献是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而其本身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疆域,具有独立的价值意义。本刊专设有"文献与考辨"栏目,其故亦正在于此。重视文献是中国学术的优秀传统,也是清华大学文科的优秀传统。王国维先生在"清华学校研究院"授课时提出取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旧材料互证,主要谈的就是运用文献的方法,体现的是对文献的重视。为继承和光大这一优秀的学术传统,清华大学于2008年4月成立"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由中文系教授、中华书局原总编辑、长期从事古典文献和文史研究的傅璇琮先生担任主任,聘请校内外专家10余人担任研究员。顾秉林校长在中心成立仪式上强调,中心的成立是清华大学继续全面推进文科建设、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重要举措。为此,本刊约请中心部分研究员撰写了一组文章,或通过对具体文献的释读纠谬说明文献学的重要性,或分析传统古典文献学的当代新内涵,或介绍中心近期文献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项目,或思考整理古籍和继承传统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正体现了中心主...  相似文献   

4.
世间学问包罗万象,治学门径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文献,离不开古人所谓治书之学,今人所谓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汗牛充栋,内容地负海涵,治理中国古典文献是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而其本身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疆域,具有独立的价值意义。本刊专设有"文献与考辨"栏目,其故亦正在于此。重视文献是中国学术的优秀传统,也是清华大学文科的优秀传统。王国维先生在"清华学校研究院"授课时提出取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旧材料互证,主要谈的就是运用文献的方法,体现的是对文献的重视。为继承和光大这一优秀的学术传统,清华大学于2008年4月成立"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由中文系教授、中华书局原总编辑、长期从事古典文献和文史研究的傅璇琮先生担任主任,聘请校内外专家10余人担任研究员。顾秉林校长在中心成立仪式上强调,中心的成立是清华大学继续全面推进文科建设、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重要举措。为此,本刊约请中心部分研究员撰写了一组文章,或通过对具体文献的释读纠谬说明文献学的重要性,或分析传统古典文献学的当代新内涵,或介绍中心近期文献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项目,或思考整理古籍和继承传统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正体现了中心主...  相似文献   

5.
世间学问包罗万象,治学门径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文献,离不开古人所谓治书之学,今人所谓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汗牛充栋,内容地负海涵,治理中国古典文献是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而其本身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疆域,具有独立的价值意义。本刊专设有"文献与考辨"栏目,其故亦正在于此。重视文献是中国学术的优秀传统,也是清华大学文科的优秀传统。王国维先生在"清华学校研究院"授课时提出取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旧材料互证,主要谈的就是运用文献的方法,体现的是对文献的重视。为继承和光大这一优秀的学术传统,清华大学于2008年4月成立"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由中文系教授、中华书局原总编辑、长期从事古典文献和文史研究的傅璇琮先生担任主任,聘请校内外专家10余人担任研究员。顾秉林校长在中心成立仪式上强调,中心的成立是清华大学继续全面推进文科建设、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重要举措。为此,本刊约请中心部分研究员撰写了一组文章,或通过对具体文献的释读纠谬说明文献学的重要性,或分析传统古典文献学的当代新内涵,或介绍中心近期文献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项目,或思考整理古籍和继承传统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正体现了中心主...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古代文献学的流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自古以来即重视文献及其整理 ,古典文献学渊源流长。学术界关于“校雠学即文献学”之论并不全面 ,校雠学和目录学都是古代的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有校雠文献学、目录文献学、广校雠文献学三大流派 ,三派均来源于孔子的整理典籍 ,至汉开始分流。校雠文献学注重文献的甄别与整理 ,以校勘为中心 ;目录文献学注重收集与整理、揭示与利用 ,以目录为中心 ;广校雠文献学重视文献的阐释与整理、编纂 ,以学科为中心 ,目录、校勘、版本只是其工具。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体是文献整理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是古典文献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郑鹤声、郑鹤春与张舜徽先生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二郑的代表之作《中国文献学概要》与张先生的鼎力之著《中国文献学》已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两部著述各具特色。从古典文献学的建构体系、系统总结方面加以比较,以明其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郑”“张”中国文献学著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鹤声、郑鹤春与张舜徽先生在中国古其文献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二郑的代表之作<中国文献学概要>与张先生的鼎力之著<中国文献学>已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两部著述各具特色.从古其文献学的建构体系、系统总结方面加以比较,以明其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朱金发 《南都学坛》2006,26(5):140-140
赵逵夫先生是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教授,西北师大古代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导师,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年,在此领域的教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古典文献论丛》(中华书局2003年7月第1版,此书中华书局已重印),是赵逵夫先生在《屈骚探幽》、《屈原和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献遗产。在学术发展的新形势下,这一传统领域的研究,无论是其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内容都受到严峻的考验。为了承续优秀传统文化,开拓更广阔的研究空间,服务于当代新文化的建设,提出了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之刍议:首先是承续传统修养,重视文献学基础,强调原典阅读,强化文学的教育功能;其次,关注"非主流"文学,努力再现古代文学的完整面貌,开拓更为广阔的、多层次的研究领域;复次,在古代文学的研究中注入时代性,充分利用当代提供的各种条件来补充新材料,改变固守文本形态的文学研究方法,打通各学科的界限,建立起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框架,并在正确的注疏和阐释古典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开放性、当下性和现代性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11.
古典文献学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前贤在从事文献整理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方法.不可否认的是,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只是限于汉文文献,而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字文献很少涉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文献的整理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民族文字文献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对古典文献学形成挑战,要求发展、完善既有的范式.民族文献从形态学、目录学、注释学等方面丰富了古典文献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是在作为传播学分支之一的学术传播研究尚属空白、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成果极少见的学术背景上展开,该研究从传播学立场出发,以传播学方法体系为指导,以传播学的理论模式与基本概念为依托,对传统文献学的辨伪、考据、校勘和传、疏、注、集解、索隐,以及辑佚与备份等基本内容与方法进行考察,描述说明了它们在古典文献学术传播中分别体现出的控制失真、扩大源信息与转播、中继传播与保护信息等功能;揭示了古典文献序跋作为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的特定媒介而具有的增强传播效果或扩大传播范围的价值;阐述了家学与师传这组与传统文献学密切相关的古代教育形式所造成的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的两种特定类型——垂直型与放射型。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一定程度地实现了文献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叉,刷新了今人的“文献学”观念,为文献学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从而拓宽了传统文献学领域,深化了文献学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13.
<正>古典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古典学指整理研究古典文献的所谓"古典文献学",广义的古典学则指带着今人所面对的现代问题求教于古典智慧的综合性人文学科,涵盖了哲学、史学、文学、法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别于"古典文献学"的古典学具有跨学科性质,不把古传经典视为古董,而是视为在今天仍然具有知识权威的活典。  相似文献   

14.
刘小枫等人把人文学科中的"富于创新"看作"胡说八道",这是对学术研究的贬低甚至诋毁,是固守传统而不是继承传统.开"中国哲学史"研究之先河的冯友兰先生不但研究古典,而且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即"新理学",可谓继承传统的典范.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兴起的"国学热"有固守传统之嫌,这从有关"亲亲相隐"的争论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邱瑰华     
邱瑰华,女,1964年生,安徽宿州市人。1986年7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00年7月获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安徽省桐城派文学研究会理事,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成员、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2003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荣获安徽省淮北市岗位明星、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邱瑰华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在科研方面,曾出版学术专著《唐代女冠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园林诗与古典园林相伴相随了二千多年,二者在"情景交融"中相汇,在相互观照中不断发展.园因诗盛,园因诗传,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园林诗的审美观照.中国古代园林诗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观照主要表现在向园林注入意境之关、章法结构之关、虚拟景物特性之美.融汇时代精神,将这些美的因素注入园林的设计、建造当中,是当代中国园林建设保持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园林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营造学社的文献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献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根基,中国营造学社在向新学术体系嬗变过程中仍具有浓厚的传统学术特点。学社成立的直接动因之一是为解读与营造相关的典籍,研究工作是从收集整理文献开始的,深入研究则是建立在文献与实物相结合的“双重证据法”之上,依然是为了解读《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则例》这两部典籍,并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国建筑史学的研究体系。梳理中国营造学社在文献学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是建筑史学研究的内容,也提供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03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赵逵夫先生的 《古典文献论丛》,全书包括五组三十一篇系列文章, 是赵先生多年来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心得。其中 第一组文章是对地下出土的战国、汉代的竹简和帛 书文字的考证、校补,第二组是对敦煌文学文献的考 证、校补,第三组是宋前戏剧研究,第四组是文献学 与诗赋研究,第五组是文献学与古代神话、小说研 究。包容了古典文献学研究的诸多方面。 赵先生在本书《前言》中对文献学研究的重要 性、文献学的特点以及如何从事文献学研究分别进 行了阐述,从理论上探讨了当前进行文献学研究的 一些前沿问题;还对…  相似文献   

19.
陈垣先生发凡起例,对文献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建基工作,在继承乾嘉考据学的传统,通过考证实践,将清代学术中各种零散的考据手段,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系统总结、缜密论证形成专学。其所归纳的义例和原则,至今仍在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发挥着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但凡一个成熟的学科,都应当具备相对稳定的文献学基础。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日益深入,数字资源日益普及,国内外现代文学界在相关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方面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文献或史料之于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现代文学文献学概念体系,文献整理规范、文献深度发掘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内在关联等方面的重要议题,也还有深入商讨的价值。基于此,2016年4月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长沙理工大学中国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共同召开“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就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诸多议题进行深入商讨。来自国内外四十余个学校、科研院所和学术期刊的六十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日前,不少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已经见诸多种重要的学术期刊,我们也特意组织了这次“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笔谈专栏,作者共六位,从“30后”到“80后”,依序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子诚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商金林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刘福春研究员、清华大学中文系解志熙教授、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易彬教授、华东师大中文系王贺博士(未参加此次会议)。其中,洪子诚、刘福春两位学者的论文是以会议发言为基础、补充修订而成的,其他四位则都是专门另写的。相信随着本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以及相关论文的发表,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