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从越南民族起源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生产生活以及语言现象等方面解读越南水文化的特点,研究越南人的文化特色和思维方式,认为越南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水文化特色的国家,水与越南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劳动条件、思维方式都影响到越南人对水的理解、感知方式和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越南勉瑶供奉盘王和为男子举行度戒仪式的过程.指出了越南勉瑶供奉盘王和度戒仪式与很多文化因素有密切关系.这些仪式世代相传,承载着瑶族的特色文化,有连接瑶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瑶族迁入越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瑶族迁入越南的几个问题张有隽越南有瑶族约473945人(1989年),在世界各国瑶族人口中仅次于中国,居第二位;在越南54个民族中,按人口排列,居第九位。在越南瑶族研究中,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瑶族何时;何地、由于何种原因从中国迁入越南,以及伴...  相似文献   

4.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跨境民族,全世界约有260余万人,其中我国占2134014人,其余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泰国的瑶族是从中国经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迁徒去的,至今约有3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府、难府、碧瑶府、南邦府、甘烹碧府、素可泰府、清迈府和达府。中泰两国瑶族源流相同,习俗相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本民族共同的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环境以及毗邻民族影响的不同,两国瑶族在文化上又各有特色。其异同程度如何?国内外一直未能有人作深入的探讨。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邀请,笔者于1989年春到泰国作学术交流与考察,在泰北瑶区生活、考察一日余,现就所是,对中泰瑶族文化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关系,文化互动的内容包括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海路交通;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人员互迁;廉州、钦州人到越南北部为官的情况;而廉州所藏越南昭光寺钟及钟铭、越南在廉州修建的东山寺和唐朝宰相姜公辅的籍贯等等更进一步证明不应该把近现代意义上所谓的"国家"、"民族"的意义生硬地套到当时的历史时代,只有这样,研究才有可能相对客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法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等分别在越南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对越南文化发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越南文化因此而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在越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越南民族表现出了极强的交融性,这种交融性体现在越南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和融合同化,同时也体现在越南民族在文化上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7.
瑶族何时开始迁入越南,史无明载,学术争讼久悬未结。本文通过对《周玄柜信歌》的破读,并与历史文献相互佐证,得出结论: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县)周玄柜与60户瑶族迁入越南宣光省锡影地区居住,是瑶族向越南迁徙的最早且规模较大的批次。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大多依靠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族谱等口传古籍的形式世代传承下来.创世史诗《密洛陀》是布努瑶民间文学的核心部分,是布努瑶口传古籍的集大成者.其内容涉及人类起源、瑶族历史、迁徙路线、生产生活、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家居服饰、节日庆典、婚恋生育、丧葬祭祀、禁忌习俗等领域,被誉为瑶族的“百科全书”,对研究瑶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东属岭南地区,历史上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盘古文化遗存。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的盘古文化遗存,是历史上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先民越人所开创,与珠江中上游的盘古文化同属于一种文化体系;汉族迁入该地区后,接受和吸收了原住民族创造的盘古文化,使之得以世代传承下来。而肇庆市的盘古文化以及盘古祖殿里供奉的“狗头人身”(盘瓠)塑像,则是由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瑶族所开创,是瑶族信仰和崇拜的图腾。  相似文献   

10.
瑶族文化是凝聚瑶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瑶族数千年的文明史 ,又根植于瑶族现实经济社会生活的实践 ;它反映了瑶族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 ,又对瑶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瑶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 ,它与具体国家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因而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瑶族从中国迁入越南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越南的瑶族现有三十四多万人。其人分布在河宣,黄连山、高平、谅山、北太、莱州、山萝、河山平、永福、河北、清化、广宁等省,即主要分布在越中、越老边境的省分;多数居住在山区,少数居住在平原。越南瑶族的称谓,十分复杂,计有侗、寨、舍、尤棉、建棉、白裤、红瑶、窄裤、罗刚(意为漆头)、钱瑶、青衣、蓝靛、大板。小板、郭昂(意为有角)、郭门等十多种。鉴于越南瑶族称谓多而复杂,关于其属系的划分,常因各人所持的标准不一而众说纷驰。  相似文献   

12.
陈锦均 《民族论坛》2013,(7):52-55,100
出生和死亡,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谁都无可避免。相比成年礼,丧葬仪式也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人生礼仪之一。在瑶族地区,人死后都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丧葬仪式,它代表着一个人一生所有礼仪的终结。和其它民族一样,瑶族人们在举行丧葬仪式时也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本文通过观察广西昭平县一个盘瑶村寨的丧葬仪式,试图从中挖掘出瑶族人们与众不同的丧葬习俗,并依此探讨蕴含在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说过:“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着无数的碧玉翡翠,这些才是我们民族最瑰丽的珍宝。”瑶族历史文化,便是这瑰丽珍宝的熠熠明珠。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对于瑶族文化的研究,从来就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课题。虽然瑶族历史文化研究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历史,但是,对瑶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这与瑶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巨大反差。近日,有幸得到由王明生、王施力合著的《瑶族历史览要》(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书,仔细捧读,全书流淌着瑶族的血脉,彰显着瑶族文化与众不…  相似文献   

14.
赵飞 《民族论坛》2006,(2):37-37
瑶族传统文化是瑶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活动中,沉积而成的、世代相传的、并渗透到瑶族人民思想意识中的一种传统精神。当今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相互结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本文就开发瑶族传统文化,发展永州特色旅游作一点粗浅的探讨。1、从可参与性入手,搞好文化活动的开发。瑶族文化无论是在内容、范围,还是对象上都有较高的参与性。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事项具有浓郁的生活乐趣,为群众和游客所喜闻乐见。如瑶族节庆、体育、民俗婚礼和住瑶家房、吃瑶家饭、参与瑶族织锦、刺绣等,尤其是瑶族的…  相似文献   

15.
服饰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人的内在心灵的外化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对瑶族古代服饰的文化特质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瑶族灿烂的民族文化。一、瑶族古代服饰是古代南方农耕经济文化的产物瑶族主要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山区,山地面积广大,土质松软,水源丰富,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农、林、牧、副业的发展。古代瑶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则以林业为主,属典型的南方农耕经济文化类型。南方农耕经济文化反映在瑶族服饰上,表现为普遍着衣…  相似文献   

16.
以宗教祭祀为主题的水龙祠大型壁画,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的重要文化遗产。壁画中绘制有两组共12位女神,包括王母娘娘、本地英雄李仙娘等形象,表现了母性崇拜、英雄崇拜与巫仙崇拜的习俗,印证了瑶族存在多神信仰,反映了瑶族女神信仰的形成是多维崇拜观念情境下的现实性礼俗活动和礼俗之外的来自现实或特定需求情境的逻辑驱动。  相似文献   

17.
瑶族原始记事法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山地民族。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瑶族人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直到近现代,民间还保留着结绳记事、刻木记事、以筹记事、扎标记事、物像图画记事等原始古老的习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瑶族人民的行为方式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由来、盛行、与汉族戴盖头婚俗的异同及其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章着重指出: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表现之一,它客观上反映了伊斯兰民族的一定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伊斯兰社会妇女的文化意识与审美价值观念,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过山瑶是南岭民族走廊众多瑶族支系中比较独特的一支,他们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过着刀耕火种、居山游耕的生活,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对过山瑶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边远瑶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瑶族《过山榜》,又名《过山榜文》、《榜文》、《白箓敕牒》、《天皇敕书》、《过山牒》、《榜牒文书》、《评皇券牒》、《评王券帖》、《评王券榜牒文》等。她是操“棉语”的瑶族人民保存的一种汉文文书。她比较详尽地记录了瑶族的起源、迁徙、习俗,以及瑶族人民开发山区所享有的种种权利。她是研究瑶族历史与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资料。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搜集到的《过山榜》达129余篇,湖南有69余份,占50%左右;广西40余篇占33%左右。其余有广东、云南,以及泰国、越南、美国等。瑶族史学界向来重视对《过山榜》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从整体上讲对《过山榜》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所以,1986年在香港召开的第一届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上,将《过山榜》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