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农业原是小农劳动密集型生产经营常态,但在农业革命后的二元农业格局中,现代有机农业所需资本、技术投入比常规农业更多,成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的高端类型。小农尤其是山地民族地区的小农户延续的传统有机农业,不被大市场所承认、信任。现代有机农业的生产企业、产品认证和消费均集中于大城市,其与生态条件良好的生产地和雇佣小农,在空间和社会经济上均呈层级分化状态。由此,有机农业生产实际上成了跨区域生态资本化、金融化的过程,并不能有效带动当地小农的发展。只有公共资源投入和社会公益行动基于群众路线的民办公助,推动小农迈入现代有机农业门槛,或优化有机农业认证机制以使小农传统有机农业被大市场所承认、信任,方能有助于乡村尤其是山地民族地区乡村的振兴。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编辑部联合承办的中国非洲史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非洲政治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7月30日-8月1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外交部非洲司  相似文献   

3.
雷崇民  贺钧 《民族论坛》2012,(19):37-40
<正>属于武陵山片区的湖南省洞口县是一个"粮、猪、果"型的农业大县,养猪业是洞口农村的传统产业。近30年来,该县因势利导,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特别是加大对生猪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使该县生猪产业稳步发展,农民养猪效益稳步提升,为产业扶贫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洞口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历程1."小农"经营,产业严重萎缩洞口县是个产粮大县,因粮食富足,农村家庭家家养猪。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洞口生猪的商品化程度很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2日,非洲联盟第七届首脑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成立非洲人权与民族权法院,这是继"非洲统一组织"于1981年制定<非洲人权与民族权宪章>后,非洲国家在人权和民族权保护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促进非洲国家民族问题的解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推动区域人权与民族权保护机制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但非洲人权与民族权法院在实际操作中将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以何为主体,不仅涉及政治目标"为谁",也涉及治理技术"靠谁"。国家意欲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但基层实践常与资本亲和,排斥小农。以人类学眼光从基层内部观之,不难发现这固然与层级压力、资金下乡、小农难动员有关,但更是疏于群众工作的结果。缺乏以人民为中心视角的"可视性政体",使基层更倾向于与能人、大户或公司合作打造少数"亮点"。这些"亮点"成为上级和媒体容易看得见的政绩,而群众天天可见的大量"暗处"隐藏在其视野之外。不过,这种情况的产生有多重复杂原因,将其简单归结为基层干部问题而进行道德批判,并无太大的价值。相反,探索落实群众路线、小农社工和协商共治等具体改进路径,方为正道。  相似文献   

6.
实施“退人还山”是落后国家向工业化乃至现代化国家转轨的必然选择。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乃至现代化的转轨,都有一个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很小,一般在10%以下,有的国家比重不到3%。而在工业化的初期,这些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都较高。英国为了实现非农化,从15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采取了用暴力驱赶小农的大规模圈地运动,强制性地驱使劳动力向以毛纺织业为主的手工业转移。在大量农业人口转向毛纺织业的同时,大批耕地就地转化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这既是一个历史机遇,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极其谨慎地对待。中国是一个农业传统的国家,如何保护好与土地相属的家园遗产,如何继承我国"城郭—城邑—家国"一体,融合了"天人合一"的伟大智慧的传统,以及"城—郊—野"的城建形制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要借鉴世界各国城镇化建设中的设计理念和建设模式。同时,本文提示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弊端,提示吸取历史的教训,特别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保护好各种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黄宗智,最先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并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等著作出版。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先生的研究领域逐渐转向法律史。他认为,法律制度的研究牵涉到社会文化史的基本问题,但以往  相似文献   

9.
选择做非洲研究是我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我的先生在非洲工作,人生很多时候往往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我都是顺势而为,没有考虑太多。中国知识界对非洲的了解大多局限在宏观的政治经济领域,还鲜有对某个国家某个村落、社区微观系统的个案研究,这些个案会告诉我们当地人的生活现状及所思所想。人类学者要主动及时地与大众分享田野中的经历感受,网络上的社交媒体是最好的传播工具,可以让更多中国人了解真实的非洲。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口与中国人口在世界上占最大的比重,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进非洲时,却苦于看不到中国人用汉语书写的有关非洲的民族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用汉语来书写非洲文化,还代表着中国人类学界这样一种努力,即借助学术的力量,基于中国文化及其价值观,了解非洲社会与文化,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呈现出与西方所见不一样的非洲!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6月12日,农业部在京发布第二批20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榜上有名,这是湖北首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行列。羊楼洞位于幕阜山脉北麓余峰、湘鄂交界的低山丘陵地带,是世界公认的青(米)砖茶鼻祖之地,也是国内外公认的传统青砖茶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素有"中国砖茶之乡"之美称。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源于唐朝,盛于明清。  相似文献   

11.
雷崇民  贺钧 《民族论坛》2012,(10):37-40
属于武陵山片区的湖南省洞口县是一个"粮、猪、果"型的农业大县,养猪业是洞口农村的传统产业。近30年来,该县因势利导,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特别是加大对生猪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使该县生猪产业稳步发展,农民养猪效益稳步提升,为产业扶贫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洞口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历程1."小农"经营,产业严重萎缩洞口县是个产粮大县,因粮食富足,农村家庭家家养猪。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  相似文献   

12.
非洲语言数量繁多,使用程度不一,地位、功能不同。非洲各国由于受殖民时期语言政策的影响,通常将英语等原殖民国家语言定为官方语言,使本土语言受到不同程度的贬抑。多语使用引发的教育、经济、政治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已经成为非洲国家发展的障碍。目前,整合非洲语言并推行更灵活、更民主化的语言政策,将非洲语言作为教学工具和授课内容纳入非洲教育体系,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非洲语言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等措施,体现了非洲国家在应对语言问题方面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发展经验能否为非洲学习,是学界关心的热点,但对于“怎样学习”还缺乏微观的分析.因此本文以坦桑尼亚实施的某村级减贫项目为例,围绕项目的本土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究“非洲的村落是如何接纳中国农村发展经验”的问题.研究发现,尽管在项目中推广的中国经验与非洲村落的农业技术及管理方法相异,但这种异质性被非洲本土的管理团队通过身份策略、监督策略构建起来的同意机制所弥合,并随同项目的增产成功,同意进一步内化,项目的实施从“村干部监督”进一步转变为村民之间的“相互提醒”.中非之间围绕以“精耕细作”及“村干部带头”为核心的中国发展经验的项目互动,最终形成了一种中非“发展的共谋”.  相似文献   

14.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贫苦农家,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1918年有幸得识徐悲鸿大师,得授西画技艺。1919年投入"5·4—6·3"爱国运动,留居北京,入北京大学"留法勤工俭学会"并在中文系旁听。1922年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修西画,1923年拜师齐白石大师,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由此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国绘画之路。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应邀执教,并发起组成"中西画会《吼虹社》"。  相似文献   

15.
首届大会1934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其使命是在发展这两门学科方面发挥应有作用。第十届大会于1978年12月9—16日在印度德里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世界上七十多个国家的二千多位科学家:印度学者几乎占全体参加者的半数;美国代表团阵容相当庞大,超过二百人;英国和日本代表团成员达数十人;法国、加拿大、荷兰等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团分别由五——二十人组成;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代表团人数不算多;由··勃罗姆列伊院士率领的苏联代表团由三十八人组成;波兰代表团由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犯罪率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要低很多,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犯罪率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犯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文章分析了我国犯罪现象呈现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管理体制和立法方面提出了减少和抑制犯罪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埃塞俄比亚,全名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被称为"非洲屋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与一般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意大利入侵(1936~1941年)之前,一直维持其古老的君主制度,未受到殖民主义浪潮的吞噬。1974年,军事政变导致1930年以来一直统治埃塞俄比亚的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倒台,后埃塞俄比亚改为奉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几十年中,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普遍出现了停滞、衰退甚至恶化的局面.全球化与非洲的边缘化在同步进行,经济全球化带给非洲的挑战大于机遇和希望.  相似文献   

19.
部族对峙的根源 ·非洲中部的两个姊妹国家· 卢旺达和布隆迪是非洲的两个小国,面积均不足3万平方公里,但两国却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卢旺达人口730万(1990年)平均每平方公里273人,布隆迪人口560万(1990年),平均每平方公里187人。两国民族构成很简单,都由三个相同的民族组成,人口比例也基本一致。胡图人85%,图西人14%和特瓦人1%。胡图人属班图尼格罗人种,在三个民族中,他们属中等身材,体魄健壮、皮肤黝黑,头发卷曲,是以农业为王的民族。图西人属苏丹尼格罗人种,尼罗特支系以游牧为主的民族,他们身材高大、体态优美、肤色较  相似文献   

20.
农业文化遗产语境建构的前提是农业文化遗产的存在,农业文化遗产秉持流动逻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语境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其中包括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间个人和集体的自觉建构,新中国成立至2002年间国家意志的部门建构,2002年后国家意志和国际组织的全球化建构三个阶段。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语境建构包括理论建构和实践建构。从文化生态角度加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学科理论建构,及加强少数民族农业文遗产调查研究是未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语境建构的重点理论路径,逐步规划完成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充分发挥农业文化遗产在国家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是未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语境建构的重点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