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近段时间在文化遗产地频繁发生的灾害,使得灾害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灾害不但对文化遗产地的传承与保护造成极大的破坏,在对文化遗产地重建的过程中也相应带来许多问题.因而,从灾害的视角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不但可以有效地预见与防范文化遗产地的灾害风险,也能丰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应用领域.同时在文化遗产地进行灾害人类学的研究,也能进一步扩大该学科的研究范围,对灾害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因而,在灾害人类学中引入文化遗产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各个领域热议的话题之一。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重建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却很少有人了解。因此,本文从本地区的生态文化现状入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重建中的意义与作用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各个领域热议的话题之一.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重建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却很少有人了解.因此,本文从本地区的生态文化现状入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重建中的意义与作用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民间美术是在社会中下层民众中普及的艺术创造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此外民间美术其自身即是复杂纷纭的民俗事象,因此维护民间美术的过程就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要想使陕西民间美术常年累月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本文从文化生态的重建、发展体系的构建以及创新实现持久发展三个方面寻求发展对策,旨在为陕西民间美术文化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民间美术是在社会中下层民众中普及的艺术创造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此外民间美术其自身即是复杂纷纭的民俗事象,因此维护民间美术的过程就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要想使陕西民间美术常年累月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本文从文化生态的重建、发展体系的构建以及创新实现持久发展三个方面寻求发展对策,旨在为陕西民间美术文化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内涵、保护、优化利用及"申遗"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用于经济分析的文化遗产的准确定义需要辨析。文章认为,国内外“文化遗产”各种定义的核心是描述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对现代而言不仅有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还表现了社会文化进步、与社会文化进步有关的事物。对汉长安城文化遗产的初步保护提示我们:保护汉长安城受益的不仅是汉长安城内的居民,还包括整个西安市内的居民以及各个政府管理人员,甚至外地的旅游者。在一定政策与时空内,不同的利益主体“多重博弈”可以达到平衡。对此,需要明确汉长安城文化遗产的价值序列,认识它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它在西安旅游谱系划分与时序中的地位。最后,文章对当前片面开发旅游而“申请世界遗产热”的现象进行了一定批判与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选取了韩国和中国两个国家古代皇宫周边的几家老字号餐饮店为实例,比较分析了首尔与北京的餐饮老字号的异同;并从文化遗产、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角度,指出老字号、老商街作为文化遗产,既是城市历史的根脉,也是城市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灵魂。老字号、老商街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城市重要的资产。因此,保护老字号、老商街这类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提升城市资产价值和持久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和孵化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根据翔实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壮剧开发式保护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并从缓解困境、满足壮剧自身发展需要和实现保护的可持续性等角度探讨了在壮剧开发式保护过程中引入孵化理论的必要性,以及壮剧孵化的社会、经济和经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经开始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并逐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发展队伍中,即便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依旧是一个需要拓展的课题是不可否认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度,虽然重视度提高了,但由于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带动社会环境、资源以及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在不断地呈现出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状况,怎样才可以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怎样才能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合起来,很显然,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出新的答案.在众多传承方式中,教育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化教育传承的内涵,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化教育传承的路径,并且给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化教育传承主体价值发挥有促进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学术与电影制作机构合作拍摄的16部纪录片的统称。这些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批人类学民族志电影,如今已成为了解多个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料。"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采用了复原重建式的拍摄方法,通过扮演、摆拍等方式,再现业已消失的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活动和生产、生活场景。本文对于这种影像创作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加以探讨,并通过与当代人类学者拍摄的作品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复原重建"方法的得失所在。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