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识何明教授的人,大都会被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所感染,在进一步交往中,更能为其思维的敏锐、为人的豁达和语言表达的丰富所打动。祖籍浙江义乌的他,自幼生长在东北的冰雪天地之间,后又随父母工作变动而辗转南下,最终在西南边地展开了他最主要的人生历程。何教授有着广阔的学养积累,从本科到博士学位的攻读,兼修有汉语言文学、文艺学及专门史,奠定了较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见到黄萍教授就被她的气质所吸引。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难发现,她从容优雅的外在之下,拥有一颗坚毅而执著的内心。踏入学术界之前,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在黄萍教授看来,这些经历与她最终的选择并不断层,她说正因为有了过去的积淀,才能够做今天想做的事情,这种偶然中的必然,就是机缘。  相似文献   

3.
他皮肤黝黑,目光深邃,留着标志性的胡须;一只登山背囊,一双老牛皮靴,行走于苍茫群山、辽阔草原;将一个人类学家的学术生命,倾注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田野之中。他就是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同凯教授。  相似文献   

4.
凡是认识周建新教授的人,都觉得他为人热情阳光、直爽开朗、执著进取。他中山大学博士毕业后先是在北京工作,工作环境、待遇条件都很好,领导也很重视他,然而,出于对客家研究的热情,终于他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到赣南师范学院当了一名普通老师。正是对事业的赤诚追求,周建新一直辛勤耕耘于学术的田野,取得丰硕成果,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学术成果多次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  相似文献   

5.
我想,任何一个初见杨庭硕教授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一种无法言状的惊诧。这位几近于失明的古稀老人看上去是那么质朴而慈祥,但谈起工作和生活时却又是激情四溢,使你几乎忘记了他的年龄和他终身的残疾,会误以为是在和一位熟知的故人聊天。你肯定会为他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罕见的执著所倾倒。在他的言谈举止和论著中,你总会感受到他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然而,这成功的背后,却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考验,铸就了他可亲、可敬的独特秉性。  相似文献   

6.
郭世宝教授任教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加拿大民族研究会联合会会长、《加拿大民族研究》共同主编、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他多年如一日,积极为中西学术交流架起桥梁,为促进世界民族的研究与交流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郭世宝祖籍山东临邑,1986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留校在校长办公室外事科任翻译,从此就与中外学术交流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1993年郭世宝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从事中英比较教育研究。毕业后移居加拿大,并在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开始从事移民和民族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朱炳祥,1949年生,江苏靖江人,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学术浮躁的当下,他狠心地要求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他别有新解为刻苦的读书精神,读死书则释为读经过时代考验的一流著作,读书死他又将其说成死而复生的涅槃。关于培养研究生的理念,他作过如下的表述:导师对于学生的主要责任,不在于指示路径,而在于导引他们探索路径;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  相似文献   

8.
纳日碧力戈,蒙古族,1957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纳1982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攻读民族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师从吴文藻、林耀华和金天明等先生;经林耀华先生举荐,1986~1989年师从马学良先生攻读语言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家不满足于清静安逸的书斋,喜欢满世界东奔西跑,以求通过参与被研究者的生活来获得深入的体验性理解,并为此取了个颇具蛮荒色彩的名字田野工作。当今田野,未必荒蛮,却依然充满困难、  相似文献   

10.
壮学不能没有张老,张老离不开壮学。和广西民族大学从事壮学研究的同志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经常说这样的一句话。由此我知道了,有一位白发苍苍慈祥的老人在用自己的一生心血引领和推动壮学研究发展。作为刚刚踏入社会学学术殿堂的一名新兵,当时心里就想,如果能够认识张老就是一种缘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人类学界有这样一位耐人寻味的学者:身为汉藏民族团结的结晶,取父姓,随母族;少年梦想新闻专业,却矢志于民族研究;为人豪放爽直,却心细如发、不苟一丝;性格刚正,却严于律己、从善如流;治学严谨,却从不失唐风宋韵;为人含蓄、低调,常怀素心,却行事大气而不拘小节。他就是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长袁晓文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自近代以来,中国国内各政治派别和社会团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开展了如火如茶的乡村建设运动,从中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建设思想可以为继续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经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丰富而鲜活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3.
14.
《民族论坛》2013,(5X):114-114
<正>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发展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对该问题的研究已具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基于细致田野调查兼有深入理论研究和现实操作意义的研究成果。生态文明建设与特色村寨建设两者之间的互动、共赢是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关键性的问题和挑战。以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等为视角开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研究,是民族地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华锐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些部落的存在和发展维系了这个聚居地的生存与发展,并顽强地保护下来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1949年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形式逐步消失.但作为藏族社会的产物,研究华锐藏族部落的变迁史、部落的结构及其社会形态,对于新时期藏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取向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君 《西藏研究》2008,(3):114-120
文章在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三江源以及生态移民研究现状,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的可能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指出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应注重移民地区特定民族的社会历史形态以及人地关系中地方性知识的特殊价值,关注移民社会组织变迁、社群认同以及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打破目前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中重移民轻草场管护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