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教是俄罗斯的传统宗教之一。在俄罗斯帝国领土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异域穆斯林成为其臣民。1897年,全俄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俄帝国穆斯林人口已约达1388.94万人,占当时全俄总人口的11.06%。本文通过1897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较为系统地对俄帝国穆斯林的社会阶层状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俄语与其他语言文化"碰撞"的过程及结果有进行语言学描写的传统。对俄侨网络话语进行语言学的综合研究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在华俄侨作为俄罗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没有同化到汉语言文化语境中,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俄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类型,但语言地位相同,在现实交际中的不同语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俄侨语言团体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与接受程度。论文试图通过分析俄侨对网络行话"老外"一词的理解与接受,指出俄侨网络话语的独特性,从而阐释俄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和使用习惯,汉俄亲属称谓语的对比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汉俄亲属称谓语的特点出发,着重对比探讨了汉俄亲属称谓系统的民族文化差异,并对这种差异的根源作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世纪前期的中亚为背景,勾勒了该时期英俄争夺中亚,并达成1873年英俄协定的历史概貌,以便使我们对英俄进行殖民掠夺的本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阿昌喜爱蹬俄罗》,是我国建国以来,首都舞台上第一次出现的阿昌族舞蹈。这个舞蹈,描绘出了阿昌族小伙子在赶摆路上的欢乐。有句俗话说:“阿昌生得犟,不哭就要唱”。阿昌人把边歌边舞称作“蹬”,“蹬俄罗”是这个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歌舞活动。在每年春节,是“蹬俄罗”最热闹的时候。娶亲嫁女,迎亲贺戚,盖起新房,都要有“蹬饿罗”。就连男女青年唱情歌,也常用“俄罗”调子。“俄罗”有固定调子、固定内容,  相似文献   

6.
2004年底在乌克兰发生的“橙色革命”是继格鲁吉亚“天鹅绒革命”后前苏联地区的又一重大事件。如果说“天鹅绒革命”是美欧在与俄争夺前苏势力范围的一个前奏的话,“橙色革命”则是美欧推行颜色革命以来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尤先科的上台在乌克兰建立了亲西方的政权,使得俄乌关系有进一步走冷的迹象,甚至有人认为这将是俄乌关系的一个新的分水岭。本文着重论述“橙色革命”后的俄乌关系以及双方关系的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信息化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种语言文化的融通、交汇日益频繁。以目的论为指导并融入到俄汉翻译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翻译工作的实效性,满足翻译的不同功能需求。本文对目的论的概念进行了剖析,探究了目的论在俄汉翻译中的应用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对译法、增减法、转换法、分合法等不同的俄汉翻译方法,旨在为俄汉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佛光普照的雪域高原,一片离太阳最近的神秘沃土,孕育了俄珠多吉的艺术和他曲折的人生。这位时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团长的著名藏族第一代指挥家兼作曲家,其成就蜚声海内外,其经历也富于浓浓的传奇色彩。爷爷和父亲者是喇嘛。但俄珠多吉却无兴趣子承父业1944年,俄珠多吉降生于西藏日喀则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爷爷和父亲是藏传佛教宁玛教的喇嘛。这是一个父子传承的教派,而俄珠多吉却无兴趣子承父业。俄珠的家境十分贫寒,父母望子成龙,省吃俭用,把他送到培养官员的日喀则班禅学校学习,跟班禅学校的喇嘛老师学习经文,指望他日后能做个…  相似文献   

9.
俄亚纳西族安达婚姻及其与永宁阿注婚的比较刘龙初俄亚纳西族自治乡位于四川省本里藏族自治县西南。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纳西族有249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9%。俄亚大村是纳西族最大的村寨,共130户,1060人,又是最早建立的村寨,至今已有四百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
着重就英俄争夺中国新疆的喀什噶尔的情况进行论述,并对造成英俄瓜分喀什噶尔局面的清政府的骑墙政策加以论述分析,以期探寻到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一妻多夫制婚姻家庭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亚纳西族自治乡是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区一个乡。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乡共有592户,4291人,其中纳西族有2490人,占总人口的59%,是该乡的主体民族。 俄亚大村是俄亚乡纳西族最大的聚居村寨,有13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2%,有1060人,占总人口的25%。全村除一名当赘婿的藏人外,全是纳西族,占全乡纳西族总人口的42%。传说俄亚大村建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他们隶属丽江土司管辖。清朝雍正初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后,划归木里宣慰司管辖。木里土司为了有效地控制俄亚纳西族,授予其头  相似文献   

12.
俄境黑龙江下游通古斯满语民族原始信仰中的凶神瑶一琳俄境黑龙江下游通古斯满语民族,我们在这里主要指那乃人(即俄境的赫哲人)和乌耳奇人。在这些民族看来,整个宇宙无时无论不为神灵所主宰。这些神灵的外表、作用、特点以及与人的关系亦不尽相同。其中,一些神灵主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黑龙江省抚远市边民互市贸易区商贸群体的经商实践为切入点,运用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在社会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变迁的现实背景下,探讨了互贸区内的对俄贸易商人群体社会关系网络的实践与变迁。研究发现,以家族主义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对俄贸易商人群体进入边贸行业的基础,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家族主义社会网络因其固有的情感局限与同质性特点逐渐成为了对俄商贸群体营商发展的阻碍。因此,对俄商贸群体选择建构和拓展更为多元、灵活、自由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其在边贸营商实践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日本、俄苏、德国驻内蒙古领事机构及犹太人、俄侨、俄籍塔塔尔人、布里亚特人与朝侨考略房建昌引言本文所作题目为一空白,主要言领事馆及外侨,涉及内蒙古近代地方史、民族史、日本侵略史等,所用多为日文当时的秘密文献,亦可印证及补充以出版的内蒙古的文史资料。...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从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华俄后裔多方面的关怀和照顾,先后安置了102名华俄子女就业,7人农转非安排了工作,解决了67人两地联姻户口问题。还用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来的400万元专款,为绝大多数华俄后裔贫困户每户购奶牛一头,为另一些贫困户解决了其它致富项目。两年来,全旗已有60.2%  相似文献   

16.
何群 《民族学刊》2018,9(5):38-43, 107-108
本文在借助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主要根据笔者2011年至2012年在俄一年期间对莫斯科华人基督教会活动的参与观察和切身体会, 以及对信教个人的随机访谈所得,就基督教对在俄华人的吸引原因展开探索。集中关注在俄华商、留学生群体因生存环境巨大改变而遇到的困难和困境,其中占相当比例的人群通过基督教信仰,参加、参与华人基督教会活动、仪式,达成信仰实现、精神寄托,获得乡情的连接,生计、情感的支持,信息、机会的分享等。通过研究,笔者初步认为:相较于在国内,基督教之于部分莫斯科华商、留学生等群体,具有回应、满足海外生存需要的自然动力和吸引力,基督教信仰对在俄华人生存、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俄汉礼节语言的民族差异是两种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反映。在汉文化中,独特的中华传统和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复杂的礼节语言体系。在俄文化中,礼节语言明显带有简单化、模式化和抽象化的特点,这同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彭枭 《世界民族》2022,(2):76-89
由于历史恩怨与现实威胁,俄罗斯少数族裔自中东欧转型以来就是一些国家建立独立民族认同的障碍,乌克兰危机后更是被视为潜在分裂国家的“特洛伊木马”。自难民危机以来,俄罗斯通过积极施展“政治捕获”这一隐性的外交手段,在保守主义繁荣的中东欧邻国弱化了右翼民粹—民族主义政党对俄裔的排斥与攻击。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手段在俄裔身份地位提升中的作用。这一针对他国内部的“政治捕获”包括笼络右翼民粹政党、培植中左翼主流亲俄政党,以及影响选民偏好等三个策略。通过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两个与俄裔民族矛盾较为严重国家的比较分析,上述三个策略得到验证,两国当前势头最盛的民粹政党对俄裔的排斥均较之前有明显下降。而所在国选民主要的议题需求和政党政治系统的差异性是俄罗斯选择运用何种具体策略的决定性因素。在民粹浪潮下的中东欧,通过多种政治捕获策略化解俄裔遭受民族排斥的事实性难题,是俄罗斯实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1888~1911年英俄围绕西藏展开了角逐.从过程来看,英国在与俄国的角逐中处于强势地位,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俄国更占优势.英国政府致力于确立西藏的"中立化"自治地位,然而,由于清政府的坚决反对,英国在英俄协定中所确认的"宗主权"就不具备合法性,随之而来的某些条款更不具备实际操作性.相反,俄国人利用英俄协定,限制了英国对藏政策,并为其随时过问英国对藏政策提供了条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04年8月底、9月初,在俄罗斯联邦连续发生了4次恐怖袭击事件,其中9月1日发生在北奥塞梯共和国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导致331人遇难、700多人受伤,其规模空前、后果惨重,被外界称为俄罗斯的“9·11”事件。此次人质事件暴露了俄社会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凸显了根深蒂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预示俄今后的反恐任重道远。一、人质事件源于俄严重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普京执政后,推行强硬政策,实施市场经济改革,打击社会犯罪,从总体上扭转了叶利钦时期出现的延续近10年的社会动荡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稳定。但从苏联时期就开始的、导致俄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