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们已进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21世纪,这为湖南和湖南西部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外部经济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区完全可以而且也必须选择工业化赶超发展战略。初步考虑,这个 战略主要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 1、区域经济增长极战略。  实施经济增长极战略,是发展中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成功道路。湖南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可依枝柳和湘黔铁路干线,建设怀化、吉首、张家界三大极。怀化以交通电力和自然资源的优势,集中发展物流产业,并由此带动医药工业、电化学工业和林产工业;吉首以特…  相似文献   

2.
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总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市场力量不是倾向于缩小而是扩大区域经济差异。为了克服市场的“低效率”,政府应采取“战略性”区域经济政策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早巳超出了公平和效率目标的许可范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完善,并进一步强化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积极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增长极理论是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主流观点,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以增长极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条件,提出了该地区培育增长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段辉  段秋辉 《西藏研究》2009,(3):94-103
西藏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区,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始终未能摆脱政府主导和资源主导型模式,呈现出落后地区的典型经济特征.无论是普雷维什依据世界经济体系的构成背景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或是其追随者提倡的对国内储蓄与外资吸收的合理配置,还是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在西藏经济发展的运用中,都遇到了特殊的困难.文章基于1991年孙勇先生所提出的"非典型性二元经济结构"视角,从西藏产业结构演化、比较优势特征、资本市场现状及金融外生性特质等方面,探讨目前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茜 《民族论坛》2010,(2):25-26
乡村生态旅游既能提升和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又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极。大湘西具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本文就大湘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不是短期的产业,强调农业的持久展,增加农业后劲,这是任何国家农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持续农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求人类通过社会化劳动生产,永久待续地利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资源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和保护生态环境,以生产足够的农产品、畜产品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如何吸收国内外持续农业发展的先进思想,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已成为西藏农业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极所需考虑的重要问题。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西藏东部农业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实…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发展旅游的黄金时代。作为一个新开发的民俗生态旅游圣地,发展旅游是通道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侗乡富民强县之路。最近,本刊记者就发展民族旅游业的有关问题对通道侗族自治县委书记钱德喜进行了专访。  本刊记者:通道是侗族聚居区,具有丰厚的侗民族文化底蕴,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打好“民族牌”,提升侗民族文化品位?钱德喜:“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何进一步挖掘、收集整理、提炼、开发侗文化资源,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到通道侗乡来探奇、求新、观光、游玩?我们必须根据当代游客的需求,推陈出新,提…  相似文献   

8.
<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程度减轻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的通道,必须依托资源、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着力建设旅游名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消耗型向旅游带动型转变,实现后发赶超。  相似文献   

9.
加快少数民族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乡人民的生活水平, 是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切实体现. 近年来,荆门市委、市政府紧抓全省"1十1"对口帮扶民族乡发展机遇,把支持九里回族乡优先发展纳入"汉江平原中心城市、湖北新兴增长极、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战略,按照荆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九里回族乡、三峡土家族村实施"2十1"结对帮扶的通知》精神,对民族乡(村)实施了全方位的帮扶援助.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4,(7):22-22
正峥嵘岁月一甲子,沧桑巨变六十载。通道教育事业60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建成与通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层次完备、水平较高、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教育体系。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一是学校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以来,投入4520.47万元建成20所合格学校和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014年计划投入2478.62万元建设6所合格学校(园)。近3年,投入8413  相似文献   

11.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3.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