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人类学是一门蕴含理性和人性的学科。一方面,它蕴含理性的光芒,为文化研究照射新的出口;另一方面,它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唤起文化学者的道德情怀。客家研究与人类学产生新的交集后,人类学为客家研究的反思与进步,特别是在客家起源之争上提供了新的视角,亦使客家学者领悟出新的学术品德与人生哲理。作为客家研究的新秀,周建新教授在求学与工作中建构自己的学术文化时,用人类学释放着自己的激情,坚定着研究的视野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10多年前,因与马颖生先生共同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近代昆明城市史》而相识、相熟。那时,他还是一个30多岁的青年人,热情、认真而又谦逊谨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以后,他晋升为正高职(编审),然而他除了显得成熟、成果更多以外,其他的东西似乎没有多少变化。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我与颖生的交往始终没有间断,除了出席一些共同参与的会议以外,就是对史志中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他对学术问题的执著探讨,敢于坚持自己认准的意见,也能虚心接受他认为比较正确的意见,都是难能可贵的。近日,颖生把自己公开…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我们都在讲"中国梦",钟敬文先生有一个"梦",就是建立中国民俗学和创建中国民俗学派。钟先生的梦,我想就属于中国梦。他的梦就是他的学术理想。他一直工作到近百岁的高龄,为这个学术理想执著地奋斗。他是把个人的学术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  相似文献   

4.
我們油矿上,有个老工人,大家都叫他楊成群。下了班別人有說有笑,他却从来不吭一声,同志們都說他是个热水瓶。热水瓶心热外边冷,論起干活来,誰也沒有他热情。那天下班从回民食堂路过,我們偶然谈論起,有几个民族的工人在油矿工作!你說回族他說汉,还有維吾尔和哈薩克。……算来算去只有四个。  相似文献   

5.
乔治·马库斯(George E.Marcus)是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也是一位文化理论大家。他出生于美国匹兹堡市,先后就读于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在学习生涯中,马库斯对众多的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斯坦利·卡维尔、巴林顿·摩尔和丹尼尔·贝尔等学者的学术观念都曾对他留下深刻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马库斯学术生涯中所体现出的多学科杂糅的状态,以及其研究的广泛性都与其学生时代的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3日至26日在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举行.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巴西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1篇.会议就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客家神明信仰的实证研究、客家风水文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域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也提出了不少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吕妍 《民族论坛》2006,(7):23-25
京城里的蒙古风情酒吧北京这些年,开了不少家蒙古风味的餐厅,很多都歌声不断,也常常有人来拉琴,但大都是业余的,是来吃饭的人自娱自乐。专业琴手和歌手并不在这里演出。对来吃饭的蒙古人来说,餐桌边的音乐本不是拿来出售的;而对乐手们来说,演出是他们的工作,这里是休息场所,是嘈杂尘世中暂时的身心栖息地。相对于餐厅而言,酒吧做音乐的条件好很多,有正规的音响和灯光设备,也可以像模像样地编排节目,但最难得的还不是这个。在北京,蒙古酒吧的客人几乎都是生活在北京的蒙古人。因为共同的文化背景,音乐和人们心中的热情相互呼应,燃烧在空气中,…  相似文献   

8.
朱卫东,男,汉族,国家民委财务司综合处处长,2012年3月来到湖北省恩施市开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联络员工作,任恩施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负责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616”工程,孝感市对口支援等方面工作,协助分管教育、文体、卫生等方面的工作。他说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已度过了5个月的时间,收获和体会颇多。恩施美丽的山水,热情。朴实的人民;团结和谐.创新敬业的领导班子,市委、市政府对联络员的真诚关心,都激励着他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扎实、更加投入地做好联络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刘守华先生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一直坚持学术研究的民族立场,致力于民间文学研究,他相继完成的5部故事学著作都具有开拓性意义,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故事学领域的先行者地位;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个性--整合与原创,这既是刘先生学术品格的基本维度,也是他在中国故事学领域倡导并积极实践的意义独特的学术理念.这对于当代学术界重申学术创新、强化学术品格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月初,我们选择了一个风和日暖的日子,去访问常老。当我们乘车来到北京木樨地他的寓所见到他时,只见他体格魁梧,步履矫健,看上去至多不过六十岁的样子。一见面,他就热情地同我们寒喧起来。他的夫人李承仙告诉我们说:“常老今年  相似文献   

11.
心曲声声     
在我案头,有本通讯员名册,因天长日久,纸张已微微泛黄,但其中有个名字,却熠熠生辉,他在我,也在《民族团结》杂志社许多同仁的脑海里闪烁。他就是,当今新疆日报社副总编、副社长,新疆记协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民族团结》杂志社特约通讯员田玉棉同志。在天山南北瓜果飘香的7月,我匆匆飞抵乌鲁木齐市寻访他。他当了三十多年记者,凡国内国际的首脑人物到新疆视察、访问,他都随行采访。他凭火一般的工作热情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写出了大量有深度、有见解的文章。新疆日报对多届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和其它重点报道,也常由他主持、参加,搞得有声有  相似文献   

12.
朱卫东 《民族论坛》2012,(17):33-34
<正>他说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已度过了5个月的时间,收获和体会颇多。恩施美丽的山水,热情、朴实的人民;团结和谐、创新敬业的领导班子,市委、市政府对联络员的真诚关心,都激励着他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扎实、更加投入地做好联络员的工作。【转变角色】|是做好联络员工作的保障|作为联络员,做好工作的关键一环是要调整心态,转变角色,要将原来的职务身份"挂"起来放在一边,迅速融入新的集体之中,实现由宏观管理到微观操作的转变、由中央部门到基层党政机关一线的转变。联络员虽然分管一些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但其身份和基本职责就是协助,必须摆正  相似文献   

13.
阿拉坦巴根,是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的第一代蒙古族炼钢工人。在他有生以来的43年中,多半时问是在炼钢的平炉边度过的。他早就是炉长了,人们却不叫他的职称,都亲切地喊他巴根。在巴根长年被炉火熏烤的脸膛上,常常浮现着沉思的神色。他平时不喜欢多说话,总是把热情隐藏在心灵的深处。只有等到炼钢时,他的热情才进发出来。他灵活机敏,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本期出刊之际正当夏日炎炎,一如我们这份对学术讨论的热情。一个学科的活力与开放,体现在学术共同体对关键概念的反复定义与讨论,人类学对民族志的讨论与实践亦如此。人类学通过民族志来认知文化。本刊曾于2006年第3期刊发北京大学高丙中教授《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分析了自发性、随意性和业余性的民族志时代: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类学者通过学科规范支撑起"科学性"的时代:从反思以  相似文献   

15.
苗家女要为肖像权打官司2月8日,我们来到雷山县上郎德村这个民族特色浓厚的旅游村。天已渐渐黑了,我们来到陈老支书家,这是一个三代同堂、温馨幸福的家庭。陈老支书虽已不在任,可村里人都这样热情地称呼他,我们也入乡随俗。老支书乐呵呵地热情招呼我们休息,他的儿...  相似文献   

16.
任何真正的人类学都是田野研究的精华.作者的道路并非平坦笔直,他在哲学的基础上,致力旁通政治学和人类学,上下求索、一路攀登,依靠坚韧的毅力、严格的理论训练和难得的田野经历,向文化人类学无限风光的险峰接近.  相似文献   

17.
顾颉刚与李安宅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学人,在各自学科领域成就卓著,且都关注边疆问题。两人交谊因国学研究而结缘,因边疆研究而深化。两人均长期在燕京大学任职,均因抗日言行不宜久居北京,且先后到西北考察。两入在西南期间,都参与了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中国边疆学会、中国边政学会的工作。二人在思想和学术上和而不同,都钟情学术但关心现实,精研高深学问也注重社科普及,学有专攻但兴趣广泛,重视文献也注重实地研究。在边疆研究方面,顾颉刚重点关注边疆史地和民族整合问题,而李安宅侧重边疆社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编余杂咀     
李登贵 《西藏研究》2000,(3):131-132
推出一期学术刊物如同推出一份学术套餐,编辑的工作便是看菜拼盘,为不同的论域挪出相应的篇幅。称职的编辑都希望自己的刊物能成为一种探索精神的载体,等而次之也可使刊物成为优秀论文的汇编,但这种愿望受到学者阵容和稿源的掣肘,有时为了充实版面,一些“年终总结”式的混珠之作也被勉强作为学术套餐的底菜,带着编者难以挥遣的心虚推向消费者。作为第一读者,编辑大多可以预料他手中的学术套餐上市后可能引起的反响,因为他怀揣着这样的学术规范性尺准:他审定的论文选题是否检索了相关论域的学术进展?作者的提法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是…  相似文献   

19.
在2002年7月于北京召开的中国民俗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青年民俗学家陈华文教授被大家推选为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作为一名刚过完43岁生日,且工作单位又远离中心城市的民俗学家,陈华文荣任这一学术职务,是众望所归,这既是中国民俗学界对他从事民俗学研究和教学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相似文献   

20.
在拉萨,徐海波看到从北京来的记者,感到十分亲切,也勾起了他对北京的家和亲人的思念。对记者,他并不避讳说起雪域高原的艰苦:"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内地人来这里工作生活,多说话、多走路常常会觉得气喘、心跳加速。在高原工作,身体付出远远大于内地。"即便如此,徐海波还是非常珍惜到拉萨援藏的这段时光。他希望在这3年中,能为拉萨做些实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仅仅一年多,徐海波就用他的"三板斧",为拉萨交通辟出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