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永顺土司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明王朝“以夷制夷”的政策下求得自身地方权力的巩固和稳定,联姻成为永顺彭氏家族势力扩展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基于建构权力网络的需要,永顺土司形成了土司等级内婚、姑舅表婚、同姓为婚三种特殊婚俗.尤其是永顺土司为应对局势变化在婚姻对象选择上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凸显出土司婚姻极强的政治功利性的特征,且围绕着政治婚姻特点又派生出婚姻交换圈的有限性、女性不拘辈分、成婚年龄小及妇女在家庭中地位高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说,土司婚姻是多种社会关系综合与权利平衡的结果,它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创造行为.  相似文献   

2.
永顺土司及邓文茂考李楚荣(宜州市文管所)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明王朝析宜山县地置永顺正副二长官司和永定长官司,这是宜山县境内设置土司之始。永顺长官司第一任上官为邓文茂,最后一任土官为邓治住,永顺土司于民国二年(1913年)改土归流,寿终正寝,历...  相似文献   

3.
明代桂西土司地区的赋税之征有别于流官区,嘉靖以前,并无确切证据表明土司辖区如流官区般推行了里甲制。同时,桂西土司的内部组织结构亦有别于内地,其以"城头/村"作为基层单位,土官土目直接管领部民,部民亦兵亦民,当国家征调时,土官土目按"田"派兵,部民自备粮饷出征。朝廷对部民土兵无直接管理权,不过,却通过掌握土官官职的授予而有效地控制了土官,土官也愿意让渡兵力获取朝廷支持而稳固其统治。  相似文献   

4.
正老司城,201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惊世大发现。据文物考古专家介绍,完全发掘后的老司城庞大遗址,将具有惊人的视觉冲击力,其观赏性、真实性、完整性,为中国现存城市遗址中所罕见。这座盘山而踞、临水而围的神秘王城,被当地土家族群众称为"老司城",原本是湘西永顺土司王的"司治",为当时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之所以称为"老司城",是为了区别于清朝土司王司衙署迁移后的"新司城"。坐在灵溪河畔的鹅卵石河滩上,头顶天空一碧如洗,脚下河流清粼粼,耳边有鸟鸣和河流的潺  相似文献   

5.
唐晓涛 《民族研究》2012,(3):81-92,110
本文从明中期桂西土兵东进大藤峡地区建立武靖州的进程去考察"狼兵"、"狼人"之称出现的历史过程,认为正是由于桂西土司独特的内部组织、明中期大藤峡地区的动乱,以及官府对桂西土兵的定位及使用策略,在土兵与大藤峡地区的"民"和"猺獞"的政治经济关系中,"狼"由桂西土著山民而成为军事组织的类目、社会身份的标签,并逐渐成为一种族称。"狼兵"或"狼人"的出现,实际上是明代中期广西地方动乱、土司势力和王朝户籍赋役制度三者错综复杂关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关键词     
《民族论坛》2012,(23):65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共45项,湖南的永顺老司城遗址、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通道、绥宁侗族村寨成功入选,今年以来,这4个申报单位在编制申报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开展文化遗产研究、加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2,(19):65-68
<正>励小捷考察湘西州老司城遗址永顺县委宣传部9月6日,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率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来到湘西自治州永顺县考察老司城遗址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阳宝华及省、州、县有关领导、专家陪同考察。考察组一行先后来到博射坪、祖师殿、土司墓葬群、土王祠等地,通过实地调查、观看宣传片、听汇报、座谈等方式对老司城遗址规模、功能分区、现有文物资源和考古工作进展情  相似文献   

8.
张凯 《民族论坛》2012,(16):18-20,23
2011年8月在湖南湘西召开的首届"中国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就"土司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土司的历史与文化"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与土司历史文化"进行了重点关注,为老司城申遗注入了文化因子。此次会议提出了引入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形成土司研究的大视野。  相似文献   

9.
1932年我生于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一户贫农家庭。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东15公里处,在湘西历史上曾是彭氏土司统治“五溪蛮”的首府,也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土司“小王国”的古都。这里原设“溪州”,唐末五代改称“永顺府”,宋元置羁縻州,明清改称永顺军民宣慰使。从公元910年的梁开四年到公元1728年的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这座都城迁移到今猛洞河畔的灵溪镇新置永顺郡府为止,老司城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彭氏土王沿袭35世28代,前后共589年。在鼎盛时期,土王曾管理20州范围,故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十八家”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过赶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过年比其他民族要提早一天,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日,有的地方称为“过赶年”。为何形成如此习俗,在民间有各种不同的传说。  一说是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作乱,明王朝几次派兵围剿,均无济于事。后来皇上听说湖广土兵作战勇敢,就下旨调永保(永顺、保靖二县)土兵数千人前去征剿,并限期赶到江苏松江。但时值年关,按路程计算,等不到过年就得动身前往,可按民间习俗,麻雀都有个三十夜,土兵将士的妻室儿女都想留自己的亲人过了年再走。正为难之时,寨上一位长老向土司王提出提前一天过年的建议,土…  相似文献   

11.
烟瘴是一个历史性和区域性突出的现象,曾对南方少数民族及地区产生较大影响。明代广西土司区烟瘴肆虐,成为明朝经营和治理的主要困难,因此明朝在广西土司区采取了以土治土,倚重土官的策略。烟瘴,在一定程度上与广西土司制度的存在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3,(11):68-68
10月19日上午,第五届永顺、桑植、永定三县(区)边界乡镇民族团结联谊会在永顺县砂坝镇举行。参加联谊会活动的有来自三县(区)的领导、县(区)民族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及边界十多个乡镇干部群众数千人。  相似文献   

13.
甘肃土司始于何时,这是撰写《中国土司制度通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明史》《清史稿》等记载,明代甘肃的卫所官并未列入土司系列,《明会典》中所列明代的土司职衔,也不包括卫所官。明代严格区分土官与夷官,土官指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广之土官(即土司),而甘肃及东北等卫所官则属夷官。此外,明代甘肃卫所官的世袭与内地卫所官并无区别。甘肃的卫所官是在清朝划归土司系列的。  相似文献   

14.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4,5(5):84-89,125-128
为了解“播州土司”研究的期刊成果,本文从中国知网上查询了2001~2013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有关“播州土司”研究的文献,从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梳理,并从这三个角度对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时,我国西南土司众多,纂修方志者甚少。纂成而流传至今者,更为罕见。笔者在主编《来凤县志》时,曾有幸搜集到一部民间珍藏多年的《卯峒司志》。该志纂修于"改土归流"前的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编纂者为卯峒安抚使向舜的胞叔、权司中军向子奇。全志约2万余字,内容虽然简略,但对卯峒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诸方面情况,都有所记载,是一份难得的研究土司制度、土家族历史、土家族地方志的重要资料。某些史料,还是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献。对土家族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探讨,很有必要。一、卯峒土司的沿革及纂志经过卯峒土司位于鄂西、湘西、川东诸土司环绕的土家族分布中地带。"东连永顺司,地名渔例坡、那几铁,西、南抵酉阳司分水岭、猫儿坡、洗多峡、干溪,北抵大旺司夹牛洞。"相当于今来凤县的河东、枫洞、高洞、安抚司、观音坪、荆竹、洗车、五台等8个管理区。到改土归流时,则只相当于今高洞、安抚司两管理区及荆竹、枫洞两管理区的部分村。  相似文献   

16.
赵雪芬 《西藏研究》2023,(3):101-107+162
炳灵寺石窟第132窟壁画系明代藏传佛教和道教风格,其中以藏传佛教壁画为主,壁画绘制精美,保存完整,内容复杂。分析壁画的空间布局和图像发现,该窟为藏传佛教密宗的实修窟,壁画内容围绕行者实修展开,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观想成就法象,二是入法界经变画,三是供养像,四是护法像。道教壁画占比较少,为明代流行的三霄娘娘、监生高元帅等与送子有关的艺术题材,表达了功德主们求子嗣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词     
《民族论坛》2012,(12):65-65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共45项,湖南的永顺老司城遗址、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通道、绥宁侗族村寨成功入选,  相似文献   

18.
瑶族度戒是瑶族道教的传度仪式。本文通过分析瑶族度戒所蕴涵的道教思想 ,考察瑶族度戒十戒戒条的道经根据 ,认为瑶族度戒是道教授的传承和衍化。瑶族度戒源于早期正一道的授科仪 ,瑶族度戒仪式中的诸多道教因素 ,反映出瑶族宗教道教化的特质。道教在瑶族社会的传播及其与瑶民族文化相结合而发生的衍变 ,通过在瑶族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的度戒可以得到说明。度戒作为瑶族吸取道教思想而形成的仪礼 ,在瑶族社会中发挥的宗教功能 ,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连君  何源 《民族学刊》2014,5(1):70-75,113-116
永顺老司城遗址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终跻身于申报世界遗产行列,经历了长达五十三年的准备期。老司城遗址申遗个案表明:土司遗产走向申遗,主要是能够揭示价值、凸显价值、宣传价值和肯定价值。申遗准备的周期可以缩短,关键是要有效地整合地方考古、高校调研、权威媒体报道、大型会议肯定和政府的决心等五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明代广西的改土归流出现较大的反复性,许多土州、县在改由流官治理之后不久又恢复了土官的世袭统治,个别土州、县在土、流之间反复更替.就其主观原因而言,当属明代封建中央王朝、壮族土官和各族民众彼此间在改土归流问题上出现较大的认同差异所致.广西明代改土归流出现较大反复性的深层意义在于,它在明代广西改土归流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为封建中央王朝与壮族土司政权在国家与地方认同关系上提供了持续调校的契机,为清代在广西成功实施大规模的改土改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