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大师王国维曾说 :“古来新学问起 ,大都由于新发见。”①2 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之所以取得重大进展 ,和出土文献的大发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世纪里 ,出土文献必将在中国文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 0世纪出土文献对中国文学研究的促进 ,大抵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出土文献本身即为文学作品 ,如敦煌变文、曲子词、阜阳汉简《诗经》、唐勒赋残篇、以及可视为先秦散文来研究的《战国纵横家书》等 ,它们的发现 ,不仅使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情况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 ,甚至改变着我们以往对文学史的认识。第二是由于一些相关文…  相似文献   

2.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敦煌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百年学术的兴衰,成为中国百年学术的缩影。敦煌文学的每次飞跃性发展,几乎都离不开敦煌文学文体研究的推动。从1909年蒋斧《沙州文录》到1929年郑振铎《敦煌的俗文学》,再到1987年周绍良《敦煌文学刍议》,从早期敦煌佛曲到敦煌变文再到讲唱文学,“敦煌文学”的概念不断得到发展和确立,从模糊到逐步清晰。在百余年发展中,敦煌文学研究中的争议与分歧,有些逐步达成共识。而走出“就敦煌而说敦煌”的狭小天地,用开放的眼光开展多学科合作等学术理念,也逐步成为当下敦煌学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在浩瀚的敦煌学中,敦煌文学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自从张锡厚同志的《教熄文学》出版后(一九八○年),接着酒泉的《阳关》杂志又高张出创立敦煌文艺流派的大帜(一九八二年),甘肃社会科学院还召开了“敦煌文学研究座谈会”(一九八二年七月),看来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但是,究竟什么是敦煌文学,哪些作品才算敦煌文学作品,它有什么性质和特点等等问题,就笔者所知,似乎迄今尚无人给予明确的解说过。而这正是我们需先行解决的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之一。不然对“敦煌文学”概  相似文献   

4.
一、对敦煌文学的理论与宏观概括 追寻颜廷亮先生的文学、文化理论探索之路,我们以他对敦煌文学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敦煌文学是敦煌学领域里最早开展研究的学科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第一流的中国文学史家,几乎没有人不涉足敦煌文学.他们推出了一大批敦煌文学的奠基经典之作,筚路蓝缕,影响极为深远.但是,由于这批学者主要是就随时得到的材料进行移录校勘和整理,在理论的探讨和宏观把握方面显得不足.颜廷亮先生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涉足敦煌文学研究的,这个时候,敦煌文学研究的积累已相当丰厚,敦煌遗书的精华部分大都已经公布(通过图版或缩微照片),这为他从更高的层面研究敦煌文学提供了客观条件.由于颜先生对中国文学从古代到近代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鸦片战争以后的文学嬗变做过深入探讨,近代学术大师受西学的影响而从学理和历时变迁方面研究文学的治学方法对他影响至深,所以他研究敦煌文学就更多地侧重于理论和宏观的探讨,而这正是百年敦煌文学研究的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学研究已走过了近百年的漫长进程。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敦煌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优异成果;在整个敦煌学研究中,敦煌文学研究也是处于诸多分支学科最前列的分支学科之一。然而,对敦煌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全面考察研究,迄今仍是不够的。这种状况自然影响到对敦煌...  相似文献   

6.
詹艾斌 《晋阳学刊》2004,4(6):90-92
认识特殊与整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该论题的探讨正是依照《野草》中的一个个文学事实与《野草》文本的整体文学蕴涵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进行的,并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阐释了《野草》的形象主体与作者自我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其形象主体及生命力是鲁迅人格特征和《野草》总体文学蕴涵的最具本质的说明,从而见出《野草》整体文学思想所具有的显明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苍颉篇》是秦汉时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但在后世却亡佚了。其亡佚的原因主要是收字过多而且古奥难识,后继者不断增续并且为之注释,由识字课本变成了诂训专书,越来越不适合童蒙诵读和传写。自1907年斯坦因在我国敦煌等地发现汉简以来,《苍颉篇》的出土就不绝如缕,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有敦煌汉简、居延汉简、阜阳汉简、水泉子汉简、北大汉简等多批汉简中的《苍颉篇》残简。这些出土文献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苍颉篇》这部古书的认识,相关学术问题便有了一些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杨成虎 《云梦学刊》2005,26(5):38-41
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文献,《天问》具有多科性和多意性,其阐释价值和研究价值很高。它不但是文学文献,而且也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神话学等方面的文献。但在翻译中,译者一般只能侧重一个方面进行处理,造成其他方面信息的遗失。在总结《天问》现有研究与英译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从阐释、文本和文化等三方面探讨英译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伏俊琏 《学术研究》2022,(3):168-176+2
“敦煌文学”包括敦煌出土的5到11世纪以写本形式保存的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敦煌文学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变文、俗赋、白话诗、曲子词等新的文学品种,填补了文学史的某些空白。敦煌文学为解决文学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材料,例如文学的起源和生成问题、宋词的源头问题等,都可以通过敦煌文学得以重新阐述。敦煌文学为早期中国文学的传播研究提供了新方式,尤其是文本的结集问题,可以更为真实地再现中古文学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贰师泉赋》的作者及写本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贰师泉赋》的作者及写本年代问题●颜廷亮《贰师泉赋》见伯二四八八、伯二六二一、伯二七一二,是敦煌文学中的名篇之一。然而,大约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敦煌文学研究界对敦煌俗文学特别重视有关吧,敦煌文赋中除个别几篇见于现存古诗文集者如《西京赋》等外,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尚书》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其文本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诸方面,对其文学价值加以系统的考察。认为《盘庚》篇实为中国最早之散文;《尚书》在语言技巧、场境描写、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已取得相当成就;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在《试论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兰州学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一文中,我们对敦煌学的内容作了横向划类,分为敦煌史地、敦煌美术、敦煌建筑、敦煌乐舞、敦煌宗教、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敦煌科技文献研究,敦煌版本文献研究等九大类。本文拟对我国敦煌学发展史作一纵向探讨,如有谬误,请各位学者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13.
自1900年敦煌遗书发现以后,我国学者即开始了敦煌学的研究.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后,敦煌学研究更加活跃:开展了各种学术活动;组建了许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创办了一些敦煌学研究的专门刊物。但是,如果细细回顾一下我们所走过的路,大致浏览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就会发现我们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对敦煌学理论研究的轻视。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一近年来,研究敦煌学的论著很多,并召开了几次国际或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但对何谓敦煌学?敦煌学的概念、对象、范围、特点、历史等有关理论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而都侧重于对单篇遗书、石窟考古、壁画的研究。据我编写《敦煌学论著目录》①及以后的统计,在所发表的全部敦煌学论文中,关于敦煌学理论方面的文章很少,只有百分之一左右。1979年10月2—4日,在由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和高等实验学院第四系组成的第四三八联合研究组(即敦煌文献研究组)的倡导下,在巴黎召开了有世界各国学者  相似文献   

14.
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持人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 ,已经对文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是迎头对应文化研究的挑战 ,而又运用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新的路径进入文学的明智选择。文化身份的命题是在后殖民理论的平台上被提出 ,并被移用到文学研究中来的。文化身份研究从文艺美学来说 ,是肯定主体性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存在合理性的 ,从文学研究的外延来说 ,是语境式研究和文本式研究相结合的。因此可以融合进社会学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原型批评方法、文本分析方法等诸多文学研究方法 ,可以融文学的背景研究和文学的文本研究为一体。本专题各篇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王宁教授的《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准确地描述了全球性文化研究对文学形成的挑战 ,并且充满信心地指出 ,引入文化身份问题 ,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王宁还提出在引入文化身份研究中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如果将王宁教授的论文看作是一种呼唤 ,那么 ,王一川教授的《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刘俐俐教授的《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乔以钢教授的《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则是对这一呼唤的回应。我们惊喜地发  相似文献   

15.
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主持人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 ,已经对文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是迎头对应文化研究的挑战 ,而又运用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新的路径进入文学的明智选择。文化身份的命题是在后殖民理论的平台上被提出 ,并被移用到文学研究中来的。文化身份研究从文艺美学来说 ,是肯定主体性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存在合理性的 ,从文学研究的外延来说 ,是语境式研究和文本式研究相结合的。因此可以融合进社会学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原型批评方法、文本分析方法等诸多文学研究方法 ,可以融文学的背景研究和文学的文本研究为一体。本专题各篇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王宁教授的《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准确地描述了全球性文化研究对文学形成的挑战 ,并且充满信心地指出 ,引入文化身份问题 ,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王宁还提出在引入文化身份研究中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如果将王宁教授的论文看作是一种呼唤 ,那么 ,王一川教授的《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刘俐俐教授的《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乔以钢教授的《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则是对这一呼唤的回应。我们惊喜地发  相似文献   

16.
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 ,已经对文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是迎头对应文化研究的挑战 ,而又运用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新的路径进入文学的明智选择。文化身份的命题是在后殖民理论的平台上被提出 ,并被移用到文学研究中来的。文化身份研究从文艺美学来说 ,是肯定主体性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存在合理性的 ,从文学研究的外延来说 ,是语境式研究和文本式研究相结合的。因此可以融合进社会学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原型批评方法、文本分析方法等诸多文学研究方法 ,可以融文学的背景研究和文学的文本研究为一体。本专题各篇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王宁教授的《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准确地描述了全球性文化研究对文学形成的挑战 ,并且充满信心地指出 ,引入文化身份问题 ,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王宁还提出在引入文化身份研究中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如果将王宁教授的论文看作是一种呼唤 ,那么 ,王一川教授的《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刘俐俐教授的《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乔以钢教授的《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则是对这一呼唤的回应。我们惊喜地发  相似文献   

17.
项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他的研究领域以敦煌学为核心,涵盖了文学、语言学、文献学和佛学等诸多方面,其中以对敦煌俗文学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享誉国际学坛.项先生在敦煌语言文学的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主要表现在恢复文献真貌、诠释文献真意两个方面.他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学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研究与语言研究相结合的治学特点既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也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相当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持人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 ,已经对文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是迎头对应文化研究的挑战 ,而又运用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新的路径进入文学的明智选择。文化身份的命题是在后殖民理论的平台上被提出 ,并被移用到文学研究中来的。文化身份研究从文艺美学来说 ,是肯定主体性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存在合理性的 ,从文学研究的外延来说 ,是语境式研究和文本式研究相结合的。因此可以融合进社会学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原型批评方法、文本分析方法等诸多文学研究方法 ,可以融文学的背景研究和文学的文本研究为一体。本专题各篇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王宁教授的《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准确地描述了全球性文化研究对文学形成的挑战 ,并且充满信心地指出 ,引入文化身份问题 ,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王宁还提出在引入文化身份研究中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如果将王宁教授的论文看作是一种呼唤 ,那么 ,王一川教授的《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刘俐俐教授的《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乔以钢教授的《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则是对这一呼唤的回应。我们惊喜地发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新本Дх02822《杂集时用要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藏于俄罗斯的敦煌西夏时期的汉文写本《杂集时要用字》,是目前发现的敦煌写本中内容最丰富的字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敦煌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日常生活、文化艺术、科技教育、民风民俗、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状况,而且富有地方特色,是我们用来识读和研究敦煌艺术的珍贵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而言,翻译文学指中国人用中文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国翻译文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但由于过去研究界对翻译的本质、特点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很少有人对翻译文学进行专门论述,近代翻译文学史研究也始终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郭延礼先生的新著《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的出版,确立了该项研究的独立地位。近代翻译文学史研究是一个急待开拓的领域,同时也是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