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见,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为教师队伍是教学与科研的主体,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与教改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那么教师首先应当是人才。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群体,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前我们必  相似文献   

3.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人类社会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知识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更多的工作需要劳动者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即使是普通岗位上的劳动者也是  相似文献   

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的基础,教师队伍建设除了提高业务素质,改善物质条件和加强科学管理、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是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不断实践、不断升华的结果,那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源头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在师范教育。 不信,您将会看到:21世纪国际竞争的特点不是硝烟弥漫的战火,而是以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是人才和民族素质的较量。万里同志说:“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学校教育是优化民族素质的土壤、孕育人才的摇篮。任何一个国家要优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身体的素质,都必须依靠教育事业,而教育事业,教师为本。这就决定了,谁能训练出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谁就能办出一流的教育事业,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母机。”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关键在于办好师范教育。所以说,“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要发展,师范教育要先行。”这  相似文献   

6.
张雅斐 《人才瞭望》2010,(7):101-102
在当前教育改革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组织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素质.进而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育人效果的提高。教师作为教育水平提升的主体,如何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如何激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发展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着极大影响。而激励机制在此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本文立足高校人事管理,对激励机制如何优化,如何改革运用进行了探索,希望促进高校人事管理质量提升,进而为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了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侧重点,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面对未来的挑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师角色的全方位转变。  相似文献   

9.
现代的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加强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并非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而是给每位教育者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潮,一些旧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自身素质,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俗语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而作为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如果没有适应现代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做保障,谈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是亟待解决课题.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和形成教育对象的合理素质结构。素质教育旨在全面培训和提高学生素质,它是一种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也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型模式。然而,对学生要培养多方面素质,其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 邓小平同志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可见发展教育关键在教师。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呢?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转变。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毕生从事教育,特别是矢志于教育改革的痴情者,我就长江流域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揣陋见,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教育同行们的研究与实践。 要提前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素质,为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相关职业的工作,奠定必需的文化、科学和精神文明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许多发达国家都早已实施了义务教育,并以它作为振兴国家的战略措施。 长江流经10省市、自治区,人口约3亿,恰恰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毫无疑问,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域,当属于实施义务教育第一类地区。事实上,长江中下游绝大多数地区,已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并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内容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 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而为了提高上述素质,特别是在 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质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意义。因 此,信息素质是学生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是这几年中职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文章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开展中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时,学校和教师要坚持实行“三心服务”和“五个多一点关爱”,在素质教育中可持续地强化现代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提升他们的职业品质。  相似文献   

14.
教师素质是在人的素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达到一定的标准。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以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它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是以人的先天察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旨在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它是一种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也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型模式,然而,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其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邓小平同志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呢?1、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转变。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他们学生时代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从事教育工作以后仍然沿用着原来老师的教学方法,用考试束缚…  相似文献   

16.
基于素质教育改革视域下,高校领导和教师除去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之余,还应着重强调红色教育,从而能够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之余,能够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以及红色精神,最终能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身为高校英语课程教师,需要在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探寻融入红色教育的合适契机与实践路径,从而能够在弘扬红色文化和渗透红色精神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任务。基于此,教师需将民族思想和历史文化赋予到英语课堂上,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所需的优质人才。如何基于新时代下在英语课堂上融入红色教育是当前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探究,以期对教师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系于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全面推迸素质教育的关键。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种归县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采取业余自学与岗位实践为主,短期培训与脱产进修为辅,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全员继续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加大宣传,统一认识,增强实施全员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首先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任,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祖国21世纪的腾飞培养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实施教学与教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当代教育体系正在经历一个适应、改进、变革的过程不。而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也已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而最为有效、途径最为便捷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继续教育往  相似文献   

20.
当今,素质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高校钢琴教育者,围绕着素质教育对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构思,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等一系列改革进行了探索。笔者就目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师教学中的素质教学导向做了详细分析,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