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城市化的空前发展,使城市面临三大人口问题:过份的拥挤和混乱、人口过份集中导致的住房紧张以及大量车祸。六十年代初,几乎人人都抱怨城市的混乱景象,随之出现的是人口的频繁“倒流”、“顺流”。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各国政府被迫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以缓和城市人口的矛盾。我们把这些措施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供有关同志在研究城市化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城市人口“回归”的特殊人口现象,即大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纷纷迁往郊区和中小城镇,甚至回到原来祖居的乡村。本文试对其原因以及我国的城市化,作点初步讨论。城市人口“回归”及其原因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人口大量向大、中城市聚集,造成城市人口过度膨胀。这不仅影响到粮食、副食品等的供应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使一部分城市人口渗透到郊区、中小城镇和农村中来,成为“回归”人口。本来,城市的兴起,一开始是以工业和农业分离为特征的,即以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分离为特征的。但是,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城市化人口又出现了“逆过程”。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大批破产的农民拥入城市,大量  相似文献   

3.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个人口大国,随着独立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981年城市人口已达1.56亿,不仅远远高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人口数,而且也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在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城市化问题也愈益严重,进而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印度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存在问题及政府的对策,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流动人口的规模越来越大,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在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流动人口在城市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流动人口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的立足点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都要有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都要出现一定的问题,城市化要付出代价。我们所要做的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宏观调控和各个方面的管理,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在城市化中的促进作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自60年代开始,人口城市化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大批的农村人口进入了城市地区,在短暂的时间里出现了众多大城市,并且其规模仍在扩大。然而,是什么促使了人口城市化在这些国家如此迅速地发展?人口城市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又有怎样的影响呢?当今西方有三种较为流行的理论,这些理论从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角度,对第三世界国家人口城市化作了各自不同的解释。本文对这三种理论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是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人口大国,其城市化是在国家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研究苏联的经验,对于探索和建立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无疑是有一定意义的。 一、城市化进程 在展开分析之前,需要指出两点。第一,苏联的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和城市型集镇中的全部人口;第二,苏联至今尚没有全国统一的划分城市和城市型集镇的标准,居民点的性质完全根据所在加盟共和国的有关法规来确定,即一般都把居民人数和居民就业类型(即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作为确定城市居民点的基础。确定为城市的最低标准为5000—12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不得少于2/3;构成城市型集镇的最低标准为2000—3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不得低于50%。  相似文献   

7.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往往被看作一个城市化程度低的国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但是,全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已超过2.1亿,已超过除美国、苏联和印度以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总人口数。在我国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化问题,特别是城市的人口规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运用首位城市指标和序列规模分布来考察我国的城市体系发展问题,尤其是从人口规模和城市序列角度来探讨我国城市的空间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口城市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说来 ,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 ,人口流动性极低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口的流动性较高。人口迁移的过程即是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无产阶级经典作家在分析资本主义现象和揭示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过程中 ,阐述了人口乡城迁移理论 ,揭示了人口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看到了人口重新分布带来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9.
1983年9—10月间,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考察团先后到西德、意大利、南斯拉夫和泰国对城市化和人口迁移进行了四十二天的考察。通过这次考察,了解了这些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使我们对城市化和人口迁移问题有了某些新的认识。现就此问题谈几点个人体会。 1.四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情况。上述四个国家中以西德的城市化水平最高。据西德朋友介绍,西德的城市化是从1800年开始的。到1870年,城市人口已占三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西德几乎全国都城市化了,全国没有纯农村型的居民点,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全国人口的5%,而且都是有技术的,使用机器耕作的现代农民。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同工厂工人和其他非农业职业的人没有多大差别。但西德仍然有农村地区这个概念,这是指那些在该地区没有十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超过100人、农田森林较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大量人口从乡村迁移到城市中,这就是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我国随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将出现较多的乡村人口向市镇(城市和城镇的简称)集中,这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控制人口自然增长和提高人口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人口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UNFPA)资助国家教委委托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主办的“城市化及城市人口问题国际会议”,于1987年10月26日至31日在天津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名专家学者就如下6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一城市化模式与发展道路多数中外学者都注意到1984年以来中国建制镇标准的改变对“城市人口”和“城市地区”的影响,但是观点不尽相同。一些学者认为,虽然1984年以来建制镇标准有了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一、为什么要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及交通建设与耕地占用的关系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于耕地的潜在威胁,当前是国际性的发展问题.“各国和世界领袖人物都公认存在这些问题”,城市化、工业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同一过程.农业劳力转移通常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一个国家与地区城市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二是农村劳力就地实现产业转移或实行兼业化.无论何种过程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非农业建设与耕地占用都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正处在农业劳动力大量不断转移,城市化与农村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这样一个特征非常显著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历史阶段可预计持续到下世纪中叶,甚至中叶以后.在1982年和1990年2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城市人口比  相似文献   

13.
一、国内外关于大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二战以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大量的农村人口纷纷向城市集聚,形成了一些人口密集,结构单一.规模超过50万,100万,乃至逾千万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迅速向外膨胀,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外扩散.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人口的再分布出现逆向,人口和就业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小城镇、甚至更远的农村地区转移,称之为逆城市化.无论是郊区化还是逆城市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城市外围区域的增长快于中心城区,所以统称为非中心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之一,其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口城市化是现代城市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对一国或一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多年统计数据的相关分析得出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协调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 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早在奴隶社会初期,随着工商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的分离,在工商业劳动集中的地方,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居民点——古代的城市,而现代城市的产生、发展,则是与工业化的产生、发展相一致的。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新的一页,同时也拉开了人口向城市稳定地、持续不断地、加速集中的序幕。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既导致了工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急剧增加,又加速了小农的破产(如英国的圈地运动)。以此为背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劳动力的第一次大转移——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这样,现代城市便在古代城市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历史。随着工业化的现代化发展,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也在不断加速进行着。据统计,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这个新开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市场机制被引入城市化过程。这样,在中国就形成了两种城市化人口并存的局面:一是由计划机制控制而形成的计划城市化人口;一是由市场机制控制而形成的自发城市化人口。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城市化人口已被学术界所关注(李竞能,1986;辜胜阻,1991等)。辜胜阻将这两种人口分别称为永久性迁移人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的含义很广,就人口统计而言,是指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一过程是通过城市人口的自我繁衍和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即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机械)增长实现的。本文试从人口学的角度,探讨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之一,1989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86%。虽然城市化过程是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但由于澳大利亚本国历史、自然和经济的特点,城市发展情况又不同一般。一、移民与首府城市发展澳大利亚移民大多来自英国。殖民澳大利亚之际,正是英国人口激增、城市数量和规模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世界人口城市化的推进速度,十八世纪欧洲产业革命前还相当缓慢,进入十九世纪,1800—1850年间世界城市人口年平均递增还不过2%.十九世纪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欧洲国家.亚洲城市化速度仍还很慢.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日益发展.大城市和城市集聚区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各方面的关切和非议.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人口学刊》2008,(2):38-43
20世纪末期,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超过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超过全国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但目前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明显存在着城市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象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特征表现为:从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放缓;从国内外比较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城市化质量指标看,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虚高问题,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乃至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