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光明 《殷都学刊》2000,(4):101-102
由宣兆琦研究员和李金海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齐文化通论》,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齐文化研究力作。该书分上下两册,含绪论、三编,凡18章,计81万字。《齐文化通论》的开拓性就在于:该书的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当代文化学理论,自觉地把齐文化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从而使齐文化成为一个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全书的立意看,《齐文化通论》的作者自觉地把齐文化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作为一门学科,它必须有自己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正> 由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淄博市社联、齐鲁石化公司、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临淄区政府联合发起召开的“《管子》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4日至18日在齐国故都——临淄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就《管子》的断代成书、管仲与《管子》书的关系、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管子》和齐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齐地的物质文化、齐国历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讨论。讨论中,学者们在对齐文化进行系统考察的同时,还往往以其与鲁文化作比较,许多学者提供了这方面的专题论文,还有不少学者是在小组讨论或大会发言中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下面专就会议上学者们对齐、鲁文化及其比较所作的讨论和在讨论中所取得的许多可喜的成果,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深受《管子》四篇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宇宙论上,继承和发展了《管子》的精气说;在心气论上,继承了《管子》的"以心受道"理论;在政治论上,继承了《管子》的心体君位说;在修养论上,继承了《管子》的心形双修理论。《管子》四篇理论是典型的齐文化思想,《淮南子》之所以受到齐文化影响,一是与汉初齐文化的盛行有关;二是与《淮南子》的部分作者来自齐地有关;三是齐、楚文化风格有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玉书 《东岳论丛》2000,21(5):142-143
宣兆琦研究员和李金海研究员主编的《齐文化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81万字,是一部齐文化研究的重头著作.与已读过的几部齐文化研究的著作相较,我认为该书的以下特色是比较突出的.……  相似文献   

5.
<正>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因先祖封于吕,故又名吕尚。太公是他的尊称。姜太公是齐国的开国元勋。由于他制定和执行了一条不同子鲁国和其它国家的建国方针,从而奠定了独具特色的齐文化的基础。在太公的思想中几乎包含了齐文化的全部基因。研究太公与齐文化的关系,无论对于评价姜太公的思想,还是对齐文化的全面认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围绕齐文化的几个基本特点,探讨一下与太公思想的关系。一、太公与齐文化的务实精神太公被文王聘为国师,被武王尊为“师尚父”。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同周公一起辅佐周王取得灭商的胜利。在伐纣战争中,他表现了不迷信占卜而重实际的务实精神。《史记·齐太公世家》说:“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惟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论衡·卜筮篇》对这件事记得更具体。在伐纣战争即将开始,“群公”迷信占卜之兆而“尽惧”的关键时刻,太公不被占卜之兆和天象所动摇,而从当时大军已聚集,战机已成熟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劝勉武王出战,终于取得胜利。这一记载应是可信的。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精神,太公才立下了灭商兴周的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论者,多以为《孙子》是齐文化的产物。其实,《孙子》中固然有齐文化的因素,却更具有吴越兵文化的特色。它充分展示了吴、越、楚等国的地理、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内容,且由孙武在这一地域的军事实践中予以充实和提炼。确切地说,《孙子》是我国古代南北兵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诗经&#183;齐风》中《南山》《敝笱》《载驱》三诗历来被视为讽刺齐襄公、文姜兄妹淫乱的组诗,但从诗歌产生的文化背景看,齐人并不在意他们之间的性关系,也就不可能作诗加以讽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相互通婚加强彼此间的联系纽带,齐、鲁两国素有通婚传统。齐人看到鲁桓公依礼求婚于齐、文姜依礼归嫁鲁国而欣喜,对文姜、鲁桓公破坏齐、鲁友好关系的行径加以谴责:《南山》谴责导致齐、鲁关系恶化的文姜、鲁桓公,《敝笱》、《载驱》描写文姜嫁鲁时的场面,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对齐、鲁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视是齐人创作这组诗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二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界似乎对齐鲁文化形成了一个传统观念,鲁文化是先进的,齐文化是落后的。因而对鲁文化倍加推崇和过分崇拜,对齐文化又非常轻视,甚至不承认齐文化自身的先进性特点,更有人不承认齐文化的客观存在。我们认为,这个传统观念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齐文化本是一朵璀璨夺目、大放光彩的文化之花。它的优秀精华远比保守、封闭型的鲁文化丰富得多,同鲁文化相比,齐文化的最显著特点是:改革、开放、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9.
检讨儒家伦理现代性的新视角——《儒家伦理与中国文化转型》评介●齐宏亮对儒家伦理体系和新儒家思想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考察中西文化不同渊源的学术专著——《儒家伦理与中国文化转型》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儒家伦理与东亚晚工业化进程”课题的系列研究论...  相似文献   

10.
在世纪之交的 1999年 9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视社出版了朱方木冈著的《〈易经〉释诂》一书。这是朱方木冈先生积多年心血、潜心研究《易经》和古代语言文字、传统文化而写成的著作。该书由全国百佳青年出版工作者龙子仲副编审任责编、广西师大中文系张葆全教授作“序”。在当今有关《易经》的书籍遍见于街市书摊、说易谈易甚成风气的时候 ,这部 14万字的著作的出版不会引起社会的很大注意 ,然而应该说它却是在众多说《易》的书籍中一部研究颇见功力、学术创获甚多的优秀著作 ,值得所有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一读。该书名为《〈易经〉释诂》…  相似文献   

11.
<正> 经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批准,《管子学刊》于今年第三季度在淄博市创刊。《管子学刊》是研究《管子》及齐文化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的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致力于《管子》其书、管仲其人乃至整个齐  相似文献   

12.
《诗经·齐风》中《南山》《敝笱》《载驱》诗义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齐风》中《南山》《敝笱》《载驱》三诗历来被视为讽刺齐襄公、文姜兄妹淫乱的组诗,但从诗歌产生的文化背景看,齐人并不在意他们之间的性关系,也就不可能作诗加以讽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相互通婚加强彼此间的联系纽带,齐、鲁两国素有通婚传统。齐人看到鲁桓公依礼求婚于齐、文姜依礼归嫁鲁国而欣喜,对文姜、鲁桓公破坏齐、鲁友好关系的行径加以谴责:《南山》谴责导致齐、鲁关系恶化的文姜、鲁桓公,《敝笱》、《载驱》描写文姜嫁鲁时的场面,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对齐、鲁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视是齐人创作这组诗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贞元六书"的第三部著作《新世训》中,冯友兰把人的本质明确定义为理性,并进而提倡一种理性自觉的人生精神;在此前提下,冯友兰结合现代生活情境,通过理性清明的分析方法,多角度地阐发了以宋明理学为核心的传统道德观念.该书在基本精神和具体方法上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皆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法国是ー个浪漫的国度,法国发达的经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无不向世人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张芝联主编的《法国通史》ー书叙述生动、体系完整、图文并茂,在内容上将法国多样化的历史面貌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该书将法国政治发展史作为叙述主线,详细介绍了法国历史上的加佩王朝、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高卢时期等,终篇结束于20世纪末。该书作为全球通史系列中的《法国通史》分册,凝聚了作者长期治史心得,反映了国内外学术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诗广传》说《诗》别开生面,颇能新人耳目,然其渊源有自。若将其置于《诗经》学史进行考察,可以认定其属于《外传体》。该书说《诗》的方法与《韩诗外传》相同,触类旁通是二者的共同特点;在体例的创新、文脉的顺适、思想融贯等方面,前者则有后出转精之功。该书最早的学术渊源可追溯至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其说《诗》的归趣即:于一己可以陶冶性情,推而广之可以化成天下。  相似文献   

16.
齐文化是一支具有独特的文化模式与价值理念的地域文化,它对成长并生活于齐地作家的文化人格与文学创作风格一直存在着深远的影响。以张炜、莫言等为代表的生长于齐文化圈的作家的创作,表现出齐文化影响下的独特的文学审美特色:一是作品中营造的神秘浪漫的民间世界;二是作品中刻画的自由奔放的女性形象;三是作品中表现出的恢宏恣肆的开放气度。齐文化在文化研究中一直处于被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鲁文化遮蔽的状态,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齐文化与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的研究在当代即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校历史系讲师王炜民同志撰写的《中国古代礼俗》一书,已于1991年11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任继愈先生主编的,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的一种。这套丛书从历史、地理、思想、文化、教育、科技、政治、经济、军事、文艺、体育与生活习俗等12个方面,分110个专题,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地描述了上起远古、下迄新中国成立,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各个  相似文献   

18.
刘向《世说》见于《汉志》著录。总结历代学者对该书的探讨,形成了四种主要观点。在辨析诸说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世说》非《说苑》之另一题名;《汉书》刘向传中的《世颂》、《隋志》著录的刘向《世本》,与《世说》亦无直接关系;《世说》撰著于汉成帝时,在题材、体例等方面,与《新序》、《说苑》和《列女传》三书相似,属于一部历史故事集。《世说》佚文今存两条。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长期被历史学家称为“醇儒”,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一直受到儒家学者之推崇。但细检董仲舒之思想,虽有对孔孟儒学之继承,但更有对齐文化中各种思想之吸收,董仲舒的思想绝非对孔孟儒学的简单继承,而是将鲁文化之儒学与齐文化之公羊学、阴阳家思想融合为一的结果,也可以说,董仲舒完成了对儒学的齐学化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天津南开大学马列教学部王春年评介商孝才、李有忠主编的《毛泽东方法论》一书时说,该书从多方位、多角度和不同层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毛泽东方法论思想,是近几年来毛泽东方法论研究领域中一部有影响的专著。 《毛泽东方法论》一书,从逻辑体系上坚持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毛泽东方法论科学理论体系。该书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一是是坚持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