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治·勒菲弗尔这位法国革命史权威在《法国革命的起因》中对这次革命做出这样一种细致的划分:一场失败的贵族革命(君主政体的改革尝试);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受到普遍的城市革命的支持而获得了成功;一场被资产阶级镇压了的农民的乡村革命,所有的参与者都是通过政治改革或起义来行动的社会等级。然而,贯穿始终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试图把它的优势强加给政治结构和贵族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2.
加强思想教育使人们不想腐败,实行严厉政策使人们不敢腐败,固然是遏制腐败的重要途径,但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强有力的制约机制,使人们不能腐败。一、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不仅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且提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健康迅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张积良 《社科纵横》2007,22(12):14-15
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法制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思想文化则是社会和谐的灵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在甘肃省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和传统习惯等因素,民主法制建设水平较低,基础教育落后,加上市场经济对传统思想的冲击,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较低且很混乱。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大力发展发族地区经济的同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尧 《学术交流》2013,(1):39-41
孙中山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推翻帝制,在建立丰功伟绩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政治哲学。他用实际革命经验,以进化论、知行观、大同社会为基础,结合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构建了自身的政治哲学脉络。他的政治哲学不仅符合近代中国的政治需要,也迫切要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主题,彰显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孙中山力图完成中国时局的变革而总结出的政治哲学,是通过进化论来揭示人类自身的历史存在,是用三民主义来开辟大众的当下生存境遇,以追求大同社会为终极目标,深刻地体现了该思想的深邃性和前瞻性。他的政治哲学既是革命实践的总结,又是他实施革命抱负的手段,虽然有资产阶级的不彻底性,但却显示出不朽的光辉,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董嵩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涉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  相似文献   

7.
一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一场呼吁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一直为人们所铭记。然而它又是一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向传统挑战的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进行文化批判和文化重建是这场文化运动的重要任务。而就文化的批判与重建来说,最显实效的则是维新派发动的文化革命。所谓文化“革命”,实际是一场旨在使中国文化近代化的文化革新、重建运动。自西学东渐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产生资本主义、诞生资产阶级之后,一些先进分子就萌生了文化革新的意愿,但文化革命的全面展开还是从戊戌时期开始。维新派的理想是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张勇 《太平洋学报》2014,(11):78-85
20世纪50年代末,在佩里斯·莫罗的领导下,所罗门群岛中的瓜岛兴起了一场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运动,史称"莫罗运动"。尽管该运动具有神秘的超自然元素,但基本上仍是世俗的。与历史上的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运动一样,莫罗运动的兴起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莫罗运动不仅称瓜岛为伊萨塔布岛,而且数十年来,它一直是恢复瓜岛传统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它还卷入了马莱塔人和瓜岛人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所造成的"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9.
论政治文化对决策制度的影响刘雨春,高凤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种决策制度不可能建立在政治文化的空白中,它必须面对某种政治文化,在多方面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探讨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打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旗号,竭力鼓吹“政治多元化”,主张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议会制、联邦制和“三权分立”搬到中国,在中国建立“多元政体”,实行“多元主义民主”。他们抛出种种理由,作为在中国实行政治多元化的论据,用来迷惑群众,特别是蒙骗青年学生。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对这些谬论进行分析批判,揭露政治多元化的实质和危害,肃清其流毒和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张明军  雷俊 《太平洋学报》2011,19(11):19-2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治制度有效运行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必须加快政治文化的转型,而政治文化转型的众多途径中,民生政治参与最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以民生政治参与为突破口,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和发展,不失为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条择优路径。  相似文献   

12.
笼罩当代资产阶级社会整个文化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深刻危机,迫使当代西方理论家们变换旧的和提出新的社会、哲学与政治的观念,来认识这个社会内部所发生的社会和文化过程的意义。本身特别包含着各种抽象人道主义理论的社会批判论思想,目前在西方广泛流行。这些思想代表着中小资产阶级、自由和民主知识分子的观点。现代社会批判论的最著名代表之一E.弗罗姆(1900—1980)的社会哲学,反映着资产阶级社会自由和民主阶层的思想体系,这些阶层意识到社会  相似文献   

13.
郭威  应星 《求是学刊》2016,(1):96-103
以霍布斯为代表的现代自然法论者对古典自然法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将个体自然权利置于公共善之上。帕森斯认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将自利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政治强制来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了霍布斯式自然权利对社会的摧毁。哈奇森通过对人性的重新理解来对霍布斯加以反驳,并指出人性中的道德感使人自然地就具有社会本性,并能自然地将人类的普遍利益作为公共善置于个人自然权利之上,政治社会的建立是为了追求人类的普遍幸福。哈奇森关于道德感与自然权利的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苏格兰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克罗茨纳赫笔记》构成了马克思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私有财产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法国大革命大量材料的摘抄,马克思了解到:私有财产决定政治的历史演进以及内部结构;资产阶级代议制并不能实现人民主权,仅仅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形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构成现代政治矛盾的关键,它决定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走向。马克思所取得的这些理论认识,促使他进一步把握到政治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缺陷,从而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但到目前都还不能确定地说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有了确定的方向。专业社会工作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体制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紧密结合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及发展变化。根据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文章首先分析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的关系,两者在理念、方法及内容上都有着密切联系。然后在重庆科技学院2011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过程中,将社会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这个范畴。所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大社工理念下,可以尝试建立两个专业方向:社会管理方向和社会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16.
尽管物质生产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科学和技术创造了奇迹,对亿万人们施加思想和心理影响的渠道极广,资产阶级仍不能提出使人民群众心向神往的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承认其思想的虚弱和失败,因为它们不能回答现时代的问题,这就证明了资产阶级社会包藏着深刻的精神危机,而且也无法隐瞒和回避资产阶级精神文化的解体过程.法国社会学家P.阿隆在《对进步的失望》一书中,承认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思想和理想、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都存在着危机,论述现代资本主义类型的工业社会的退化和冲突,及其"悲惨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4):155-159
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规避的视域,其二者有着良好的耦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构过程中,文化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特定文化成果的传播、传递为基本载体,以个体由"自由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政治人"、"文化人"的发展为基本取向,是文化"化人"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依托文化,同时,它还是一项有意识的文化选择活动,它善于撷取文化的精华,依据社会、政治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身特性,传递适应生活的理想、态度、知识、技能,再借助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传授给大众。  相似文献   

18.
政府质量:乡村现代化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质量:乡村现代化的政治基础潘伟杰吴从环中国社会是在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历史路径中发展的,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它不可能完成像西方社会那样由乡村社会向工业社会自然转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以政治发展来推动社会发展。因此,就乡村政治发展而言...  相似文献   

19.
刘寒刚 《学术交流》2003,3(11):109-113
我们不能从“人”之外的领域来考察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本身的需要正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阶级矛盾是推动阶级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它们是从三个侧面对人的需要这一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的不同表现;这些力量共同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结构。我国当前只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两条腿走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参与的积极性和历史主动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才能真正满足人的需要,并最终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社会风尚的理论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社会风尚的理论探讨社会风尚的俗称就是社会风气,它是以自然现象作比喻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的生存环境中,有两种不可缺少的气候,一种是自然气候,它由湿度、温度、风力等自然要素构成,对自然气候人们在生理上会直接感受到舒适与否,恶劣的自然气候会使人在生理上感到难以忍受或不舒适。另一种是社会气候,由文化习俗、道德风尚、人际关系等要素构成的,在生活层面的某一时期内社会气候的主要流向,主要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社会风尚。它是在一定的时空内,某一跃居突出地位的社会气候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效应场。它是人们在主观上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