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保安语是保安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但大部分保安族在对外交往中普遍使用汉语临夏方言。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东乡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达斡尔语同源,是蒙古语族中具有个性的语言。在积石山县的大墩、甘河滩、高李等村之间,个别词语音上略有不同,但差异很小,且多半为彼此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保安语的词汇同蒙古语族其他所有语言的词汇一样,由固有词和借词两部分组成。固有词包括与蒙古语或蒙古语族其它语言同出一源的词、独有的词以及在这些词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词和合成词。调查结果表明,保安语是我国蒙古语族诸语言中拥有与蒙古语同源词数量最少的一种语言。拿借词的情况来看,在蒙古语族诸语言方言中,保安语年都乎话拥有藏语借词最多,保安语干河滩话拥有汉语借词最多。  相似文献   

3.
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是蒙古语族里一种独立的语言。使用保安语的有聚居在我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干河滩,大墩等村的保安族居民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下庄,尕洒日、郭麻日、年都乎四个村子的土族居民。人口总数虽不过一万左右,但由于这个语言里既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语言现象,又产生着许多崭新的语言现象,并且由于不同村子居民所操保安话相互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方言土语差别,反  相似文献   

4.
作者利用第二手语文资料对康家话的词汇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其词法形态在保安语中的对应形式作了探索。得出了康家话与保安语在语法方面的关系,总体上要比跟蒙古语族的其它语言更接近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1990年9月笔者同本所贾晞儒、索南才让二人对康家话进行了首次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写出了调查报告,本文在此基础上,仅就康家话的语音系统、词汇构成的一些特点作如下分析。 康家话是我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杨镇沙里木、宗支拉、巷道三村部分回族在经商交易或家中来人谈话等小范围内使用的一种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据初步分析,康家话里保存着蒙古语族的许多特点,同蒙古语、东乡语、土族语、保安语和东部裕固语相比较,它居中间地位,但与同仁保安语的共同性似乎要多一些。对此,还有待深入研究。由于  相似文献   

6.
英加布 《民族论坛》2006,(10):35-35
在中国西部天下积石雄关,有一个从藏族文化圈变迁到伊斯兰文化地域的独特民族,它就是甘肃省特有民族保安族。本文作者两年前与几位人类学工作者前往保安族最大村寨大墩村做过为期20天的田野调查,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保安语的哭泣。大墩村位于甘肃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是一个多种民族语言文化汇合的地方。大墩村保安族人的祖先离开现青海同仁藏区迁往积石山定居已有140年,其最初聚居地尕撒尔、保安(妥加)、下庄三地被称为“保安三庄”。由于历史的原因,保安族被迫从藏文化地域迁移到伊斯兰文化地域生活,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  相似文献   

7.
保安族,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据1990年统计,全国有12212人,甘肃境内有11069人.一般认为保安族是中国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保安人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信仰伊斯兰教.保安人原居青海省同仁地区,清代咸丰、同治时期先后迁徙来甘落户.所谓“保安三庄”,系保安人颇具传统的历史名称,原故地青海同仁有“保安三庄”,今甘肃积石山又有“保安三庄”——大墩、甘河滩和梅坡.住地名称的传留,保存了不被文献记载的保安人的民族历史与形成的某些根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保安语积石山方言中的两个程度副词mo(O)l(n)和g(y)的用法,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蕴舍比较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世居青海省的六个主要民族所操语言分属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汉族,回族和藏族分别操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蒙古、土和撒拉族分别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土族语和撒拉语。操着不同语言的这些民族,在青海这块土地上世代相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过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加之邻省汉语河州方言区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如回、保安、东乡族的交往,相互都产生过一定影响。青海汉话的许多特点就是在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临夏县境内有一座不太出名的山,叫做积石山。山脚下是大河家公社三个毗连的村庄。这就是我国保安族人民唯一聚居的地方。当地人习惯地称它为保安三庄。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总人口六千八百多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没有文字。由于和回、汉等民族长期往来,保安人都会说汉话。保安族风俗习惯和回族基本相同。信  相似文献   

11.
脱口三字经     
裕固语 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中部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口约1.2万。裕固族使用三种语言:居住在该县东部的裕固族使用属蒙古语族的裕固语,称东部裕固语;居住在该县西部的裕固族使用属突厥语族的裕固语,称西部裕固语。它们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是粘着型语言。一部分裕固族使用汉语。也有一些裕固人兼通藏语等多种语言的。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避免使人处于难堪境地。英语委婉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了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委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理解和使用委婉语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 瑶族是一个跨省(区)和跨国家的民族。各自使用着自己的母语——瑶语(指勉方言)。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各自还不同程度地使用双语(第二语)和多语(第三或第四语)。进行双语和多语  相似文献   

14.
保安族,以前被称为“保安回”,自称为“保安人”,现居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有九千多人口。 传说保安族自形成以来已有七百来年的历史了,其民族主干是被元朝虏掠来华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西域色目人。原居住于青海同仁的保安城内外,故名“保安人”;120多年前,保安人因不堪忍受残酷的民族迫害,举族逃亡来到积石山大河家地区,现主要居住在大河家梅坡、甘河滩、大敦保安三庄。 保安族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按其教义是不允许和非伊斯兰教徒通婚的,但早在同仁时,因除保安人居住的尕沙日、下庄、保安城外,方圆几十里没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加上  相似文献   

15.
《青海民族研究》1990年第4期刊登了吴承义的《康杨回族乡沙里木回族讲土语及其由来的调查报告》一文,吴先生初次报道了沙里木回族的一些情况。他着重考察他们的历史,同时也记录了一些单词,认为沙里木回族的语言与保安语很相似。沙里木人称自己的语言为土话。  相似文献   

16.
卡尔梅克族是16世纪末从我国迁往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卫拉特蒙古人的后裔。在前苏联时期,俄语在卡尔梅克人中得到了广泛普及,但与此同时卡尔梅克语的社会功能被大大削弱并出现了“生存”危机。90年代初卡尔梅克共和国新语言法的实施,为保存和发展卡尔梅克语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造成卡尔梅克语使用范围缩小的原因,论述了双语使用情况并展望了卡尔梅克语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要想实现平等使用卡尔梅克语和俄语的要求,困难还相当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语料的分析和调查,对中英广告语篇中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性分析,总结两种语言的广告语篇中人称指示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不同点和相似之处.希望能对两种语言中人称指示语的恰当使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班牙语民族开始大量涌入美国。美国试图通过废除双语教育、推动英语官方化等各种措施以促使操西班牙语民族加强对英语的学习,以增强此群体的美国认同。然而多元文化主义的流行使西班牙语民族使用西班牙语具有价值正当性。同时由于西班牙语选民人数的逐步增加,民主政治"一人一票"的内在逻辑则推动西班牙语在政治领域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保安族     
保安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共有五千六百多人,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县大河家地区,1952年3月成立了保安族自治乡,1956年改为保安民族乡。关于保安族的历史,过去沒有文字記載。据說在百年前,保安族的祖先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后来才迁到甘肃省临夏县現在住的地方,因他們是从保安来的,所以称作“保安人”。保安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无文字。由于保安族在經济上文化上与蒙古、藏、汉、东乡等民族有長期的友好往来,因此,在保安語中有多汉語、蒙語、藏語的词彙。在保安人中絕大多数都会說汉語。  相似文献   

20.
名称保安族的名称是由地名而来。据青海的《循化志》、甘肃的《河州志》和《甘宁青史略》中的记载,大约是明初,当时的封建王朝为了镇压少数民族,在今青海省同仁县境内设立了保安站、堡(操守所),以后建筑了保安城。到清朝雍正年间,清政府就在保安城设立了“陕西河州镇镇属保安营”。据《循化志》雍正七年(1729年)记载:“保安城土城一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